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欠條有法律效力嗎
Ⅰ 正規個人無息借條範本(具有法律效力的)
借條的基本內容包括:債權人姓名、借款金額(本外幣)、利息計算、還款時間、違約(延遲償還)罰金、糾紛處理方式,以及債務人姓名、借款日期等要件。
只要具備債權人姓名、借款金額、債務人姓名及借款日期(盡管是後來添上的),但符合借條的主要要件,因此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產生爭議,是可以作為證據向人民法院主張債權的,人民法院也會採信的。
範本如下圖
(1)私人欠條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寫法
首先應找一張質量比較好比較厚的紙(便於保管)而且應是一張完整的紙來寫。借條應寫清楚這些內容:出借款人、幣種、借款金額(金額應寫大小寫,且要一致,有人因為金額大小寫不一致產生糾紛結果打官司。)、
用途(不能用於非法活動,如明知對方借錢用於非法活動還借其錢,則這種債權不受法律保護。)、利率(和利息不一樣,x%利率為年息,x‰利率為月息,約定的利率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以內受法律保護,超過部分法律不保護。)、
還款時間(影響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借款人(出借款人和借款人的姓名要和本人居民身份證上的姓名一樣)、借款時間(農歷還是陽歷)。如有證明人或擔保人要讓他簽上名,但要寫明是證明人還是擔保人,以免發生糾紛。
借條寫好後最好是復印一份,原件和復印件分開保管,這樣即使原件不見了還有復印件也好點。
還錢的過程也要小心,還錢時最好還要有其他人在場,出借人在把借條給借款人時要確保能取回借款,有這樣的案例,借款人騙取借條後把借條撕了甚至吃了卻不還錢,結果打官司。
而借款人還了款要把借條原件取回,不能取回復印件,而且借條要燒了,有這樣的案例,借款人還了錢卻沒取回借條原件結果出借人
持借條原件起訴。有人持撕爛了又粘貼好的借條起訴,一方說已還錢借條也當場撕了一方說借條被騙取撕了卻沒還錢,使法官也難辯真偽。
借款金額較大時則最好簽定一份借款協議,把雙方的權利義務約定清楚。
還要注意借條和欠條的區別,廣義上欠條包括借條,借條是單純的借款,而欠條可以是買賣、賠償、不當得利等原因而產生,兩者訴訟時效的計算也不一樣。
利息問題
利率要合乎規定。民間借貸利率可適當高於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數)。否則,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受保護。
借貸分為有息借貸和無息借貸兩種,其中公民之間的生產經營性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生活性借貸利率。《合同法》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時,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目前,國家規定民間借貸款利率最多為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高利貸的利率不受國家保護。
可以約定利息,但利息不得高於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高出的法院不會支持。如果沒有約定利息,根據《合同法》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
公民之間的個人借款如果沒有約定利息,就視為沒有利息。欠條,沒有約定的,也是沒有利息,但是過了還款日,沒有還的,到時可以要求按銀行利息計算利息。
Ⅱ 私人雙方寫欠條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這個欠條是建立在雙方平等自願基層上的,且沒有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或侵犯第三者的權利,那麼它就是合法有效的。否則反之。
Ⅲ 欠條有法律效力嗎
即使欠條是列印的,但其作為一個年滿18周歲且智力發育正常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版,在欠條上簽名,即視為其對列印件權內容的確認.如果對方否認該欠條真實性的,對方負有舉證責任,對方有權申請筆跡鑒定,並承擔筆跡鑒定的法律風險.對方不能舉證的,應當承擔舉證不能法律後果,即償還借款。建議欠條手寫為好,還應注意以下事項:1、欠款發生的日期—定要寫清楚,最好精確到日,可以在欠條中約定還款日期,未約定還款日期的,債權人可隨時主張返還,約定了還款日的,需在還款日屆滿時,方可要求返還。2、欠款金額要同時用阿拉伯數字和中文大寫,並寫清幣種。3、如果欠款人是已婚的,最好取得配偶的簽名,對於債權人而言更有保障,以避免一方以不知情為由拒絕承擔還款義務或是在法院執行,一方將財產轉移給配偶導致無法償還4、應同時收取欠款人親筆簽名的身份證復印件和結婚證復印件。
Ⅳ 個人名義欠條怎麼寫有法律效力
欠條一般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一)標題。欠條的標題一般由文種名構成專,即在屬正文上方中間以較大字體寫上「欠條」兩字。也有的在此位置寫上「暫欠」或「今欠」字樣作為標題,但這種標題正文則在下一行頂格寫。
(二)正文。欠條的正文要寫清欠什麼人或什麼單位什麼東西、數量多少,並要註明償還的日期。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欠方單位名稱和經手人的親筆簽名,是個人出具的欠條則需署上立欠方個人的姓名。並同時署上欠條的日期。單位的要加蓋公章,個人的要加蓋私章。
Ⅳ 民間個人借條具有法律效應嗎
視情況而異。
1、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版當時效期間權屆滿時,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權利的制度。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可見,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獲取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定時間界限。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權利人在此時間內享有依訴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的權利;二是這一權利在此時間內連續不行使即歸於消滅。
2、《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3、依據上述規定,可以這樣認為,借條如果有明確還款期限的,從還款期限起訴訟時效為兩年,如果沒有明確還款時期,則最長為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