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環境社會責任法律制度
『壹』 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哪幾種方面
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
1.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2.企業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范;
3.社區福利投資;
4.社會慈善事業;
5.自覺保護自然環境;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盈利、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盈利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關注環球網校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哪幾種方面
『貳』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2)企業環境社會責任法律制度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叄』 企業環境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
1.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2.企業一切專經營管理行為應屬符合道德規范;
3.社區福利投資;
4.社會慈善事業;
5.自覺保護自然環境;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肆』 企業社會責任在對員工、社會、環境層面分別可以包含什麼內容
摘要 企業社會責任主要包含:對員工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對社會公益的責任、對環境和資源的責任,此外,企業還有義務和責任遵從政府的管理、接受政府的監督。
『伍』 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哪五個方面
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五個方面詳情如下:
1、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2、企業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范;
3、社區福利投資;
4、社會慈善事業;
5、自覺保護自然環境;
6、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六條 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 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 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准手續。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第八條 依照本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樣。依照本法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樣。
『陸』 結合實際闡述企業對環境的社會責任主要提現在哪些方面
摘要 親,很高興為你服務
『柒』 企業應當如何承擔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企業不但要做大做強,注重經濟效益,而且要承擔社會責任,關注環境保護是社會責回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答為,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承擔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1.通過環境准入關。委託有資質的技術單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登記表),經專家評審通過後報有批准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2.嚴格遵守「三同時」即建設項目的生產設施與環境污染處理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換言之,應將污染處理設施視為生產設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項目建成經試生產驗證後接受「三同時」驗收,通過驗收後方可獲得《排污許可證》。3.確保達標排放。正常運行污染處理設施,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4.改善生產工藝,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排放量,創造條件申報通過清潔生產審核。
『捌』 有沒有企業環境社會責任這個概念呢有的話它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環境責任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呢
保護環境是企業社會責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即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
1、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 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2、企業的主要社會責任:明禮誠信、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文化建設、發展慈善事業、保護職工健康、發展科技。
保護環境:隨著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大氣、水、海洋的污染日益嚴重。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危機,森林與礦產過度開采,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環境問題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企業一定要擔當起保護環境維護自然和諧的重任。
二、企業環境社會責任:
現代環境問題是伴隨著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產生的。由於早期企業立法上強烈的個人本位主義使人們在對企業的認識上一直停留在把企業看成僅僅是股東共同出資共同受益的組織體,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了企業的惟一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企業作為社會一員所應承擔的責任,尤其是企業對於環境所應負的責任。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著企業力量的不斷壯大,以及工業發展對社會負面影響的日益暴露,社會對企業的關註上升到新的高度。美國是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最早的國家,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個概念最早是由謝爾頓(OliverSheldon)於1924年提出的。由此,人們開始探討企業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以外,還要承擔帶有一定公共性的社會責任。
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於環境公害頻繁發生,環境保護運動開始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社會開始更多地關注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共同採取一些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提出了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的同時,也要承擔維護自然的責任和義務。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這份重要的報告,明確給出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並提到由於經濟快速的成長,給環境帶來巨大的沖擊。倘若企業不主動負起其對於環境的責任,資源的浩劫及環境的承載力將會持續惡化,如此一來,環境將無法持續發展。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發表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和《21世紀議程》。1999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了「全球協議」並於2000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正式啟動,該協議號召企業遵守的社會責任中就包含了環境保護的要求。2001年12月12日社會責任國際發表了SA8000標准第一個修訂版,在該標准中涉及到了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由此可見,企業環境責任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主體,也開始將環境保護、環境管理納入企業的經營決策之中,試圖尋求自身發展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致性。
當前,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成為一個理論界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課題。鑒於此,本論文試圖從環境法學的角度對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進行歸納分析研究。
我國研究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的意義:
雖然我國於1979年已頒布施行了《環境保護法》(試行),1983年底國務院宣布「環境保護是中國一項基本國策」,1989年制定了現行的《環境保護法》,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之後,中國正式發表了《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明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2] 但是,我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資源短缺和浪費的現象並存。我國人口眾多,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使我國的資源、能源短缺問題日漸突出,每年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資源。但同時,我國的資源浪費現象非常驚人,據世界銀行和國內有關機構測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經濟增長有2/3是對生態上實現的。2003年,我國消耗了世界鋼鐵總量的30%,水泥總產量的40%,煤炭總產量的31%,但GDP僅佔世界的4%。我國石油消耗量的1/3要靠進口,世界鐵礦石和鋁礬土貿易量中的絕大部分被我國采購。此外,我國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5的水資源和不到1/3的土地資源己出現全面緊缺勢頭。我國「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造成我國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根本原因。 為了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必須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而環境問題主要是由經濟發展的目的不明確、發展的方式不當引起的。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社會經濟活動與生態系統之間不平衡的物質交換關系,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循環經濟要求企業具有環境成本意識和與自然和諧統一原則,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取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社會是企業的依託,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作為經濟最根本因素的企業,只有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方針和目標,才能推出有利於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實際舉措,才能被社會所接納,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因此,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整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問題,加強對企業環境社會責任問題的研究尤其顯得重要和必要。
參考資料:
1、企業社會責任:http://ke..com/view/160938.ht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