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的免除事由

法律責任的免除事由

發布時間: 2020-12-26 23:44:09

A. 責任免除法定事由有哪些求答案

《擔保法復》第23條 保證期間,制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25條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6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擔保法》第26條, 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法定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保證期間是從主債務人履行債務屆滿時始,止於保證人和債務人約定的某個期限的最後一日。
免除保證責任的事由,應為法定事由或由法定允許約定的事由。

B.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以下屬於可以導致施工單位免除違約責任的情形是

合同法第11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內,部分或者全部免容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免責事由的概念:免責事由也稱免責條件,是指當事人即使違約也不承擔責任的事由。合同法上的免責事由可分為兩大類,即法定免責事由和約定免責事由。法定免責事由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不需要當事人約定即可援用的免責事由,主要指不可抗力;約定免責事由是指即當事人約定的免責條款。
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除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其所規定的免責事由即約定免責事由。對此,合同法未作一般性規定(僅規定格式合同的免責條款)。值得注意的是:免責條款不能排除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

C. 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歸責原則形式和免責事由

民事責任構成要件為:
(1)損害事實;(2)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行為有因果關系;(3)行為人有過錯;(4)行為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

「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含義:
所謂原則是指從某類問題中抽象出來並對解決該類問題普遍適用的基本准則。
歸責(imputatio/imputation)即確認和追究侵僅行為人的民事責任。歸責亦即責任的歸結或歸屬。
歸責原則(criterion of liability)是指以何種根據來確認和追究侵權行為人的民事責任,它解決的是侵權的民事責任之基礎問題(即歸責基礎)。它也是解決侵權的民事責任時普遍適用的基本准則。由此可見,普遍適用性是其基本特徵。
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即指在民事責任的歸屬與承擔方面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基本准則。
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分為三種:過錯歸責原則、無過錯歸責原則、公平原則。

免除民事責任的條件:
民法理論中,免除民事責任是指在有損害事實存在的情況下,行為人或者相關人依法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它並不意味著行為人或者相關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予以「豁免」。根據我國民法規定,免除民事責任的情形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權利損害的
不可抗力的法律含義,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它包括自然現象(如地震、風災、旱災、等自然災害)和社會現象如戰爭等意外事件)。
二、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使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自己權利損害的
如果損害的發生完全是由於受害人自己的過錯所造成,則不能由行為人或者相關人對此承擔民事責任。
三、因正當防衛、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害而無不當或未超過必要限度的
致害行為合法的,行為人也不承擔民事責任。合法的致害行為主要有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正當執行職務等。

D. 當事人在哪些事由出現時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違約責任

廣東胡律師

自然災難或戰爭。

E. 當事人事先約定免責的人身損害可以作為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嗎

來涉及人身傷害的免責約定是無效合自同內容,該約定不能作為免除侵權責任的抗辨理由。

對於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給予特殊保護的,不得通過約定來免除保障責任與義務。從整體社會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允許免除人身傷害的責任,那麼就無異於縱容侵權者對生命進行摧殘,這與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的憲法原則是相違背的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合同中上述免責條款無論是否出於當事人自願簽訂,均因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的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由勞動行政部門、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F. 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在什麼情形下可以免除

1、我國法律的規定,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其構成要件包括:
(1)不能預見,即當事人無法知道事件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發生的情況如何,對此應以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准;
(2)不能避免,即無論當事人採取什麼措施,或即使盡了最大努力,都不能防止或避免事件的發生;
(3)不能克服,即以當事人自身的能力和條件無法戰勝這種客觀力量;
(4)客觀情況,即外在於人的行為的客觀現象(包括第三人的行為)。
2、可抗力主要分為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和政府行為三大類。
1)、自然災害
具體包括地震、海嘯、海浪、洪水、蝗災、風暴、冰雹、沙塵暴、火山爆發、山體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對自然災害作為不可抗力,各國立法不盡一致。根據法國法,自然災害不屬於不可抗力;而英美法則承認其為不可抗力。我國立法認為自然災害是典型的不可抗力現象。但是並非一切自然災害都能作為不可抗而成為免責理由,一些輕微的、並未給當事人履行合同造成重大影響的自然災害,不構成不可抗力。
2)、社會異常事件
社會異常事件,既不是自然災害,亦非政府行為,而是社會中團體政治行為引致的事件,如戰爭、武裝沖突、罷工、騷亂、暴動等。對合同當事人來說,這些事件既不能預見,也不能避免、克服,因此,應當作為不可抗力法定免責事由。
3)、政府行為
政府行為是指在訂立合同以後,政府當局頒布新的法律、政策和行政措施而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如訂立合同後,政府出於對外執行反傾銷措施或其他貿易報復的需要而實行封鎖禁運等,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當事人即可由此免責。

G. 責任的免除是指什麼,保證責任的免除事由有

免除保證責任是指對已經有效存在的保證責任基於法律的規定或當事人專的約定加以除去、屬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的情形。
無效的保證合同不應成為保證責任免除的事由,無效的保證合同自始無效,不可能產生保證責任,因而也就不存在免除的問題。另外,在《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中,「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的表述應理解為:保證人本應承擔保證責任。但由於出現了法定事由或當事人約定事由而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因而,據以發生「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的事由也應屬於保證責任的免除事由。

H. 違約責任的免除有哪些情況

你好,合同法上的免責事由可分為兩大類,即法定免責事由和約定免責事由。

法定免責事由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不需要當事人約定即可援用的免責事由,主要指不可抗力;約定免責事由是指即當事人約定的免責條款。

1、不可抗力。據我國法律的規定,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其構成要件包括:

(1)不能預見,即當事人無法知道事件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發生的情況如何,對此應以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准;

(2)不能避免,即無論當事人採取什麼措施,或即使盡了最大努力,都不能防止或避免事件的發生;

(3)不能克服,即以當事人自身的能力和條件無法戰勝這種客觀力量;

(4)客觀情況,即外在於人的行為的客觀現象(包括第三人的行為)。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

但有以下例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2、免責條款,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除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其所規定的免責事由即約定免責事由。對此,合同法未作一般性規定(僅規定格式合同的免責條款)。

值得注意的是:免責條款不能排除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

I. 免除民事責任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 .不可抗力來。是指不能預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洪水、旱澇、戰爭等。《民法通則》第 107 條規定: "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2 .受害人的過錯(故意或過失)。由於受害人的故意或過失引起合同不能履行或侵權損害的,由受害人自己承擔損害後果,致害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如一條家養的狗咬了人,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由狗的飼養人承擔責任,但如果是受害人自己的過錯引起被狗咬,則飼養人可以不承擔責任。
3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因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緊急避險人如果是受益人,危險又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應承擔適當的責任。否則,由引起險情的人承擔責任,或由其他受益人分擔責任。

J. 保險責任免除事項,保險責任免除事由有哪些

法定免責事由:
法定免責事由是指《保險法》規定的保險人責任免除事項,具體涉及以下幾方面:
(1)違反告知義務
因為投保人違反告知業務得以解除保險合同而責任免除。保險法第16條規定:
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給付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
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給付責任,但可以退還保險費。
(2)保險欺詐
因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欺詐得以解除保險合同而責任免除。保險法第27條規定:
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在未發生保險事故的情況下,謊稱發生了保險事故,向保險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並不退還保險費。
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除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見下述)另有規定外,也不退還保險費。
保險事故發生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偽造、變造的有關證明、資料或者其他證據,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程度的,保險人對其虛報的部分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前三款所列行為之一,致使保險人支付保險金或者支出費用的,應當退回或者賠償。
(3)故意行為
投保人或者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兩年以上保費,保險人應向其他享有權利的受益人退還保單現金價值。 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喪失受益權。
(4)自殺行為
保險法第65條規定:
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被保險人自殺的,除本條第二款規定外,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對投保人已支付的保險費,保險人應按照保險單退還其現金價值。
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滿二年後,如果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可以按照合同給付保險金。
(5)犯罪行為:
保險法第66條明文規定:
被保險人故意犯罪導致其自身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保險單退還其現金價值。

熱點內容
制度產權司法等對財富的生產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07 05:53:50 瀏覽:283
勞動法哪些員工不可以辭退 發布:2025-05-07 05:46:34 瀏覽:109
廣西村民自治法規 發布:2025-05-07 05:22:30 瀏覽:356
法官王賽 發布:2025-05-07 05:18:12 瀏覽:782
行人在高速路上行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5:16:18 瀏覽:940
法院拘傳票 發布:2025-05-07 05:12:03 瀏覽:804
長垣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07 05:03:23 瀏覽:157
煽動員工罷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5:01:57 瀏覽:85
模擬商務談判法律顧問對話稿 發布:2025-05-07 04:58:12 瀏覽:469
法律顧問工作情況 發布:2025-05-07 04:42:53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