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滬杯法律知識競賽
① "新滬杯"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高中組答案
「新滬杯」,是上海市的么?
那麼,你為什麼不把題目一起發上來?
② 初一級進行法律知識競賽,共有30題,答對一題得4分,不答,答錯一題均倒扣2分
設答對x題
方程:4*x-2*(30-x)=96
解得:x=26;
則小明答對26*4=104分
方程:4*x-2*(30-x)=100
解得:x=80/3
所以不可能拿100分
③ 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法律知識競賽試題中學組答案
2012年「新滬杯」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樣題參考答案(初中組)
一、單選題。
DDBAC BBBCB ACCBB CBBB
二、多選題
1.ABC 2. ABCD 3.ABCD 4.ABC 5. ABCD
6.ABCD 7. AC 8.AC 9.ABC 10. ABCD
11. BC 12. ABCD 13. AC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BCD 22. ABCD 23. ABCD 24. ABCD 25. ABCD
三、判斷題
錯錯對錯對 錯對對對
四、簡答題
(1)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列行為屬於不良行為:1)曠課,逃學;2)未經家長同意,擅自外出夜不歸宿;3)攜帶匕首、三棱刀、彈簧刀等管制刀具;4)打架斗毆、辱罵他人;5)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6)盜竊財物,故意毀壞財物;7)賭博或者變相賭博;8)觀看、收聽、閱讀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書刊等;9)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10)吸煙、酗酒;11)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
五、案例題
1.(1)甲的肖像權受到了侵犯。肖像權是指公民通過各種形式在客觀上再現自己形象而享有的專有權。
(2) 《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3)是的。雖然商場已經支付了照片使用費,但沒有經過甲本人或作為其監護人的父母的同意,因此也侵犯了甲的肖像權。
(4) 是的。影樓未經甲本人或作為其監護人的父母的同意,擅自將照片使用權賣給商場,違反了合同的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④ 新滬杯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初中組答案
初中組答案:
一,單選
DDCBB
BABCC
BDCCB
CDDBD
DAABB
ACBCA
CBBCD
BCCBB
二,多選
ABD BCD BC ABCD ABC
ABC ACD ACD ABCD ABC
AB ABCD ABC AC ABCD
ABCD ABC ABCD BC ABCD
AC ABC BCD BCD ABCD
三,判斷
錯錯錯對錯
對錯錯錯對
對錯錯對對
錯錯對對錯
四,案例分析
(一)
法律評析: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在銷售商品的過程中,經營者必須正確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以便於消費者能夠正確了解產品的情況。本案中,超市作為經銷商非但沒有履行上述的法律義務,反而在標簽上將總中公司所在地標注成為產地,從而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這一行為完全符合了我國法律所規定的欺詐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以欺詐方式銷售商品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所謂的「退一賠一」。所以根據以上的規則,法院支持了小鄒父女的訴訟請求。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六條「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購物維權小貼士:
在日常生活消費中,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當努力掌握和提高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在消費過程中要注重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一、在商場,購物中要仔細察看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注意商品標簽上的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二、購物結束後,消費者應當向商家索要購物憑證、發票以及保修證明,並妥善保管好這些單據。
三、如果在購物過程中,遇到商家有欺詐行為或者所購買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應當及時取證,做好證據的保全工作,向商家就問題進行交涉。在必要時,消費者應當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通過向消協投訴、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反映和向法院起訴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
法律評析:
這是一起典型的校園傷害案件,如同許多校園傷害案件一樣,被害學生的家長找到了學校,要求學校為他女兒的傷害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我國最新頒布的《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根據這一法律規則,我們認為在學校發生傷害事故時,要根據學校是否存在過錯來決定是否要承擔責任。從本案上來看,女同學的傷害主要原因在於小陳同學的惡作劇行為,而學校放已經履行了其主要的義務,並且在事故發生後承擔了大部分的責任,已經完成了相應的義務。故而,在本案中我們認為女同學的家長應當分清責任的主次,向主要責任人小陳索賠,而不應當不分青紅皂白,擾亂學校的教學秩序,這一不理智的行為不僅不能維護他的合法權益,反而還會帶來不必要的法律後果。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二條「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某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小貼士:
從本案中,我們發現在許多學校傷害案件中,我們的家長應當用理智、平和的心態通過合法的渠道來處理事情,不能一味怪罪學校,更不能尋釁滋事。對學校發生的侵權案件又是情況比較負責,在發生傷害後,除了及時地彌補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在時候,捋清法律關系,坐到責任分清,賠償適當,有理有節的去維護自己的權益。
同時,在我們也要提醒廣大的青少年同學在學校活動是要保護好自己的人生安全,不要做危險的動作和游戲,避免發生意外事件。
⑤ 跪求 2012年 "新滬杯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高中組初賽答案
http://wenku..com/view/1f129cc008a1284ac85043c9.html
裡面有答案
四五兩題是略的,我自己幫你回答下大概吧
四、刑法基本原則:1、罪行法定原則;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3、罪行相適應原則(你作下適當解釋)
五、1、《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2、《繼承法》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3、曉軍
4、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如下四種: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3)遺贈扶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
(4) 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遺產分配順序。
⑥ 新滬杯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高中組樣題試題答案
「新滬杯」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高中組樣題參考答案 一,單選 1.C2.C3.B4.C5.B 6.D7.B8.D9.B10.C 11.A12.B13.D14.B15.B 16.A17.D18.B19.C20.A 21.B22.B23.A24.C15.D 16.B27.D28.C29.B30.B 31.A32.C33.C34.D35A 36.D37.B38.C39.C40.A 二,多選 1.ABCD 2.BC 3.ABC 4.ABC 5.CD 6.CD 7.ABD 8.AB 9.ABCD 10.AC 11.AB 12.ABC 13.ABD 14.ABD 15.ABC 16.ABCD 17.ACD 18.ABC 19.ABD 20.ABD 21.AC 22. BD 23.AC 24.ABD 25.AB 三,判斷 1.對 2.錯 3.對 4.對 5.錯 6.對 7.錯 8.錯 9.對 10.對 11.錯 12.錯 13.錯 14.錯 15.對 16.對 17.對 18.對 19.錯 20.錯 四,案例分析(一)法律評析: 我國刑法中認定的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衛行為。法律鼓勵公民實施正當防衛以保護公共利益以及本人或他人的人生財產安全。 但是法律中所講的正當防衛也是存在一定的要求的。必須是實際存在的和正在進行的不法侵犯,所謂「實際存在」即是指該不法侵犯是客觀的,而不是防衛人主觀猜測或是臆想出來的,而所謂「正在進行中」是指不是已經結束或尚未開始的步伐侵害,這也強調了正當防衛的時間性。 本案中,丁繼光所實施的對於王小剛的侵害行為雖然實際存在,但是卻不是正在進行中的。也就是說,王小剛的合法權益索然遭受到了侵害,但是這種侵害已經過去,王小剛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他實施所謂的「正當防衛」時並沒有直接處於危險狀態。對於已經過去的侵犯行為,如果要追究必須通過司法機關的法律程序,不允許任何人實施報復。本案中王小剛所實施的就不是正當防衛,而是一種典型的報復,這是我們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所以,王小剛造成他人重傷的行為不是合法的正當防衛,而是已經構成了故意傷害罪,應當承擔吸相應的刑事責任。 法律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法律小貼士: 通過本案,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本來是受害者的青少年,到最後卻成為了被告人。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依法來保護自己,而是採取了私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實施報復行為時,他們似乎理由十足,甚至還認為自己是「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為民除害」,殊不知,這種行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我們廣大的青少年應當認真吸取本案的教訓,時刻注意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通過法律的途徑來預防和制止外界對自己人身和財產的不法侵害。 (二)法律評析: 在我國刑法中,有關於侵犯財產性質的犯罪發生比率是相當高的,本案就是一個典型的財產詐騙案件。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所謂詐騙罪,就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欺騙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一般的詐騙行為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行為人實施了欺騙的行為,其次是受騙者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而正是基於這種錯誤的認識受騙者處分了財產,使得行為人或者第三者取得了,而被害人為此遭受了財產的損失。本案中,行為人瞿仁光編造了可以為李荷華調動工作的謊言,使李荷華的母親誤以為這是可以幫助女兒招到更好工作的機會,為此李荷華的母親為了順利地辦成此事交給了行為人瞿仁光三萬五千元,而瞿仁光在拿到這筆錢款後就逃之夭夭,這一系列的行為模式符合了刑法關於詐騙罪的基本構造。故而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瞿某的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應當受到刑事處罰。 法律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法律小貼士: 近些年來,侵犯財產類案件,特別是詐騙犯罪在社會上發生的還是比較多的,層出不窮的騙術讓我們許多的老百姓防不勝防。歸根結底,我們認為許多人民被騙的原因主要是貪圖小便宜、警惕心不強。犯罪分子騙取錢財不管是採取老手段,還是使用新伎倆,其最終都是通過人們貪小便宜、鑽空子的心理達到騙取他人錢財的目的。因此,我們如果遇到有人以各種借口和理由討要錢財的,我們都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心,認真分析,切不可因為貪一點小便宜,鑽一點空子而造成大損失,更不可讓自己的善良被別人所利用。 在本案中,李荷華的母親正是因為為女兒的工作著想,才會誤入騙子的圈套。其是要找一個好工作無可厚非,但關鍵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走正當的程序,而不應當依靠一個多年未成謀的老同學的花言巧語。 所以作為我們一般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應當努力他提高自己的警惕意識,對於陌生人或是不甚了解的人,不應當輕易相信;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豎立起堅定的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不要給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