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㈠ 公司出事董事會成員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主要的一點看董事會成員是否知情或者參與,如果知情後採取及時補救措施,是可以相應免除或減輕其責任。
㈡ 執行董事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1、要看具體情形,原則上執行董事並不參與公司的實際經營,如果也不是公司的股東的,無特殊情形下,無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2、即使掛名股東,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四十七條 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股東會會議,並向股東會報告工作(二)執行股東會的決議(三)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四)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五)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
第一百五十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㈢ 公司董事承擔什麼義務和責任
董事的義務:(一)注意義務:1、董事有遵守公司法和其他制定法規定的注意義務。董事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在管理公司事務和執行公司業務的過程中,負有遵守公司法和其他製法規定的義務,不得違反公司法和其他制定法規定,否則,應當對公司因此而遭受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2、董事有遵守公司章程規定的注意義務。公司章程作為公司最為重要的文件,對公司董事具有約束力,董事在管理公司事務和執行公司業務時負有遵守公司章程規定的義務,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否則,即應對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3、董事有在自己許可權范圍內行為的注意義務。董事被看做是公司的代理人,在代表公司對外從事活動使負有遵守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公司股東大會決議的義務,只能在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所授予的許可權范圍內活動,不得超出這些許可權范圍從事代理活動,否則,對公司因此而遭受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4、董事負有勤勉的義務。勤勉義務是指董事在擔當公司董事職位之後,要認真的履行好董事的職責,要經常對公司的事務加以注意,要盡可能多的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公司事務的管理方面,要加強對其他董事和公司高級行政管理人員的控制和監督,並且要盡可能多的參加董事會會議。實際上,董事的勤勉義務本質上就是要求董事參加董事會會議,就公司所討論和決議的事加以注意。我國新《公司法》對勤勉義務作了明確規定。我們認為,我國對董事履行注意義務的判斷,以普遍謹慎、勤勉之人在同一類公司,同一類職務,同一類情形下所具有的注意程度、經驗、技能和知識水平為判斷標准。
(二)忠實義務:1、董事與公司之間的自我交易禁止義務。自我交易問題是董事忠實義務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它是指公司的董事及其利害關系人通過與所在公司訂立合同等方式實施買賣和金錢借貸,或就第三人對董事的貸款或准貸款提供擔保。
新《公司法》第149條第4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2、競業禁止義務
新《公司法》第149條第5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的同類的業務。」從法律上明確規定禁止董事為自己或第三人為屬於公司經營范圍內的業務或為有損公司利益行為。這是為了防止董事利用職務為自己或第三人謀取利益而損害公司利益。但是這一規定也會產生下列問題:
第一,對董事的競業行為予以絕對禁止不利於公司對商事機會和商業利益的獲取,因為並非任何情況下的董事競業行為都有損公司利益,只要符合法定的程序和條件,法律應該准許董事的競業行為。這也是各國公司法立法的共同點,所以,我國公司立法也應有條件的准許董事競業行為,並設定競業許可的條件和批准程序,以盡可能的保障公司最佳利益。
第二,我國公司法規定了公司對董事競業行為的所得收入享有歸入權。但我國公司法沒有規定歸入權的消滅時效和計算的起始時間,實踐中,適用民事訴訴訟時效(二年)。綜觀各國公司立法,認為消滅時效宜確定比民訴較短的時效,計算得起始時間應從競業所得產生之日起計算。公司在法定期限內不行使歸入權,應視為公司對競業行為的認可。
第三,應將董事非法獲取和利用公司的商事機會確定為禁止的競業行為。這是「公司機會高於一切」原則的具體要求。如果某一商業機會被認為是公司商事機會,作為知悉公司具體事務和信息的董事,不得違反忠實義務利用職務便利,將公司機會轉予自己或第三人,從中獲利。
㈣ 董事監事承擔法律責任嗎
公司監事因其享有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其需要對公司履行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公司監事的法律職責:
1.檢查公司財務。檢查公司財務,主要是審核、查閱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財務會計資料。
2.監督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履職情況及提出罷免建議。
3.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糾正其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4.提議召開及召集、主持臨時股東會會議。
5.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6.依法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7.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監事享有法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同時負有對公司忠實和勤勉義務。在執行公司職務時,應當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履行義務,維護公司的利益。
二、公司監事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為促使監事依法為公司利益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使公司的合法權益在受到侵害時能得到恢復或補償,《公司法》明確規定了監事違法執行職務給公司造成損害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快車知識拓展:
第一百四十七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佔公司的財產。
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㈤ 請問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需負什麼法律責任
董事違反義務,應對公司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些責任因其所違反義務的內容和程度的不同以及違反義務的不同的行為表現而呈現不同的形態。但是這些責任形態並不是相互孤立的,也可能同時地發生和存在。
總的說來,董事責任的形態包括停止侵害、沒收違法所得、返還公司財產、宣告違法合同無效、取消違法擔保以及賠償損失等。
㈥ 董事長和法人誰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以法人代表的身份進行的民事行為所承擔的責任都由法人承擔。但行使與法人代表身份無關的民事行為而承擔的責任由自己承擔,法人代錶行使代表權違法法律法規存在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要看具體事項,一般在公司章程規定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20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㈦ 公司里的掛名董事,我想知道我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嗎
要看具體情形,
1,執行董事並不參與公司的實際經營,如果也不是公司的股東的回(即使掛名股東,也要承答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無特殊情形下,無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2,也可能面臨的法律責任
(1)刑事責任:如果毫不知情的,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刑法》第31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
(2)民事責任 《公司法》第150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㈧ 董事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董事原則上不承擔連帶責任。但是若是董事協助股東抽逃出資,其他股東要求董事承擔責任的,董事應當擔責。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實出資是每個股東的義務。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四條
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㈨ 董事會和董事長應承擔什麼責任
董事長是一家公司的最高領導者,主持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對所承擔的工作全面負責。董事是管理公司事務的人員,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對內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進行經濟活動。
㈩ 執行董事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如果執行董事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執行董事正常執行職務的,由公司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一條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四十九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