教育單行法的法律效力大於教育規章
1. 第一部專門為教師制定的教育單行法律是什麼
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中國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部分內容: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予以撤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學生,退還所收費用。
對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相關招生資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招收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是教育部門規章還是教育單行法
其性質是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民辦教容育促進法》制定。經2004年2月25日國務院第41次常務會議通過,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4年3月5日發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共八章五十四條。
3. 教育習俗、教育規章、教育法律只在適用范圍和約束力兩方面有區別嗎為什麼
錯,還存在強調重點的差別。應該是3方面的差別
4. 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規與國家教育部的教育規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
根據我國《立法法》有關規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規與國家教育部的教育規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答案
地方性教育法規的效力高
5. 想問一下 教育政府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的制定主體分別是誰以及效力排序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優先順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性法規(單行內條例)=部門容規章
帶「法」字的屬於法律,如《婚姻法》《刑法》,但《憲法》是例外。
從名稱上來看,你列舉的這些,效力優先順序全部在法律之下。
行政法規:教育政府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
部門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教育單行條例,制定主體人大及其常委會
所以效率最高的是教育政府規章。
對於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這三個是平級關系,誰也不能比誰高一頭。
6.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屬於教育單行法律。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法》第四條: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7號,於1998年3月6日發布並實施。對違反教育行政管理秩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其他教育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法》的規定實施處罰。
7. 地方性教育法規與國家教育部的教育規章哪個法律效力高
你好,根來據《立法法》第95條規定自,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8. 學位法屬於教育單行法律還是教育行政法規
經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尚未通過。
現行的《學位條例專》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民屬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正。
該條例名稱雖然是「條例」,但是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因此是部法律,是教育單行法律,不是國務院通過的,不是教育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單行法嗎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不是單行法,是教育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而教育單行法亦稱「教育部門法」,指根據憲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則制定的調整某類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體部分關系的教育法律,不得與憲法和教育基本法相抵觸,其法律效力低於教育基本法,高於教育行政法規。前者如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後者如教師法、青少年保護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