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反會計師法律責任是什麼

違反會計師法律責任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03 13:44:27

Ⅰ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是以其有違法行為為前提條件的。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須同時具備四個構成要件:

1、違法行為的主體為注冊會計師及注冊會計師事務所;

2、注冊會計師在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的心態;

3、注冊會計師在客觀上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法規,結果侵害了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質性的侵害;

4、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審計報告作為注冊會計師行為的一種結果,評價其真實性、探究其偏頗的原因,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絕不能簡單地以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這樣的標准來判別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因此,目前一些執法部門僅憑審計報告真偽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判決,是不公正的。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時,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才成為現實。

(1)違反會計師法律責任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

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二)過錯推定原則適用於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的理由

1、有利於維護注冊會計師的生存空間。從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和現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無過錯責任僅在環境污染、高危作業、產品責任等少數幾個領域之中,而且背後通常有著強大的責任保險來做支撐,即透過保險制度將責任分散到大眾之中。

盡管注冊會計師責任保險和執業風險基金在我國已經出現,但其發展時間較短、制度又未完善,如果貿然對注冊會計師適用無過錯責任,勢必將會導致該行業成為「高危行業」,

大量的業界人才紛紛逃離,造成行業萎縮,而留下來的少量注冊會計師出於競爭減少和審計風險的考慮,自然會大幅提高審計費用,這樣將變相增加上市公司乃至整個社會的成本負擔,因此無過錯責任不可取。

2、對審計制度體現出真正的尊重。那種認為審計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保證」或者「保險」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審計的本質缺乏了解。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遵照審計准則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保持了應有的職業謹慎,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能夠發現審計報表中存在的不實陳述,但只能是合理地保證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

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故障隱瞞以及企業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仍然不足以提供絕對的保證,讓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失公允。

3、尊重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盡管注冊會計師對於委託人來講處於信息弱勢,但相對於證券市場上廣大的投資者,注冊會計師作為財務信息的直接審計者仍處於主導或者優勢地位。

如果採取一般過錯的歸責原則,則必須證明注冊會計師存在過錯,而採用過錯推定原則,讓注冊會計師來承擔已履行舉證責任是比較合理的,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Ⅱ 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
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經營業務或者予以撤銷。 注冊會計師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
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執行業務或者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
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對未經批准承辦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單位,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
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
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復議機關應當在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出復議決定的,當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Ⅲ 注冊會計師在什麼具體行為下要承擔刑事責任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注冊會計師困違約、過失或欺詐給回被審計單位或其他答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注冊會計師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違反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包括對會計師事務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執業、撤銷等,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給予警告、暫停執業、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和宣布為市場禁入者等。民事責任是指會計師事務所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以賠償。民事責任又包括對委託人的責任和對第土者的責任。刑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犯有刑律禁止的行為(如欺詐).將會受到刑事追究(如判處一定期限的徒刑)。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Ⅳ 在什麼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承擔法律責任

注冊會計師法第六章有相關條文
第六章 法律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拒絕出具有關報告:
一、委託人示意其作不實或者不當證明的;
二、委託人故意不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和文件的;
三、因委託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報告不能對財務會計的重要事項作出正確表述的。
第二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必須按照執業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出具報告。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報告時,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明知委託人對重要事項的財務會計處理與國家有關規定相抵觸,而不予指明;
二、明知委託人的財務會計處理會直接損害報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隱瞞或者作不實的報告;
三、明知委託人的財務會計處理會導致報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產生重大誤解,而不予指明;
四、明知委託人的會計報表的重要事項有其他不實的內容,而不予指明。
對委託人有前款所列行為,注冊會計師按照執業准則、規則應當知道的,適用前款規定。

Ⅳ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注冊會計來師法律責任問題源的研究,歷來是世界各國審計理論界研究的重點課題,它不僅直接關繫到注冊會計師行業本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本文研究了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相關問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發展過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成因分析;注冊會計師下法律責任的界定;注冊會計師避免法律訴訟的策略。

法律責任是指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是制裁違法者的法律依據。法律責任是我國法律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法律規定的貫徹執行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的研究,歷來是世界各國審計理論界研究的重點課題,它不僅直接關繫到注冊會計師行業本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過程,也遇到了相當多的法律訴訟問題,關注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探討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規范,旨在進一步完善注冊會計師的法律體系,使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能在一個較規范、合理的社會環境中得到有序健康的發展。

Ⅵ 違約和過失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承擔什麼責任

管理會計師初級(MAT)辦公室整理:
注冊會計師因違約、過失或欺詐給被審計單位或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可能被判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這三種責任可單處,也可並處。行政責任,對注冊會計師而言,包括警告、暫停執業、罰款、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等;對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包括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執業、撤銷等。民事責任主要是指賠償受害人損失。刑事責任是指觸犯刑法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其種類包括罰金、有期徒刑以及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等。
另外附一下: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認定
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
(一)違約
所謂違約,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履行合同條款規定的義務。當違約給他人造成損失時,注冊會計師應負違約責任。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在商定的期間內未能提交納稅申報表,或違反了與被審計單位訂立的保密協議等。
(二)過失
所謂過失,是指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評價注冊會計師的過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冊會計師在相同條件下可做到的謹慎為標準的。當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失時,注冊會計師應負過失責任。過失可按程度不同區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
普通過失,有的也稱一般過失,通常是指沒有保持職業上應有的職業謹慎;對注冊會計師而言則是指沒有完全遵循專業准則的要求。比如,未對特定審計項目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就出具審計報告的情況,可視為一般過失。
重大過失是指連起碼的職業謹慎都沒有保持。對注冊會計師而言,則是指根本沒有遵循專業准則或沒有按專業准則的基本要求執行審計。
(三)欺詐
欺詐又稱舞弊,是一種以欺騙或坑害他人為目的的故意的錯誤行為。作案具有不良動機是欺詐的重要特徵,也是欺詐與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的主要區別之一。對於注冊會計師而言,欺詐就是為了達到欺騙他人的目的,明知委託單位的財務報表有重大錯報,卻加以虛偽的陳述,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
與欺詐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推定欺詐」,又稱「涉嫌欺詐」,是指雖無故意欺詐或坑害他人的動機,但卻存在極端或異常的過失。推定欺詐和重大過失這兩個概念的界限往往很難界定,在美國,許多法院曾經將注冊會計師的重大過失解釋為推定欺詐,特別是近年來有些法院放寬了「欺詐」一詞的范圍,使得推定欺詐和欺詐在法律上成為等效的概念。這樣,具有重大過失的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就進一步加大了。

Ⅶ 會計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明文規定:
第三十八條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 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Ⅷ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成因是什麼

(一)主觀因素: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自身的原因
我國目前絕大多數事務所都採取了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幾十萬元的注冊資本承擔的卻是涉及幾億、數十億數額的業務。在這種情況下,事務所放棄道德的成本很低,潛在收益卻很高,難以保持獨立性。事務所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爭取客戶,往往不惜降低審計質量,出具虛假報告。另外,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獲取利潤,總是想方設法壓縮成本。如:不重視對員工的培養和後續教育;不當分工或授權;承接不能勝任的業務;不執行三級復核制度,內部控制薄弱;甚至有的事務所搞承包,收入分成,把審計收入包給個人,出讓事務所的公章;將事務所的個人收入與審計單位緊密相連等等。
注冊會計師個人職業道德低下、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及個別審計欺詐行為的存在也是導致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重要原因。
(二)客觀因素:社會公眾對審計期望過高
社會公眾對審計作用的理解與審計人員行為結果及注冊會計師職業界自身對審計業績看法間存在著差異,即審計期望差距。由於受審計技術和成本的限制,注冊會計師不能指望通過審計查出企業所有錯誤和舞弊。但是社會公眾往往將審計意見視同對會計報表的擔保或保證。一旦發現所依據的會計報表存在錯報和漏報,以致影響了他們的決策,就會想到把注冊會計師送上被告席。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一定是律師嗎 發布:2025-05-03 07:07:04 瀏覽:210
婚姻法實施40年宣傳總結 發布:2025-05-03 07:07:00 瀏覽:238
港版國安立法美國 發布:2025-05-03 07:05:49 瀏覽:681
法院考寫作 發布:2025-05-03 07:03:18 瀏覽:663
招標代理商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6:55:10 瀏覽:65
法院復工h 發布:2025-05-03 06:47:32 瀏覽:49
滕州寧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3 06:43:15 瀏覽:71
法官入額後怎麼定級 發布:2025-05-03 06:19:02 瀏覽:492
辦法和條例的區別 發布:2025-05-03 06:19:01 瀏覽:841
鳳縣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3 06:14:4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