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喝酒死人付法律責任
Ⅰ 喝酒喝死人在一起的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喝酒喝死人在一起的人有以下幾種行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1、強行勸酒引發疾病甚至死亡的。
2、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至醫院或者家中。
3、對於醉酒者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等危險行為未加以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Ⅱ 同桌喝酒死亡究竟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起喝酒喝死人了的,同桌人如果具有先行義務行為,如勸酒、灌酒等,是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反之,若是同桌人無上述行為,並且盡到了安全注意義務的,是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由喝酒者自行承擔後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Ⅲ 聚餐飲酒致死應該誰負法律責任你怎麼看
逢年過節或者公司組織吃飯的時候難免會聚餐飲酒,很多人會在飯桌上拒絕別人的勸酒,以自己對酒精過敏感冒為理由拒絕喝酒,然而有些人則是礙於面子,不得不飲酒。
聚餐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因為飲酒而致死,那麼就會成為一場悲劇,聚餐飲酒至死應該誰負法律責任這一話題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和關注。
少量飲酒可以獲得暫時的娛樂,而過量飲酒勢必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我們不要在平時養成酗酒的毛病和習慣,更不要在聚餐時候過量飲酒。尤其是職場上的女性,如果參加單位聚餐或者陪客戶吃飯,那麼一定要注重保護好自身安全,不要顯示出自己的酒量,更不要和別人拼酒。
如果不想在聚餐場合飲酒,那麼就可以以酒精過敏等借口推脫開。工作去哪裡都可以,身體則是革命的本錢,無論是文職工作還是銷售工作,我們都不應該用自己的身體去拼業績。
工作賺錢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絕非願意糟蹋自己的身體,年輕雖然可以為我們解決很多困難,很多人喝酒之後頭疼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然而這卻會造成身體的病變。
Ⅳ 聚會喝酒致死其它人在什麼情況下要承擔刑事責任
喝酒致死一般承擔民事責任,在明知他人喝酒過敏仍極力勸酒或者強制灌酒,出現不良症狀又不及時送醫,致人死亡的可能構成犯罪。
Ⅳ 幾個人一起喝酒,一人死了,其他陪同人員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要承擔法律責任。是民事責任。
法律對於喝酒致死的情形並無明文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此類糾紛,法院會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損害他人民事權益,應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進行裁判。
因為喝酒、醉酒會導致自然人的認知能力及控制能力不同程度下降,使其處於不利地位,因此酒局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法律上就產生了照顧、注意醉酒者的安全義務。若未盡到安全義務,就存在法律上的過錯。
相關案例:
2017年1月15日,1990年出生的鄧某下班後約李某等人到食堂吃飯喝酒。飯後回到宿舍,鄧某覺得還沒喝過癮,又約李某、陸某等人一起去酒吧喝酒。次日凌晨1時許,看到鄧某昏昏欲睡,大家以為他喝醉了,就讓李某帶他去酒店休息。
凌晨2時許,李某發現鄧某沒了呼吸聲,趕緊撥打120並報警。醫生趕到時,確認鄧某已死亡。經屍檢,鄧某系乙醇中毒死亡。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鄧某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知曉過量飲酒可能造成對其身體健康不利的後果,但仍大量飲酒,最終導致酒精中毒死亡,其本人應承擔絕大部分責任。
而參與了兩場喝酒的被告均未完全盡到對鄧某提醒、勸阻等義務,應根據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相應賠償責任。被告李某一直陪在鄧某身邊,發現鄧某處於醉酒狀態後未及時將其送醫救治,未盡到完全的照顧義務,賠償原告損失1.5萬元。
其餘4名同飲者各賠償原告6000元。被告羅某作為酒吧工作人員,工作期間通過敬酒方式與鄧某喝過酒,其敬酒行為與鄧某死亡也存在一定因果關系,賠償原告6000元。
被告酒店作為服務行業,未盡到完全的安全保障及注意義務,在鄧某及被告李某入住該酒店時,只辦理了李某的登記入住手續,未登記鄧某身份信息便允許已經醉酒的鄧某入住,賠償原告1萬元。
(5)集體喝酒死人付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在喝酒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同桌一起喝酒者都會承擔適當責任。但做到以下4點,則酒友不承擔責任:
1、不強迫性勸酒,無論什麼場合,什麼情況,對方什麼身體狀況,都不要勸酒;
2、在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或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勸對方不飲酒或者對方自願要喝,要做到勸阻少飲,盡到提醒和照顧義務;
3、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對於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應當預見到醉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的發生,因此,清醒酒友應當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避免擔責;
4、酒後駕車及時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要駕車駛離,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有可能承當相應責任,但是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對方不聽勸阻的情況下,酒友是可以免責的。
Ⅵ 酒桌上喝酒死人其他人承擔什麼責任
酒桌上喝酒死人其他人承擔責任分以下幾種情況: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惡意勸酒。明知道喝酒者身體不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不能喝酒的情況,或者對酒精過敏,還要使勁地勸;
3、灌酒。灌酒是指不是喝酒者自己喝下去的,是被勸酒者灌下去的,可能是一個人灌的,也有可能是被幾個人聯合一起灌的,灌酒的時候往往違背了喝酒者的意願。比如壓住喝酒者的胳膊,捏住喝酒者的鼻子,掰開喝酒者的嘴巴等;
4、未能保證喝酒者安全。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後,頭腦清醒的人沒有將醉酒的人安全護送回家,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一起喝酒的朋友沒有將他送到醫院,或者安全送回他的家中,因此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或者死亡事件,那麼一起喝酒的人,都要承擔必要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條 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Ⅶ 民法典關於共同喝酒致死有什麼規定
勸酒有責任,喝醉沒安全送回去有責任。都各自喝有人突發出事兒那就自認倒霉吧。或者你也沒勸喝酒提前走了之後他們還再喝再出的事兒跟你就沒關系了。
Ⅷ 喝酒喝死人,一起的負什麼法律責任
喝酒喝死人在一起的人承擔的法律責任,需要根據情況分析:
1.強迫勸酒的人。通過故意灌酒,言語刺激性勸酒等方式強迫對方喝酒,並且在對方已經醉酒或違背其意願的情況下,依然勸酒等,此種人要對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喝酒可能對對方身體造成傷害的情況下仍勸其飲酒的人,此種人要對對方因飲酒誘發的疾病以及因飲酒而發生的危害後承擔法律責任;
3.共同飲酒後未勸阻飲酒者駕車離去,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的,同飲者不僅要對因事故受害的對方承擔相應的責任。
4.共同飲酒後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人,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飲酒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5.唆使飲酒者酒後駕車的人,不但要對發生交通事故的後果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還有可能構成危險駕駛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6. 醉酒者喪失意志的情況下,共飲者有安全護送的義務,否則出事後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19條規定,公民由於過錯(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_
除此之外,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Ⅸ 一起喝酒喝死人了大家都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一起喝酒喝死人了的,同桌人如果具有先行義務行為,如勸酒、灌酒等,是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但如果是同桌人不存在上述行為,而是喝酒者自己執意喝酒的,並且同桌人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的,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