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醫療告知不準確法律責任

醫療告知不準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3 03:01:00

Ⅰ 醫療事故法律責任

醫療事故法律責任:
刑法》第條規定: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5條規定: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對發生醫療事故的有關醫務人員,除依照前款處罰外,衛生行政部門並可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醫療人員作為刑事責任主體,其行為特點是,主觀上有重大過失,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漠不關心;嚴重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一般指《條例》第4條規定的一級和二級醫療事故,即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或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刑法所講的醫務人員應當是指《條例》第55條規定的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
對醫療事故責任主體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沒有對醫療機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主任人員處以刑罰,在於充分注意到了醫療行為的高風險性,擴大刑事制裁會抑制醫學創新,不利於醫療事業發展,整體上看也不利於患者利益的保護。

Ⅱ 手術風險告知不清向什麼部門投訴

可以上訴法院
知情同意是指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該原則由人體實驗研究領域擴大到了臨床治療上在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合同法》《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對於患者的知情同意都有相應的規定隨著2009年12月《侵權責任法》的出台對患者的告知正式形成法律條文成為醫療行為中務必履行的法律義務。《侵權責任法》中明確規定_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_需要實施手術_特殊檢查_特殊治療的_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_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_並取得其書面同意_不宜向患者說明的_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_並取得其書面司意·而在日常診療活動中_由於未盡到告知義務引發的投訴_甚至糾紛呈現上升態勢_根據分析_可以捋其原因分為以下四個類別∶實施治療前未進行病情告知_或對病情的告知不全面
未如實告知病人病情_使病人對自身身體情況完全不知情_或致預後期望值期盼過高;或者使病人高估病情_導致心理負擔的加曼訴的誘因以。例如_某病人因手腕關節部腫大到骨科門診就診_對人行核磁檢查後開葯治療患者認為醫生沒有明確自己的主訴與病至_對於醫生的治療沒有信任感而進行了投訴。醫生向患者解釋_是己滑膜炎_已經給患者開葯_不久日便可愈_並無大礙_但是通過觀y寸表現的痛苫_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嚴重的頸椎病造成_因此為是金查_檢查結果完全印證了醫生的判斷◎在此例中_雖然醫生診斷明者及時准確得發現了更深層次_更根本的病因_解決了患者的痛F沒有告知病人病情_忽視了患者對自己病情的知情權_不僅沒有待而是無情的投訴·另一案件中_患者於婦科門診行摘環

Ⅲ 醫院履行告知義務時不需告知的情況有什麼

法律分析:(一)即使不告知,患者也能知悉的傳統醫療、常規性醫療的固有危險;

(二)病員體質特殊,無法預測病情變化或不能控制的意外情形所導致的各種危害後果,如維生素C過敏;

(三)醫療行為的危險性極其輕微,發生的可能性極小,沒有告知的。

(四)病員本身非常清楚自己的症狀而不必說明告知;

(五)病員自願放棄醫師的說明告知義務;

(六)情況緊急,為搶救病員而無法先行告知;

(七)根據醫學目的,作出說明告知對病員不利。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一條 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五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Ⅳ 醫生誤診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件49條規定,不屬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然而,不屬醫療事故不一定不存在醫療過錯。據民法通則的過錯責任原則,只有因過錯(過失)所導致的誤診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審判中,衡量醫院是否存在過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是否具備准確診斷的條件。(2)是考察具體的診斷、治療過程。(3)是醫院的等級及所處的地域間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和條件差參不齊。總言之,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關鍵就是審查醫患雙方就醫院履行義務「當」與「不當」。如果醫院履行義務「不當」,即有過錯,就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醫療機構的過失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是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

Ⅳ 醫療誤診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醫生誤診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可能涉嫌刑事法律責任。醫生誤診有侵權賠償責任,例如對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陪護費等費用的賠償。醫生誤診涉嫌醫療事故罪或非法行醫罪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條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准計算:(一)醫療費。(二)誤工費。(三)住院伙食補助費。(四)陪護費。(五)殘疾生活補助費。(六)殘疾用具費。(七)喪葬費。(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九)交通費。(十)住宿費。(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第五十一條參加醫療事故處理的患者近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參加喪葬活動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

Ⅵ 民法典醫療告知義務

法律分析: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患者「明確」同意。醫療機構知情告知的內容:1)醫方信息:包括醫院名稱、等級,醫務人員的姓名、職稱等;2)疾病信息:包括疾病名稱、診斷依據、嚴重程度及病程發展等;3)治療方案:包括可供選擇的醫療方案、擬採取的治療方案、採取該方案相應的醫療風險、醫療費用及醫療結果、不採取該方案的風險及後果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Ⅶ 關於醫療告知義務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侵權責任法》的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執業醫師法》的規定
《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者其家屬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醫師進行試驗性臨床醫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同意。
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四、《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必須徵得患者同意,並應當取得其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並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時,應當取得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並簽字。
五、《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六十二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患者說明情況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患者家屬。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八條規定,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診斷、治療活動:(一)有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檢查和治療;(二)由於患者體質特殊或者病情危篤,可能對患者產生不良後果和危險的檢查和治療;(三)臨床試驗性檢查和治療;(四)收費可能對患者造成較大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這是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一般應盡的義務。
除此以外,如果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還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要告知擬實施的方案與替代方案的優缺點,上述說明如果不宜向患者說明,如將會造成患者悲觀、恐懼、心理負擔沉重,不利於治療,醫務人員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患者有權了解醫療和護理上適宜的替代方法,有權了解實質性的風險,有權了解病歷、化驗等各種與其病情有關的資料。患者在知曉自己病情並了解該醫療行為風險的基礎上,作出是否同意該醫療措施的決定。

Ⅷ 醫療糾紛侵權責任法有哪些規定

(1)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損害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1、法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
2、患者有損害結果。必須具有客觀性、真實性、確定性。
3、診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即直接、間接因果關系,一果多因。
4、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有過錯。
(2)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醫生要注意
醫務人員有告知義務。
醫務人員履行告知義務的標准:能夠讓患者足以做出正當合理判斷所必須掌握的信息。即以不產生歧義為標准。
告知的內容:病情、措施(包括有無替代方法)、風險。
2、患者要注意
醫務人員履行了告知義務,但患者拒絕或放棄知情同意權,如放棄繼續診療的決定、故意怠慢做出是否同意的決定等,不能認定醫務人員侵害其知情同意權。
(3)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符合緊急醫療規范的情況下實施的醫療措施,造成患者出現一些不良後果,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在法定情形下,醫療機構未履行緊急救治的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醫務人員注意義務的內容:
1、有義務具備相同時間、地域等客觀條件下醫務人員通常所應具備的醫學知識和技術。
2、有義務使用相同時間、地域等客觀條件下醫務人員在診療同類疾病時所使用的技術。
3、有義務在診療活動中做出最佳合理的判斷。

Ⅸ 醫務人員未盡到告知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承擔責任嗎

重慶美翎律師事務所冉繽律師解答如下: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 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未盡到告知義務與造成患者損害兩者缺一不可。

熱點內容
重慶志豪律師 發布:2025-05-03 21:08:03 瀏覽:837
甘肅省行政執法人員綜合法律知識考試試題 發布:2025-05-03 20:59:52 瀏覽:97
常紅法院 發布:2025-05-03 20:59:48 瀏覽:369
香港立法會條例 發布:2025-05-03 20:57:01 瀏覽:860
勞動法已滿16歲未滿18歲 發布:2025-05-03 20:55:33 瀏覽:687
橫向壟斷協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20:53:23 瀏覽:852
國家行政機關是經濟法的主體 發布:2025-05-03 20:53:20 瀏覽:953
勞動法法的未成年人的年齡 發布:2025-05-03 20:52:41 瀏覽:463
江西省生育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03 20:40:01 瀏覽:476
不良債權合同法 發布:2025-05-03 20:38:54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