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如何運用法律知識做好群眾工作

如何運用法律知識做好群眾工作

發布時間: 2022-05-10 12:24:20

1. 請結合工作和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做一個學法用法守法的公民

作為一名幹部,要帶頭學好法律知識,努力提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一、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學法用法的重要意義,增強使命感,學好法、用好法。二、堅持與時俱進,講究學習方法,堅持緊貼實際,持之以恆,使法律素質得到不斷提高。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嚴格依法辦事。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依法進行決策;堅持依法推動工作;堅持依法解決問題。四、解決好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充分體現法制宣傳為人民的要求,用事實對廣大群眾進行法制教育,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維護好社會穩定,做到學法用法的和諧統一。贊同

2. 如何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法律修養並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一篇小論文

通過學習法律知識,使我們更進一步懂得了法律的意義,真正領會了法律的精神,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以維護一方平安為目標,真正做到把矛盾控制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促進經濟發展,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3. 如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各項工作服務職工群眾能力

在工作理念上,要增強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思維
「法不阿貴,法不阿權」,「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自由」。我國正處於從傳統到現代的艱難爬坡中,呈現職工群眾權利意識強與法律意識弱並存的某種「初級階段」特徵,一方面職工群眾反映訴求和民主參與的願望日益強烈,但同時這方面的能力水平明顯不足、渠道不暢,法律意識薄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厭訟」、「青天情結」等非理性的社會心理,再加上行政權干預司法、司法腐敗、執行難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導致一方面職工群眾對司法不信任,司法公信力下降,失去司法信仰,另一方面也促使職工群眾對司法不尊重,把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通過非司法程序解決沖突的途徑上,甚至於把純粹的法律問題也通過非司法途徑來解決,上訪、鬧事成了必然。一些人信奉「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惡不信善」、「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只問結果不計手段,「以錯糾錯式」維權,採取上洋訪、攔截領導車輛、圍堵沖擊國家機關等方式違法上訪,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為此,必須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識,充分認識任何組織、任何人都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國家行為和公民行為都要遵從法律、依法辦事,如違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牢記人民是真正的主人,自己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並且屬於人民,帶頭知法、懂法、守法、護法。要實現從行政強制到民主法治理念的轉變,擺脫依靠行政強制的路徑依賴,樹立民主法治理念和公平正義觀念,不斷增強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通過民主法治來妥善協調人民職工群眾內部的利益關系、化解干群關系矛盾,最大程度地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要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教育引導職工群眾增強守法意識,強化「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法治觀念,充分認識全民守法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也是實現公民權利的保障,守法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公民的福祉,也是維權的有力保證。沒有任何權利是絕對的,維權是權利的使用,但維權必須依法進行,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損害社會的公共利益,「權利意識」伸張離不開「法治觀念」護航,權利如不能正確行使,不僅不能成為法治進程的「鋪路石」,反而可能變成社會動盪的「導火索」,教育引導職工群眾學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履行法律義務,以合法合規形式表達利益訴求。
在工作方式上,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方式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法不嚴則無治」,「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法規的生命在於實施,法律法規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我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皇權至上,權大於法,人治大於法治,缺乏法治傳統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再加上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一些領導幹部仍熱衷於計劃經濟那套行政化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有的甚至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個人意志凌駕於法律、制度和組織之上,崇尚個人專斷、長官意志和行政命令方式,否定法治原則、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律程序。為此,必須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研究和把握職工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創造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繼承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大依法開展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機制,更加註重運用法律手段開展職工群眾工作,依法按章程辦事,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勞動關系,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職權的能力,不斷提升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把職工群眾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把職工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切實解決好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和保障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增強職工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要借用外力,整合資源,善於藉助立法機關、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志願者、公職律師等各界力量,積極推動《勞動法》等勞動法律法規賦予職工群眾的權利落到實處。要加大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監督力度,積極配合人大開展勞動執法檢查,督促政府職能部門強化行政監察,監督企業自覺嚴格執行勞動法律法規,依法用工規范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依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另外,「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司法權威與司法腐敗,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司法不公是司法腐敗之源。要樹立司法權威,確保司法不受行政的支配和干預,司法機關依法獨立統一行使司法權,其它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司法機關的權威地位提供製度性的尊重和維護,營造獨立的司法環境,建立權威的司法體制。要精心打造一支值得職工群眾信賴、高素質的司法隊伍,強化司法職業道德建設,增強法官對法律的忠誠和自律意識,牢固樹立司法公正意識和辦案質量第一觀念,懲惡揚善,匡正壓邪,確保在法定期限內依法審結案件,最大限度杜絕錯判案件的發生,築牢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要加大懲處貪贓枉法者的力度,及時懲辦和清除司法隊伍中的害群之馬。要充分發揮司法作為解決矛盾糾紛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重建司法終結涉訴涉法矛盾糾紛的良性循環機制,堅決糾正「信訪不信法」、「信鬧不信法」等現象,以法治方式解決職工群眾工作中一些復雜棘手問題,確保權益損害能得到及時公正的救濟,使司法途徑成為職工群眾主動自覺而理性的選擇。
在工作機制上,要加強源頭參與,增強法制基礎
《勞動法》等一些勞動法律法規經過近20年的實施,社會背景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勞動用工市場化和勞動關系法治化對勞動法律法規的配套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勞動法律法規不健全,一些規定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法律在實踐中難以得到貫徹落實,陷入對一些問題的處理名義上有法可依,實質上無法可行的困境,迫切需要加快配套立法進程,進一步增強法律法規制度的操作性和執行力。為此,必須加大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力度,積極代表廣大職工群眾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推動盡快啟動《勞動法》修訂工作,讓其真正成為規范勞動關系領域一般關系的母法,對《勞動全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法律進行修訂,增強其操作性和執行力。還要重點推動制定企業工資支付、勞動監察、工資集體協商、企業民主管理等方面相應配套法律。比如,要從法律層面明確規定所有企事業單位都必須實行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主動積極參與就業、分配、社保、安全衛生、住房、教育等政策的制定。推動制定符合國情的社會責任標准,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在參與各項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充分反映職工群眾的訴求和呼聲。要推動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增強決策透明度和職工參與度,推動建立健全職工建議徵集制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決策糾錯改正機制,落實決策責任追究制度。要推動完善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動作、職工參與、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
在幹部素質上,要全面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
對於廣大工會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來說,法律不僅是各級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依據和「尚方寶劍」,也是他們「為官從政」、盡職履責的安全繩和保護傘。各級工會幹部必須對法律保持敬畏之心,時刻保持頭腦中有法治這根弦、行為上有法律這個度,堅持依法行使權力,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決不行使法律未賦予的權力,決不幹預法律不允許的事情,決不懈怠法律所要求的責任,為做好職工群眾工作掌握好法律武器。
各級工會幹部必須帶頭學習法律,遵守法律,自覺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努力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提高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的能力。
一是要著力提高依法建會的能力。加強對《勞動法》《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學習研究,全面掌握其要義精髓,依據《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重點加強對兩新組織、小微企業和農民工的工會組建工作,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建設,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二是要著力提高依法管會的能力。堅持依靠職工群眾辦工會、辦好工會為職工,尊重職工和會員主體地位,下移工作重心,加強分類指導,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更好的條件,激發基層活力;做好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工作,優化經費支出結構,深化工會資產監管,依法促進工會資產發展,不斷壯大服務職工的實力,使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組織是最可信任的「職工之家」、工會幹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三是要著力提高依法維權的能力。針對勞動就業、收入分配、勞動和社會保障、安全衛生、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大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力度,推動勞動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主動與立法機關建立工作聯系制度,組織職工就重大法律草案提出意見建議,向立法機關反映職工訴求和工會主張,努力從立法源頭上保障職工利益,提高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善於用辯證思維和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服務教育群眾,協調利益沖突,化解利益矛盾,促進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職工享有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四是要著力提高依法履職的能力。切實履行法律和工會章程賦予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旗幟鮮明地維護職工群眾各項合法權益,突出維護職工群眾的勞動經濟權益,更加註重維護職工的就業權利,促進更多職工實現穩定就業、高質量就業進而實現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使他們不斷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要牢記黨的重託、不忘工會職責,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走出高樓大院,擺脫文山會海,破除衙門作風,破除機關化、行政化傾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調查研究,聽真話、明真相、掌實情,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形成正確判斷,在矛盾的初始階段及時將其協調化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

4. 談社區民警如何做好群眾工作

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派出所是公安機關最基層的單位。派出所民警的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民警要始終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深入群眾,廣泛接觸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群防群治工作,共同維護轄區的社會治安秩序。一、轉變觀念,樹立執法為民思想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是黨的根本宗旨在公安工作中的集中表現。廣大民警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通過教育,使民警牢固樹立「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理念,從感情上貼近群眾,真正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努力從靈魂深處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執法、去工作,以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為立足點和出發點,使群眾工作都圍繞著人民群眾的利益來開展。關注民生、傾聽民意,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在群眾工作中要尊重群眾、愛護群眾,努力維護群眾合法權利。二、不斷學習,提高基層民警群眾工作的能力作為群眾工作的主體,基層派出所民警要做好群眾工作,就必須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修養、廣博的法律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水平。一是要練好思想道德基本功。基層派出所民警要牢固樹立「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的理念,消除不願做群眾工作的思想障礙,切實增強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慎用手中的權力。要發揚公安機關優良傳統,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道德觀,時刻注意形象,養成衣著整潔、舉止端莊、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打牢做群眾工作的思想道德基礎。二是要練好業務技能基本功。要熟練掌握和運用本警種、本部門常用的法律法規,成為「行家裡手」;要全面了解其他法律知識,做到心中有數,隨時為群眾咨詢提供優質服務,力爭成為「多面手」,打牢做群眾工作的業務技能基礎。三是要練好體能素質基本功。加大基層派出所民警的警務技能訓練力度,保持強健的體格,練就「追得上、打得贏」的硬功夫,打牢做好群眾工作的體能素質基礎。三、與時俱進,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群眾工作的主體、對象、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是進一步增強基層派出所群眾工作有效性的內在要求。一是上門走訪式。如我所社區民警季偉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常年堅持走家入戶,收集各類有效信息,並自創了「五心」群眾工作法,即:真心、耐心、恆心、熱心、細心。二是交流座談式。即派出所以開門評警、警民懇談會等多種形式,將群眾請到公安機關來,以面對面的交談進行群眾工作,了解群眾心聲,接受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意見建議,對能夠立整立改的問題,研究落實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三是排憂解難式。民警為群眾多送一份溫暖,就能為公安多增一份光彩,基層民警通過自身的平時走訪了解到的情況,以自身的力量實際幫助困難群眾,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5. 做好群眾工作的10種方法都有什麼

一、教育疏導法

「教育疏導」,實際上就是要做好說服、解釋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杜絕居高臨下的單純說教,開展平等平和的溝通交流,從心靈慰藉入手,關注心態情緒、關切心理訴求、關懷身心健康,化解群眾心憂,打開群眾心結,敞亮群眾心靈,真正把教育疏導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與此同時,要耐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把合理的成分,及時梳理、吸納進黨委政府的決策之中,讓群眾的訴求得到積極回應。

二、典型示範法

推行一項政策、倡導一種行為、激勵一種精神,僅靠行政命令往往成效甚微,而通過選樹先進典型,讓群眾身邊的先進、身邊的感動來引導和激勵群眾,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選樹先進典型要牢牢把握真實性、群眾性、多樣性、時代性的要求,使典型植根於群眾之中,植根於現實之中,讓廣大群眾感到可信、可學、可比。與此同時,還要適當剖析反面典型,引導群眾從中發現問題、敲響警鍾、吸取教訓。

三、為民謀利法

群眾最關心的是他們的利益是否得到實現、維護和發展。黨員幹部如果不能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謀利益,就不可能得到群眾的信任、擁戴和支持。

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盡心盡力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特別是要解決好群眾就業、就學、就醫、出行、社保、扶貧等方面的難題,讓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四、民主協商法

辦事情、作決策,要採取「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的方式。也就是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說你做」那種命令式的方法,把要辦的事情拿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協商,最後達成共識。只有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我們辦事情、作決策,才會有無窮的智慧和動力。

五、換位思考法

所謂「換位思考」,意思就是要站在對方的利益立場上來思考、處理問題,通俗地說叫「將心比心」。實踐證明,「換位思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基本經驗之一。

特別是對於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更要用群眾的眼光、從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和處理,只有這樣,我們的決策才能更加符合群眾的意願,更加體現群眾的利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順利推動工作開展。

六、網路互動法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網路化生存」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通過網路互動方式做群眾工作,成為時代的要求。一是要善於通過網路渠道了解群眾心聲。

比如通過「博客」、「QQ群」、「留言板」、「網路論壇」等方式,增強與群眾的聯系互動,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求。尤其是在決策出台前,可以通過網路「曬決策」,接受網民「拍磚」、「灌水」,從而更充分地聽取群眾意見,使決策更符合群眾意願。二是要善於利用網路手段引導群眾思想。

七、以情動人法

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群眾只有覺得受到了重視,得到了尊重,才可能理解你、支持你、配合你。過去提出的到基層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培養了與群眾的感情,密切了同群眾的聯系。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更要利用交通、通訊等方面的便利條件,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和溝通,帶著真心真意真情到群眾中去,誠心誠意地幫他們排憂解難,與他們溝通交流。做工作時,不但要把道理、事實講清楚,還要從心理上、感情上溫暖他們,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八、對症下葯法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矛盾特殊性的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群眾所處的地位、環境的不同以及性格上、生活上的差異,思想狀況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如果不充分尊重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想當然地搞「一刀切」,一味的講官話、講空話、講套話,必然會導致群眾工作的失敗。

因此,我們要下功夫研究掌握工作對象的個性特徵,把准工作對象的思想脈搏,特別是注意其覺悟程度和接受能力,充分熟悉其脾氣和性格、長處和弱點,科學確定不同工作對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九、群眾自治法

作為幹部,盡管可以利用換位思考和說服教育等方法開展群眾工作,但由於身份的特殊性,在處理涉及群眾具體利益的問題時,一些群眾可能會懷有戒心,影響工作效果。

而引導群眾自治,讓群眾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尤其是發動在群眾中有較高威望的人,比如經濟能人、家族長輩、「五老」人士等,來做群眾的工作,群眾更是聽得進,心裡服,效果好。

十、法律約束法

一是堅持依法辦事。在處理問題、調解矛盾時,要善於運用政策法律,村規民約等,將事實擺出來,把道理講清楚,讓群眾心服口服。二是要教育引導群眾合理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對惡意搗亂破壞的,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果斷打擊。

當然,實踐中群眾工作還可以創造出多種方法,但僅有方法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下去,扎實工作,為群眾排憂、為群眾解難、為群眾謀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好群眾工作。

6. 如何做好群眾工作

關鍵是「四靠」。
靠為了群眾去理解群眾。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群眾。既然一切為了群眾,那麼,群眾有意見甚至情緒激動的時候,特別是群眾利益已經受到傷害有不理智行為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從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呢?只有真正的理解,才有真正的溝通。只有真正想通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群眾,才會有更加小心、更加用心、更加耐心去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如果口頭上說為了群眾而一遇到矛盾就跟群眾對立,不僅忘記了宗旨也是沒有政治智慧的表現。
靠相信群眾去宣傳群眾。我們與群眾是心心相印的,是血肉相連的,我們不僅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既然如此,那麼,碰到復雜矛盾、棘手問題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夠把正確的主張、政府的意圖、所做的工作,包括對群眾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考慮,原原本本地向群眾交代清楚、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呢?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都要相信群眾,只有相信群眾,才會自覺地宣傳群眾;只有相信群眾,才會把政策交給群眾,任何事情只有群眾明白了,理解了,接受了,才會與我們勁往一處使,一起實現正確的決策和主張。
靠發動群眾去團結群眾。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群眾真正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就能創造奇跡、干成大事業,這點大家都非常清楚。既然如此,為什麼就不能把凝聚群眾力量的工作做得更加廣泛、深入和有效果?個人的本事再大都是有限的,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由群眾去做群眾的工作,由群眾去團結更多的群眾,這力量該有多大?
靠尊重群眾去贏得群眾。我們經常講要敬畏人民,強調對群眾的尊重。在各種利益、沖突與矛盾糾纏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心存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敬畏,黨員幹部才會表現出應有的堅毅和執著,撲下身子為群眾的期望去服務,最終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

7. 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的10種方法

一、教育疏導法
「教育疏導」,實際上就是要做好說服、解釋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杜絕居高臨下的單純說教,
開展平等平和的溝通交流,從心靈慰藉入手,關注心態情緒、關切心理訴求、關懷身心健康,
化解群眾心憂,打開群眾心結,敞亮群眾心靈,真正把教育疏導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與此
同時,要耐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把合理的成分,及時梳理、吸納進黨委政府的決策之
中,讓群眾的訴求得到積極回應。
二、典型示範法
推行一項政策、倡導一種行為、激勵一種精神,僅靠行政命令往往成效甚微,而通過選樹先進
典型,讓群眾身邊的先進、身邊的感動來引導和激勵群眾,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
然,選樹先進典型要牢牢把握真實性、群眾性、多樣性、時代性的要求,使典型植根於群眾之
中,植根於現實之中,讓廣大群眾感到可信、可學、可比。與此同時,還要適當剖析反面典
型,引導群眾從中發現問題、敲響警鍾、吸取教訓。
三、為民謀利法
群眾最關心的是他們的利益是否得到實現、維護和發展。黨員幹部如果不能為群眾辦實事、解
難題、謀利益,就不可能得到群眾的信任、擁戴和支持。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
念,盡心盡力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特別是要解決好群眾就業、就學、就醫、
出行、社保、扶貧等方面的難題,讓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四、民主協商法
辦事情、作決策,要採取「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的方式。也就是要改變過去「我講你
聽」、「我說你做」那種命令式的方法,把要辦的事情拿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協商,最後達
成共識。只有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我們辦事情、作決策,才會有無窮的智慧和動力。
五、換位思考法
所謂「換位思考」,意思就是要站在對方的利益立場上來思考、處理問題,通俗地說叫「將心
比心」。實踐證明,「換位思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
和支持的基本經驗之一。特別是對於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更要用群眾的眼光、
從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和處理,只有這樣,我們的決策才能更加符合群眾的意願,更加體現群眾
的利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順利推動工作開展。
六、網路互動法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網路化生存」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通過網路互
動方式做群眾工作,成為時代的要求。一是要善於通過網路渠道了解群眾心聲。比如通過「博
客」、「QQ群」、「留言板」、「網路論壇」等方式,增強與群眾的聯系互動,及時了解群
眾所思、所想、所求。尤其是在決策出台前,可以通過網路「曬決策」,接受網民「拍
磚」、「灌水」,從而更充分地聽取群眾意見,使決策更符合群眾意願。二是要善於利用網路
手段引導群眾思想。
七、以情動人法
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群眾只有覺得受到了重視,得到了尊重,才可能理解你、支持你、配合你。過去提出的到基層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培養了與
群眾的感情,密切了同群眾的聯系。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更要利用交通、通訊等方面的便
利條件,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和溝通,帶著真心真意真情到群眾中去,誠心誠意地幫他們
排憂解難,與他們溝通交流。做工作時,不但要把道理、事實講清楚,還要從心理上、感情上
溫暖他們,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八、對症下葯法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矛盾特殊性的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群眾所處的地位、環境的
不同以及性格上、生活上的差異,思想狀況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如果不充分尊重這種客觀存
在的差異,想當然地搞「一刀切」,一味的講官話、講空話、講套話,必然會導致群眾工作的
失敗。因此,我們要下功夫研究掌握工作對象的個性特徵,把准工作對象的思想脈搏,特別是
注意其覺悟程度和接受能力,充分熟悉其脾氣和性格、長處和弱點,科學確定不同工作對象的
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九、群眾自治法
作為幹部,盡管可以利用換位思考和說服教育等方法開展群眾工作,但由於身份的特殊性,在
處理涉及群眾具體利益的問題時,一些群眾可能會懷有戒心,影響工作效果。而引導群眾自
治,讓群眾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尤其是發動在群眾中有
較高威望的人,比如經濟能人、家族長輩、「五老」人士等,來做群眾的工作,群眾更是聽得
進,心裡服,效果好。
十、法律約束法
一是堅持依法辦事。在處理問題、調解矛盾時,要善於運用政策法律,村規民約等,將事實擺
出來,把道理講清楚,讓群眾心服口服。二是要教育引導群眾合理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對於
惡意搗亂破壞的,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果斷打擊。
當然,實踐中群眾工作還可以創造出多種方法,但僅有方法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帶著責任、帶
著感情,深入下去,扎實工作,為群眾排憂、為群眾解難、為群眾謀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
真正做好群眾工作。

8. 如何保證普法工作在基層的有效開展

一是教材采購。采購普法教材是普法教育所必需,把普法教材發放到廣大領導、幹部和職工、群眾中去,使教材成為廣大公民參與普法的重要工具,否則,普法無從談起。組織好普法教材的采購是進一步擴大法治宣傳教育戰果,擴展創新普法方式方法的重要條件;
二是堅持舉辦多層次、多類型的法律知識講座。實踐證明,高質量的法制講座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形式。這種教育方法,具有形式上的正規性,內容上的專一性,實施上的保證性,接受上的直觀性等特點;
三是在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上舉辦專題節目。這類節目傳播迅速,形象直觀,且覆蓋面廣,實效性強,群眾喜聞樂見,是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最有效的載體;
四是開辦普法網站。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上網群眾越來越多,各種新媒體的盛行,其作用和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群眾可以通過上網解決生產生活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並可查閱相關的法律資料;
五是開展「法律六進」並拓展到更多的法律服務領域。利用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等陣地,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活動來為各類對象進行法律服務,這樣普及宣傳面更廣;
六是組織法治文藝演出。採用群眾比較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這樣更貼近生活、更讓廣大群眾容易理解,真正把法律知識和法規政策送給群眾,繁榮居民文化生活;
七是開展學法考試和法律知識競賽。對不同人群採取學法考試和法律知識競賽的形式,檢驗其學法成果。總之,應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選擇恰當的宣傳方式,從而使法制宣傳教育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取得更大成效

9. 如何運用法制思維推進基層工作

構建法治平台,培育法治載體
構建法治組織平台。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伍家崗區伍家鄉黨委切實把建設「法治伍家」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各村成立了法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分別由各村黨組織書記任組長。各村法治組織平台的建設有助於我們在法治伍家建設中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了鄉黨委在法治建設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機制健全,確保了法治工作的權威性和高效性。
打造法治惠民服務平台。在法治伍家建設中,伍家鄉整合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服務、法制宣傳、人民調解等職能資源,出資為16個村配備了法律顧問,法律顧問參與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的化解,辦理村民委託的其他法律事務,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窗口化法律服務。並與區法制辦建立了法律服務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法務指導中心1個,法務工作站16個。
培育法治載體。運用法治組織平台和職能部門的優勢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培育和豐富法治載體。實踐中,伍家鄉以鄉司法所為主體,全面推行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格局。建立健全了鄉、村兩級矛盾糾紛排查網路,鄉駐點村領導幹部和村「兩委」都是村級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員,一般性矛盾糾紛由包村人員協同村裡調處,調處結果上報;無法解決的矛盾交鄉調委會調處;重大矛盾糾紛實行駐村領導督辦,專門成立工作組解決。組織開展了「人民調解文化社區行」活動,以共聯村、漢宜村為示範點,作為經驗向全省推廣。

創建法治工作機制

機制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有效的、較為固定的方法。伍家鄉在實踐中,首先從制度和機制上進行了謀劃,先後出台了法治創建的相關規定,用相對規范化的制度推進法治實踐。一是針對本身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法治建設的制度;二是規范幹部知法用法機制,出台並實施了《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將相關法律、理論知識納入中心組理論學習范疇,並通過平時抽查和年終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將考核成績納入幹部年終目標考核。

第一、創建有形的法治工作機制。從法治的角度創新用人機制,實現用人機制本身的民主化。頒布實施《選拔任用幹部程序管理的制度》,規定決定提拔幹部前,必須嚴格考察,必須由黨委會集體討論決定。需要選舉產生的,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和章程辦理。實行幹部選拔任用黨風廉政「一票否決制」,開展了「多元提名、差額選拔」、公開選拔等工作。同時,伍家鄉全面推行村幹部「兩推一選」工作。強化村幹部工作考核,對村幹部的報酬克服了平均化的傾向,對幹部人事工作進行宏觀管理和檢查監督。
第二,決策機制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在建設法治政府、提升決策水平方面,出台了相關制度,如頒布和實施《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規定按照廣泛全面、公開透明和形式多樣的原則,對於黨的建設、關系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各級領導幹部的提拔任用和後備幹部的確定以及其他需徵求意見的重大事項,都需要經過調查研究、座談會討論、交流協商、專家咨詢和社會公示等方式徵求意見,並全程接受監督。在社會管理的具體運行機制中滲透了法治理念,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深化推進重大事項社會征詢、專家論證和聽證公示三項制度,推行重大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完善鄉公共事務民主決策制度,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全面落實上級關於鄉鎮政務公開的規定等。
第三,日常辦事法治化。建立利益表達和協調機制,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健全社會矛盾排查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使矛盾排查機制更加完善。著力構建「四位一體、整體聯動」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實現糾紛解決機制的多元化、合理化和制度化。在依法行政的同時運用法治手段對行政違法和行政不當進行處理和負面評價。如啟動鄉級平安單位創建工作,加大村級千分制目標考核,對綜治維穩工作不得力的責任主體,予以通報批評、誡勉談話、記過、責令辭職等究責措施。
用法治思維開展基層工作的啟示
民主與法治協調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經驗。推進民主與法治協調發展,是我國政府所確立的施政方略。民主與法治視為同等重要,兩者不可偏廢;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要有相關政策跟進;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信訪問題,必須改革現行信訪體制;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社會管理問題,需要公正司法;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社會管理問題,需要繼續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改進黨管幹部的方法。

熱點內容
柳州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8 12:31:07 瀏覽:452
孟獻貴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05-18 11:54:14 瀏覽:35
湖北省人民醫院法醫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4-05-18 11:51:51 瀏覽:963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4-05-18 11:45:02 瀏覽:621
合同法約定的所有權轉移 發布:2024-05-18 11:28:26 瀏覽:976
商標法司法解釋2017年 發布:2024-05-18 09:55:59 瀏覽:13
加繆道德 發布:2024-05-18 09:27:34 瀏覽:779
2018勞動法帶薪假期 發布:2024-05-18 09:06:01 瀏覽:919
勞動法對於員工罰錢 發布:2024-05-18 08:12:01 瀏覽:947
淘寶法院地址 發布:2024-05-18 07:12:15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