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參考文獻
❶ 幫我找幾篇會計方面的參考文獻
二、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決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質原因,也有制度原因。主要成因有: (一)、雙元控制主體矛盾導致內部控制不力。現代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客觀上產生了兩個控制主體,即所有者控制主體、經營者控制主體,兩者之間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一方面是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因為所有者擁有對經營者經營權的最終控制權,同時也決定著其報酬的高低;另一方面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企業的控制權實質是為經營者所擁有,所有者還要依靠經營者「盡心盡力」地工作才能實現其資本的擴張和企業財富的增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者又受制於經營者。雙元控制主體矛盾性導致內部控制存在漏洞。主要表現以下有三個方面:(1)所有權與經營權制約失衡使內部控制權責不清,使得經營者濫用職權、謀取私利、獨斷專行等後果。這樣,勢必導致企業控制失靈、會計信息依需而做、內部審計形同虛設。(2)內部控制的所有者主體意識得不到體現使內部控制弱化,從而形成了企業內部信息失真的土壤。(3)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上矛盾使內部控制的目的對立,必然使得所有者與經營者在內部控制目的上產生嚴重的分歧,經營者會利用其掌握的實質上的控制權為自己謀取利益,而所有者只能「望洋興嘆」。 (二)、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不順。主要表現在: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不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如何,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四)、會計人員素質較低。近幾年來,會計隊伍迅速擴大,但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沒有跟上,有些培訓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一些根本不具備從業資格,靠人情關系混進會計隊伍的人員,仍然呆在會計崗位上,這些人只憑長官意志辦事,法律、准則、制度懂得不多,但卻沒有不敢造的報表,沒有不敢花的錢;還有部分會計人員無視財經紀律,為了個人利益,順從領導意圖辦事,甚至為討好領導,在弄虛作假上幫著出點子,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報表被歪曲等。 (五)、外部監督乏力。為了加強監督,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注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等的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然而,如此大的一個監督體系其監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是各種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監督弱化問題嚴重。三是不規范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監督不力,使得「經濟警察」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 (六)、企業文化落後、內部控制執行者素質不高,使得與內部控制要求不協調。很多企業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文化,即使規定出各種規章制度來,但沒有形成良好的執行氛圍,沒有很好地將企業制度與文化、習慣、行為標准很好的結合起來。事實已經證明,沒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作支撐,「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❷ 會計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會計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引用參考文獻是會計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能體現論文的學術水平,也是衡量會計畢業論文成功與否的依據之一。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會計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會計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一)
[1] 李維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張士成,高禕.審計委員會特徵與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張曉農.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研究研究報告[R].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綜字第 0043 號.
[4] 林有志,張雅芬.信息透明度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J],會計研究,2007(9):26-34.
[5] 汪煒,蔣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與資本成本[J].經濟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紅.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1-105.
[7] 翟華雲.審計委員會和盈餘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6(6):50-57.
[8]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系統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3(3):4-13.
[9] 於富生,張敏.信息披露質量與債務成本: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7(5):93-96.
[10]鄭新源,劉國常.審計委員會有效性研究--基於盈餘管理的視角[J].財會通訊,2008(8):98-118.
會計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二)
[1]蔡慶梅。 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與對策[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帥勇。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外企業家,2016,01:135-136.
[3]楊檸境,劉中友。 職業道德與會計誠信[J]. 中外企業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對財務會計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風,2016,02:273.
[5]邱梓軒,孟憲軍。 會計職業道德和誠信問題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鄧妍鑫,田倩。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風險與應對措施[J]. 財經界(學術版),2016,02:137+28.
[7]趙婧一。 會計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淺析[J]. 亞太教育,2016,04:119.
[8]毛曉明。 淺析當前社會的會計誠信問題[J]. 信息化建設,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國會計行業誠信缺失問題研究[J]. 中外企業家,2016,04:148-149.
[10]張粒塵。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徑[J]. 財會學習,2016,03:84-85.
[11]郭子賓。 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現狀調查與改進路徑[J]. 財經界(學術版),2016,03:179.
[12]王金鳳,劉強。 新准則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 新經濟,2016,11:95-96.
[13]王紅。 會計職業道德缺失及其防範[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東。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及改進對策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淺議會計人員基本職業道德[J]. 經營管理者,2016,06:57.
[16]劉娜娜。 試論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行業發展的重要性[J]. 經營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淺論中國公司會計誠信如何建立[J]. 現代商業,2016,12:156-157.
[18]李艷。 淺析會計誠信問題[J]. 中外企業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飲業為例[J]. 中外企業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於社會契約理論的會計誠信問題探究[J]. 經營管理者,2016,06:65.
會計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三)
[1] 陳小林,陳作習.論內部控制審計動因、成本與收益[J].財會月刊,2010,(20):77-79.
[2]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孫璐.商業銀行內部治理審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
[4] 蔡春.審計理論結構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5] 戴維斯·諾思.制度創新的理論:描述、類推與說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於玉林.試論面向新世紀的內部審計制度[J].審計研究,2000,(6):17-21.
[7] 方堃.關於社會責任審計的思考[J].審計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黃兵海.我國上市公司戰略審計初探[J].財會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M].商務印書館,2000.
[10] 諾斯.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陳青.企業社會責任審計述評與實現[J].企業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內部審計[J].當代財經,2006,(5):119-122.
[13] 何衛東.論非執行董事對於公司戰略的參與[J].南開管理評論,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業戰略審計初探[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0,(4):22-25.
[16] 李嘉明,趙志衛.我國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內部審計的構想[J].中國軟科學.
;❸ 能幫我找份會計職業責任的論文么。。。謝謝了。
隨著資本市場的深化及會計職業的演化,會計責任觀念和責任機制呈現出多元化和社會化趨勢。本文廓清了新時期的會計職業責任觀,指出真正負責任的會計行為遠超出法律責任和受託責任,而應當把它與會計職業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努力謀求會計主體行為與整個社會的關聯互動,不斷縮小會計、審計的期望差異,建立起會計責任與其發展定位相協調的運行體系。
關於會計職業,通常包括兩層含義,在不同的場合或語境之下,它可以特指注冊會計師審計事業,也可以特指單位組織內部的會計專門工作,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雖同為「職業」,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二者卻常如同一對「同命冤家」而處於復雜的關系糾葛當中,並針對會計信息質量等問題而顯示出不同的職業責任觀念。本文擇取泛化的會計職業觀,探討作為一種專門職業,會計到底應當對誰負責?應當負起哪些責任?怎樣才能適當地負起責任?這是人們應該已經意識到的、卻還沒有來得及小心求證的一個基本問題。尤其是在新時期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一方面,諸多責任紛至沓來,令人應接不暇,並夾雜著一些責任悖論而難以調解;另一方面,會計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陷於諸多利益關系的矛盾運動當中,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安於賬房而明哲保身。毫無疑問,一種更加廣泛的、更深層次上的會計職業責任觀念正處於復雜的嬗變當中,而且這最終將關繫到整個會計職業的命運與前程。
一、關於會計職業責任的認知
責任在現代漢語中的基本含義是分內應做之事以及因沒有做好分內之事而應承擔的後果和義務。而大凡提及會計責任,人們就會習慣性地以為會計基於其不良行為後果而應當承受的責任,並容易讓人聯想起歷史上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會計舞弊案件而令當事人受到的責罰。這種充滿「怪罪」之意的責任追究,其實多是法律上認定的狹義責任觀,並且在本質上是屬於後顧性的,可以稱之為事後責任,有時候也被稱為消極責任。這種對於會計責任的考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起碼缺少了反思和改進的意蘊。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事先的責任約定以及相應的職責分工,事後的責任擔當就多少有些不分青紅皂白了。進一步地,即便對於責任有著嚴格的事先約定和事中履行,事後的責任也未必能得到妥善落實,最終結果仍可能差強人意。而我們的會計領域恰恰就在這方面一度出現困頓,至於那些帶有前瞻性的、未來導向型的責任定位就更加顯得模糊了。這種責任類似於由他人或自我賦予的「職責」,其相應的語詞,常常只是「職責」和「義務」的一種語言學變形。
一般而言,會計職業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責任
經濟責任即會計行為當事人作為某個組織成員,應該負有服務於組織經濟利益的責任。當前主要表現為會計應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管理體系,強化會計監督,並通過提供企業經營決策有用的信息,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
(二)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即會計行為當事人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履行社會契約,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倫理,也是程序化的道德。
(三)道德責任
道德責任是會計行為當事人應該遵守社會所期望的或者禁止的而又未寫進法律的某些為社會所普遍認同的價值和慣例,使其行為保持在高於「守法」的水平。
(四)自願責任
自願責任處於自願選擇主動承擔對於組織和社會的義務,使得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簡單地安分守己和明哲保身。表面上看,上述會計責任的層次劃分有條有理,但實踐中卻可能是一個復雜的、多元矛盾的責任安排系統,尤其是在當前復雜的社會和組織背景下。這里有會計人員的責任,也有會計主體的責任,還有會計系統監督者的責任,如審計責任和監管責任等。此外,會計是不是還應具有一些促成民主治理和社會公益的責任?而且這些責任能否在一個治理的框架內和諧共處?與會計目標的演化一脈相承,會計責任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路向。特別是現代會計在資本市場中的盡情演繹和較之傳統的某種程度的異化,使得會計在履行職責中經常存在以上一種或者幾種緊張的對立狀態,服務於公司組織目標和對公眾以及自己良心負責之間互為犄角、顧此失彼,並最終導致責任不清而難以讓有關主體真正負起責任來。一個尤為現實的課題就是,會計職業責任和會計法律責任如何協調?畢竟法律上強調的責任多為公正的價值和義務,而很少關注效率價值問題,而會計並不是為這些法律責任而存在,會計生命力的源泉在於社會的需要以及會計職業本身的效率和價值。會計更重要的責任在於把本職業的「有用性」目標發揚光大,一味強調會計法律責任容易讓會計職業的發展陷入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犬儒主義」。真正負責任的會計職業觀念應當把會計責任機制與會計職業的發展方向和歷史定位結合起來,探討會計這門專業、職業「正當」或者「應當」的職責、任務和義務是什麼,以及會計在全面落實其目標定位的過程中如何真正地負起責任來。
二、會計職業責任並不局限於法律責任
從已有的會計、審計研究文獻以及歷來的法律卷宗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於會計責任的認定多為法律責任,而且探討更多的是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即所謂的審計責任。廣義的法律責任一般可以看成是法律義務的同義詞,而流行的會計法律責任用語則多為狹義的法律責任,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所制定、司法機關來實施的具有強制性的責任。然而,即便放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考察會計法律責任,它也只能規定會計基本的責任和義務。責任一詞在西方直到18世紀還只是一個法律范疇,到了19世紀下半葉責任觀念才廣為流行,進入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二戰以後,責任概念令人矚目地躍升為當代倫理學中的一個關鍵性范疇,今天它已經跨越其學術邊界而引起廣泛的重視,並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人文需求和精神內核。畢竟法律責任體現的是最低限度的倫理,責任在法律區域之外還大有用武之地。負責任的行為與其說是強制的,倒不如說是誘致性的,它完全可以不打折扣地履行規定的任務,但規定之外還有大量的價值剩餘,這其實就被歸結為道德責任問題。現代責任觀顯然同時涵蓋了道德和法律兩個領域。道德責任以道德情感和評價為基礎,主要依靠精神上的自製力,主動對自己的過錯或過失行為承擔不利後果。相比而言,會計法律責任觀是一種消極的會計責任觀,它體現的往往是最低限度的倫理道德,是一種比較被動的他律,而不是一個能動的自律性選擇。而會計道德責任則表現為會計行為主體對於會計責任的自覺認識(責任感、責任心)和行為上的自願選擇。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講求的就是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責任,而職業道德責任也不能窮盡會計責任,會計還可以有更加高尚的精神追求。例如,在美德引導下的責任,就是超越一般道德規范要求、在高尚品質下承擔的責任,這有助於塑造理想人格,體現更加卓越的價值。
三、現代會計職業責任超越了受託經濟責任
基於兩權分離而形成的受託經濟責任促進了會計職業的發展演化,也構成獨立審計的前提。但嚴格而言,受託責任是兩權分離情形下公司組織的責任,具體化為代表公司行使職權的公司經理(受託人)的責任,而會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受託責任得以落實的重要手段,而且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也最終通過會計顯現出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受託責任會計學派一度在會計史上占據著主導地位,至今仍有人堅持認為,這是會計主體首要的、根本性的責任。著名會計學家井尻雄士視受託責任為「復式簿記的核心」。加拿大學者卡特(James Cutt,1980)明確提出受託責任的循環,即把受託經濟責任的確立、認定、解除,然後到再確立的過程,當作會計的目標和會計工作(包括審計)的全部重心所在。張忠民(2005)等人把受託責任循環視為會計的循環,會計的精義就在於受託經濟責任,認定和解除受託經濟責任是會計永恆的主題。把會計責任和會計目標結合起來加以考量,具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它如同現代會計的目標轉向一樣,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決策有用學派的沖擊之下開始處於下風。會計職業責任已經既成事實地轉向了一種更加寬泛的社會責任觀念,而不單單是為顯性的委託人的利益服務。簡要地說,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完善,會計最主要的責任形式開始從內部的賬務責任過渡到對外的財務報告責任,其應擔負的主要職責也從反映和解除受託責任逐漸向保護投資者權益方面偏移。其實在受託責任的語境中,會計責任的意義並沒有得到彰顯。我國過去長期以來,在國有企業內部,主要體現為在實質上「缺位」的國家所有者與企業廠長經理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基於傳統形成的行政序列和等級制,受託方與委託方在權利與義務上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別和不對等性,委託代理雙方因為會計問題發生糾紛和沖突時,一般根據行政級別加以解決。會計作為企業日常的監督和控制手段,似乎只在乎其崗位責任,即只要在自身工作崗位上不出現營私舞弊或者過錯,大可明哲保身而不用承擔多大的責任。《會計法》的實施雖然在整體上提高了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但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整個責任體系中基本上還處於從屬地位,也沒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會計信息供求呈多元化發展,會計信息的經濟後果顯得更加顯著,各種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圍繞會計信息展開的博弈和因會計而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加大,盡管明顯的「委託代理」關系並不存在,卻無疑加大並深化了會計責任。基於復雜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日益完善的資本市場背景,整個公司的會計責任機制安排已經變得復雜紛呈。例如在安然事發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皮特(2002)於公開場所發表演講指出,「首要的是查出哪些人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對投資者和安然員工造成的可怕損失,誰應該承擔責任,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而這恐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管理當局,包括董事會、內部審計董事會、組織中會計人員,以及准則制定機構、外部監管部門都可能被設入局中。在理想狀態下,會計應該關注復雜治理系統下所有的規范、價值和偏好,這些復雜的反復無常的變數代表著一些重疊的、沖突的並且不斷發展的責任觀,會計的任務就是在其中小心翼翼地尋求一種平衡,以盡可能保證各利益相關者在相關制度安排中各得其所,並各盡其責。
四、會計職業責任與會計目標、社會期望直接相關
注冊會計師作為一種昂貴的社會控制工具,其地位和作用已經為人所共識,但人們又普遍認為,注冊會計師並沒有很好地履行其社會責任,而且對於注冊會計師的角色期望並沒有達成共識,至少圈內和圈外的認識是不一致的。即便會計職業嚴格遵守了職業准則和行業道德規范,卻依然可能難逃連帶責任的命運,例如「深口袋」問題就暴露了會計職業責任履行的困惑。社會要求提供真實的、有價值的會計信息,而對於什麼才是「真實的」,會計界和法律界就有不同的認識,會計一般追求的是程序真實和過程理性,並指望通過會計技術標準的完善達到結果的真實;而法律上的真實則強調後果真實,也許會計主體和審計部門循規蹈矩地辦事,但卻未必達到了法律和社會所期待的真實性,有時候照樣會被牽涉進虛假陳述的民事訴訟當中而承擔一定的不利後果。可見,會計的責任遠遠不止是忠實地遵從公認的游戲規則那麼簡單。普遍的觀點認為,責任既需要外部的控制,更需要職業的進化精神。會計責任不再是簡單的負責和歸責,而更多地表現為社會對於會計職業、行業和會計行為及其後果的一種期望。除去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專業知識、工作「技藝」都包含有責任的重要成分,即康德所謂的一種能力責任。毫無疑問,無論會計責任機制的演化方向和定位如何,一個亘古不變的信條在於責任的履行需要的是知識加良知。會計人或者會計主體有義務並憑其良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並在與整個社會的關聯互動中謀求最大限度上的共同信念,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會計目標。毫無疑問,這不僅僅是對責任的外在強化,也體現出會計職業的內在價值。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會計職業責任主要是從會計目標和會計職業發展定位出發,強化社會經濟秩序和相關制度安排,不斷完善會計的技術知識和職業道德水準,努力謀求會計主體的個體化行為與社會化行為的關聯互動,不斷縮小會計、審計的社會期望差異,進而建立起會計職業責任與角色意識和發展定位相協調的運行體系。如今,無論是會計師行業,還是企業組織內部的會計工作,既然都已經泛化為一種「職業」,而且這個職業的服務領域已經面向整個社會,即便是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自身的會計行為也變成廣泛的社會性活動,其責任觀念顯然不能再局限於組織內部的行為學觀點。不單單是會計責任主體范圍已經波及到會計系統之外,而且在整個責任體制安排中,個體的作用將越來越有限,「我」將被「我們」、整體以及作為整體的高級行為主體所取代,一種廣泛的更深層次的會計責任觀念意味著要對一個復雜的治理網路中的競爭性規范進行平衡,並最終達成會計發展的根本目標。這顯然是「多元化社會所需要的、富有挑戰性的、並且有時候是英勇的事業」,而這又何嘗不是會計界所有富有責任感的諸位同仁理應承擔的一種積極責任!
【主要參考文獻】
[1] 郭道揚.會計史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5.
[2] 李曉強.中國會計制度改革和會計信息差異[M]. 大連:大連出版社,2008.
[3] 蔡立新,崔也光. 挑戰與變革:基於信息社會環境的會計理性思考[J]. 會計研究, 2007,(2).
[4] 張忠民.會計責任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5.
❹ 會計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一、
1 網路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 鄧紅平 華中科技大學 2010-10-01 博士
2 網路環境下資料庫技術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崔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06-05-01 碩士
3 論網路會計的影響和應用 周述梅 西南財經大學 2009-01-01 碩士
4 網路經濟時代會計問題研究 常輝 山西財經大學 2010-05-30 碩士
5 網路技術對會計發展影響的研究 李秀麗 東北農業大學 2003-06-01 碩士
6 試論網路公司及其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雷光勇; 黃斌 會計研究 1999-01-15 期刊
7 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假設的影響及對策 許小滿; 王樂園 經濟師 2008-07-05 期刊
8 淺議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影響 李麗君 商業經濟 2007-01-20 期刊
9 網路時代會計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陳泰鋒; 何光明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 2000-12-25 期刊
10 簡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發展 董戰輝 人力資源管理 2010-04-08 期刊
11 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宋世坤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1-11-28 期刊
12 網路會計對當前會計的影響及面臨的問題 姜明 商業經濟 2008-11-10 期刊
13 試論網路會計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 吳克平 科技經濟市場 2009-07-15 期刊
14 淺析網路會計的特徵和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胡婷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5-25 期刊
15 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理論的影響 李明華; 何生棠 財會通訊 2003-08-15 期刊
16 淺談網路對傳統會計假設的影響 田榮梅 現代經濟信息 2010-06-23 期刊
17 網路會計及其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 萬李 煤礦機械 2003-05-25 期刊
18 談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王利花 新疆財經 2006-10-25 期刊
19 網路會計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王雲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6-15 期刊
20 網路環境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影響分析 朱一妮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9-25 期刊
21 網路時代對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王霞 財經界 2010-05-01 期刊
22 網路會計初探 秦冬梅 西南農業大學 2001-04-01 碩士
23 網路技術對會計基本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曹惠民; 柴慶孚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6-01-01 期刊
24 論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劉紅俠 現代商業 2010-06-25 期刊
25 淺析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網路會計的產生 張鋒; 董德民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7-30 期刊
26 網路財務對會計領域的影響 馬俊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09-30 期刊
27 我國網路會計的特點及其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分析 袁偉 山東紡織經濟 2009-05-20 期刊
28 網路經濟對會計發展的十大影響 程翠鳳 經濟師 2001-11-15 期刊
29 網路環境對傳統會計模式影響的探討 王允平; 楊慶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4-07-20 期刊
30 網路環境下會計假設探析 岳茂林 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09-07-15 期刊
31 網路環境對會計假設的影響及發展對策 杜耀昌 現代商業 2010-03-25 期刊
32 網路財務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 趙改玲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5-10-30 期刊
33 網路會計發展探析 談來英 商場現代化 2011-03-10 期刊
34 網路新環境下對傳統會計假設的重新認識 丁健新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8-15 期刊
35 淺談網路財務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 孫煜 新西部(下半月) 2007-12-30 期刊
36 淺談網路會計 馬瑞娟; 張書劍 中國集體經濟 2011-02-05 期刊
37 淺談網路會計 宋清梅 科學之友(B版) 2008-01-10 期刊
38 試析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及實務的影響 李復臣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15 期刊
39 網路環境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分析 趙素存 光碟技術 2008-08-08 期刊
40 簡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秦丹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1-05-28 期刊
41 網路對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詹長征 巢湖學院學報 2007-05-25 期刊
42 計算機網路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探討 易美華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3-15 期刊
43 論網路會計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徐麗波 信息技術 2011-09-25 期刊
44 試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發展 武財 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7-06-25 期刊
45 網路經濟發展視角下的財務會計 王煜 中國集體經濟 2010-02-05 期刊
46 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其發展趨勢 楊守傑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5-09-30 期刊
47 網路經濟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孟文艷; 白英華 黑龍江電力 2005-06-30 期刊
48 淺談網路對會計的影響 李國強 山西科技 2005-05-25 期刊
二、
1 網路會計信息安全的研究 李晉輝 山西財經大學 2012-03-01 碩士
2 基於電子商務網路財務會計發展研究 陳嘉莉 企業經濟 2012-06-25 期刊
3 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研究 楊曉紅 信息技術與信息化 2012-02-15 期刊
4 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會計的發展趨勢 吳騰烽 商業會計 2012-02-20 期刊
5 談網路會計的利弊及發展對策 劉東山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2-09-24 14:28 期刊
6 網路信息時代會計專業期刊品牌塑造與發展研究 李笑雪 孝感學院學報 2012-12-04 14:13 期刊
7 淺議網路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森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6-25 期刊
8 網路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 王偉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7-08 期刊
9 網路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防範措施 高想清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6-25 期刊
10 會計專業網路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劉波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 2012-02-28 期刊
11 會計專業網路課程設計 華耀軍 時代金融 2012-02-15 期刊
12 論網路對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趙婧 現代商貿工業 2012-02-15 期刊
13 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控風險及防範 李曉宏 當代經濟 2012-08-08 期刊
14 網路環境條件下會計檔案管理初探 李業巍 辦公室業務 2012-12-05 期刊
15 對企業網路會計信息安全的探討 趙勇 商場現代化 2012-01-10 期刊
16 現代網路環境下高校會計考核與評價體系變革探究——以南京審計學院「會計網上作業與考核系統」為例 許漢友; 楊政 會計之友 2012-01-05 期刊
17 基於網路環境下會計實踐教學平台的構建與應用研究——以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董春華; 張光照 職教論壇 2012-11-25 期刊
18 對信息時代下網路會計的探討 牛瑞琴 商場現代化 2012-08-01 期刊
19 網路環境下的《基礎會計》的教學方法研究 毛遠林 科技信息 2012-10-15 期刊
20 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實務的影響 侯泊寒 企業導報 2012-08-30 期刊
21 淺談企業如何加強網路會計下內部控制 呂寧 商場現代化 2012-09-20 期刊
22 在網路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框架構建探討 孫敏 現代商業 2012-09-28 期刊
23 網路會計發展的幾點建議 陶桂霞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03-18 期刊
24 網路環境下會計核算流程的探討 呂小鳳; 王偉國 山東紡織經濟 2012-11-20 期刊
25 淺談網路時代會計的發展方向 楊陽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07-15 期刊
26 網路會計下的內部控制研究 馮雅妮 商業文化(上半月) 2012-05-15 期刊
27 基於網路環境下企業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系統安全及對策 李先梅 信息系統工程 2012-01-20 期刊
28 信息時代對網路會計的探討 江華 商 2012-02-25 期刊
29 淺議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風險控制 朱暉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3-08 期刊
30 網路環境下的會計系統——網路會計 肖雲霞 科技信息 2012-05-05 期刊
31 試論傳統會計在網路會計時代面臨的挑戰及發展 王瑛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8-23 期刊
32 淺談網路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之策 徐曉萍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8-25 期刊
33 網路時代的會計 李天海 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2-04-18 期刊
34 網路會計安全問題及研究對策 馬香蘭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2-10-15 期刊
35 傳統會計模式與網路會計模式會計目標的比較及評價 張桂欣 商場現代化 2012-03-10 期刊
36 淺析網路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趙麗娟 財經界(學術版) 2012-10-25 期刊
37 網路會計研究 孫海波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2-02-28 期刊
38 論網路經濟時代的財務會計發展問題 李岩 財經界(學術版) 2012-11-25 期刊
39 網路會計特點的分析 李彥銳 綠色財會 2012-06-10 期刊
40 網路經濟時代事項會計假設的新思考 萬曉文; 趙靜 新會計 2012-05-28 期刊
41 網路環境下財務會計模式探討 宋琪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8-15 期刊
42 網路環境下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 馬英娟; 郭蓮 改革與戰略 2012-04-20 期刊
43 信息時代網路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陶娜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9-25 期刊
44 會計專業網路課程設計 華耀軍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2-05-16 期刊
45 網路時代多元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 孫鐵民 東方企業文化 2012-10-08 期刊
46 網路會計研究 唐翼鋒 經濟師 2012-07-05 期刊
47 淺論網路會計是會計電算化的必然趨勢 蔡范豐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9-25 期刊
48 淺議網路環境下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內部控制 熊菁璇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2-25 期刊
49 基於網路技術的會計舞弊防範與治理研究 王淑玲 財會通訊 2012-01-25 期刊
50 網路信息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於明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2-06-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