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法律後果

發布時間: 2022-04-04 12:28:04

① 見死不救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作為一種不作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

警察本人執行公務時,其見死不救就構成犯罪。警察的職務可以作為法定義務約束其行為,使其在見死不救時承擔作為義務。但警察因為其職責就是救助百姓,所以警察見死不救構成一種不作為犯罪,即玩忽職守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②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

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的對象可能不同:比如小孩打人,父親付醫葯費。
有法律制裁版必然有法權律責任;有法律責任不一定引起法律制裁。比如法律後果輕微
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消極法律後果。
法律制裁是有權機關依法對違反法律規定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進行的處罰。

③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1、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2、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或違約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懲罰措施,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④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選擇)

A
解析: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內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容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製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

⑤ 法律責任時一種消極的法律後果,即是一種法律上懲戒性的負擔.為什麼不正確

ck and really not what tw

⑥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兩者概念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回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答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對所另外的法律關系主題應承擔的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而法律後果比法律責任的外延要廣,它不僅包括責任,還包括法律責任帶來的影響!

⑦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實際上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有法律責任不等於有法律制裁,當責任人主動履行了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時,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由特定國家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才稱為法律制裁。

法律責任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確定並實施的,對民事違法者或應該承擔責任的其他組織和個人,依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給予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刑事制裁或稱刑罰,它是人民法院對於犯罪行為者根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措施。

3、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根據行政違法的社會危害程度、實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勞動教養於2013被廢止)兩種。

4、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

(7)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法律後果擴展閱讀:

一、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責任

網路-法律制裁

經濟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經濟法律責任
經濟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依法應強制承擔的否定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
經濟法律責任的特徵
1.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具有否定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的法律義務都是法律責任,因為法律義務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有肯定的,又有否定的。法律責任只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而不能同時包含積極的、肯定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是在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主觀上、客觀上都應受到非難和遣責的。經濟法律責任也同樣具有這種消極性和否定性。 2.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等的法律義務,具有單向性。從法律上講,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義務和義務也是對等的,但經濟法律責任只是違法主體的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3.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具有法定性、強制性。純粹法學派創始人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行為,他應受到制裁。」從現代漢語上看,義務一詞主要表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和義務是相通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一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它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它是由國家強制行為人接受的,又具有強制性、不可替代性。此外,行為人也是不能放棄履行這種強制性義務的。 4.經濟法律責任是因經濟主體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因果性、後續性義務,具有因果性。經濟法律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消極義務,而是與經濟法主體的先前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它既是後續義務,又是因果義務,沒有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法律責任。因此經濟法律責任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是因其經濟違法行為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所決定的。同時,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義務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又必然使違法者產生了法定的第二義務或後續性義務。 5.經濟法律責任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義務,具有經濟性。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主要區別或者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在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責任。這種決定了責任的內容具有經濟性。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條件和依據
(一)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一般條件 1.主體必須有經濟違法行為存在。經濟違法行為不僅是產生經濟法律責任的前提,而且也是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必備條件。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既包括違反法定經濟義務的行為,如偷稅、抗稅、騙稅、生產偽劣產品、銷售侵權產品等,也包括不正確地行使權利的行為,如錯誤吊銷營業執照、超額罰款、擅自審批、擅自減免稅款等;既包括作為的違法行為,如私設金融機構、詐騙貸款等,又包括不作為的經濟違法行為,如偷稅、玩忽職守等。 2.主體的違法行為必須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損害事實。經濟法律責任既是一種經濟責任,又是一種社會責任。因為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的損害,既包括經濟的,也包括人身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既包括現實的,也包括潛在的;既包括對國家和社會的,也包括對個人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從本質上講具有經濟性,但從實現方式來看未必都具有經濟性。 3.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主體要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有經濟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而且要求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具有內在的、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無論是管理、調控主體,還是管理和調控的受體其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無關,或者說違法行為僅僅是損害事實產生的外部的、偶然的條件,一般就不應要求經濟法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4.主體在主觀上必須具有故意或者過失。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具備客觀方面的條件,還必須同時具備主觀方面的條件,即要具備法定的故意或者過失的主觀因素。所謂故意是指主體對其經濟違法行為具備明知的認識因素和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所謂過失是指主體對其經濟違法行為是當知而因疏忽大意未知或已知但輕信能避免的心理態度。當然也有個別的經濟違法行為,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但這是特殊原則,並以法定為限。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經濟管理職權過程中,侵犯相對主體的經濟權利時,應承擔經濟法律責任,而不論其主觀上有無過錯及其內容。 (二)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依據 1.事實依據。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事實依據,是指經濟違法主體實施的具體的、特定的經濟危害行為。首先,這種行為是客觀存在的,而不僅僅是經濟法主體的某些意願、想法或者傾向,它必須具有客觀性、外在性;其次,這種行為又是特定的、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必須具有特定性、針對性。行為人實施的每一種經濟行為都必須是特定領域內的具體經濟行為,不可能存在超越具體經濟行為之上的一般經濟行為和抽象經濟行為,對於後者不能對其予以經濟懲罰;再次,這種行為從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都是應當予以否定評價的,而不是值得提倡、稱贊、鼓勵的,它必須具有消極性、否定性;最後,這種行為是在經濟法主體的自由意志支配之下所外化出來的,它必須具有能動性、反映性。馬克思指出:「如果不談談所謂自由意志、人的責任、必然和自由的關系等問題,就不能很好地探討道德和法的問題。」 2.法律依據。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求具有事實根據,而且要求具有法律依據,也即是說,經濟法律責任不僅是事實責任,而且是法定責任,非法定的經濟責任,不能成為經濟法律責任,更不能依據經濟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行為人予以懲罰。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法律依據就是經濟法律、法規對各種經濟法律責任的明文規定。大多數的經濟法律、法規中都有專章或專節規定「法律責任」或「罰則」,在無專章或專節規定的法律、法規中,也大多包含有「法律責任」或「罰則」的條款。這些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主體即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予以明確規定;二是對主體實施的違法行為的性質、種類、情節、程度、後果等予以明確規定;三是對違法行為人實施懲罰的國家機關予以明文規定;四是對違法主體應承擔的具體懲罰措施予以明文規定。 (三)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的關系 從總體上講,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是從行為、後果、因果關系、事實、法律、主觀、客觀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來揭示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因素,這些條件是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的。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依據則是從事實或法律的某一方面來揭示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因。而這些事實或者法律往往是承擔條件中最關鍵性的因素,或者說是根本性條件。因此,不能把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完全對立起來。
經濟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
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則是違法主體依法應承擔的否定性經濟義務,這種否定性經濟義務應當是經濟法律責任的內容。經濟法律責任只能通過國家對違法主體實施一定的強制措施或者違法主體接受一定的法律制裁來實現或完成。經濟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包括:經濟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經濟制裁是指對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並依法應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所採取的具有經濟和財產權益內容的懲罰性措施。它是經濟法律責任的主要實現方式,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雙重功能。經濟制制裁不同於民事制裁中的財產性懲罰措施,不能把經濟制裁與民事制裁劃等號或者混同。同時經濟制裁也具有獨立性,而不是完全從屬於行政制裁或其他制裁。經濟制裁主要適用於管理受體的經濟違法行為而產生的經濟法律責任。至於管理主體即國家機關在干預經濟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產生的經濟法律責任也是存在的。對於前一種經濟法律責任所適用的經濟制裁措施主要包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對於後一種經濟法律責任所適用經濟制裁措施主要是指行政侵權賠償即國家賠償

⑨ 法律責任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法律責任根據不同種情,分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責任行為違反的法律性質,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2、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3、按照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個人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徵為:

1、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

2、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

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4、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9)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法律後果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財產刑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2 06:41:02 瀏覽:222
經濟法法律行為的特徵有哪些 發布:2025-05-02 06:29:55 瀏覽:347
尹田關於合同法的理解 發布:2025-05-02 05:52:57 瀏覽: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認類推解釋 發布:2025-05-02 05:50:12 瀏覽:782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發布:2025-05-02 05:43:44 瀏覽:292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5-02 05:07:33 瀏覽:580
離婚案能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5-02 05:06:49 瀏覽:588
施工方擅自停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5:06:04 瀏覽:447
泰安蘇律師 發布:2025-05-02 05:04:29 瀏覽:586
刑事訴訟法上繳法條 發布:2025-05-02 05:03:03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