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

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

發布時間: 2020-12-27 08:48:56

Ⅰ 民事終審判決的生效日是判決日還是送達日

一審判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為上訴期,過15日未上訴的判決就生效。而二審判決作為回終審判決,並沒答有上訴期,二審判決的生效日期應採取送達日標准,並且應該是最後送達日為標准。同時在多數人訴訟中應區分普通共同訴訟和必要共同訴訟,對於普通共同訴訟,應以所有人都簽收後的最後那個簽收人的簽收日期為二審判決生效日期;對於必要共同訴訟,本方有一人簽收即可。如果涉及到需要公告送達的,則應在判決公告送達期滿之日為二審判決的生效日期。

Ⅱ 判決執行之日與判決確定之日的區別

判決確定之日是指判決書上寫明的日期;判決執行之日是指實際交付執行場所執行的日期。

判決確定之日,即判決生效之日,一審判決緩刑後被告人未提起上訴與抗訴的,一般情況下,判決生效之日即法定十日上訴期滿後的第一日,法定十日上訴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日期,也就是緩刑考驗期限的起算日。一審判決緩刑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檢察院提出抗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的,緩刑考驗期限應從二審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既判決書送達給被告人之日。

判決執行之日,指生效的判決,交付執行之日。判決執行之日往往在判決確定之日後,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法院將生效判決交付執行機關(如監獄、公安機關)的間隔。判決執行之日中的刑期是在判決書中明確寫明的。

(2)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擴展閱讀

判決確定之日和判決生效之日是一致的,都是指判決發生效力之日;而判決執行之日則不一定和前兩個一致,有時候判決已經生效,但未必立即執行,如死刑,還要有關機關核准;有期徒刑判決生效之後可能沒有立即交給監獄機關,一審判決,給不服判決的被告(或原告)留有一定的上訴期限。二審判決,當時生效。

由於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都是判決有固定期限的主刑,且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期限的還要折抵刑期,所以應當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而死刑緩期執行是沒有期限限制的,執行期滿兩年之後要麼減為無期或有期,要麼立即執行。

如果減刑,從判決確定之日計算兩年刑期,體現對死刑犯的一種有優待,可以將兩年的起始日期提前;如果是立即執行,更不存在問題了。而緩刑考驗期限從生效之日算,是因為緩刑本身不具執行性。

Ⅲ 法院講的判決發生法律效力是指什麼時候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專裁判文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屬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Ⅳ 判決書上"本判決確定給付之日"指的是哪個日期

一審判決書中,一般會這樣表述「本判決生效之日起X日內給付」,這個期限內都屬於該判決確定的給付日期,而給付之日,實際上是指給付期限的最後一日。舉例說明:

一審判決書落款日期為2016年9月1日,並載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給付」。

一審判決書送達最後一名當事人的日期為2016年9月9日。

如果各方當事人都沒有上訴,則一審判決生效之日為2016年9月25日(扣除最後一名當事人的15天上訴期),那麼25日至27日就是判決確定的給付日期,27日為給付的最後期限。

如果案件經過二審,二審判決生效日期是2016年12月10日,那麼2016年12月12日為判決確定的給付之日。

(4)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擴展閱讀:

公正是司法判決的靈魂。判決書的基本功能,在於為糾紛的解決提供一個合理的證明(在判例法國家還具有在可能的情況下為以後類似案件的裁判提供一種坐標的功能)。

肖揚院長指出「要加快裁判文書的改革步伐」,「做到裁判文書無懈可擊」,「裁判文書敘述事實清楚,說理充分,引用法律條文准確無誤,說服力強」,強調了司法判決公正性與論理性的重要性。司法判決存在的基本價值在於體現利益分配的公正。

判決的公正性是第一位的,判決形式或實質的其他特點是第二位的、是對公正性的支持而不能替代公正本身。

對一份司法判決而言,如果其裁斷結果是非理性的、不公正的,那麼判決書中所體現的再嚴謹和高超的邏輯推理,再鮮明的規范性、創新性、公開性、法律性和准確性的形式特點也毫無價值。

通常而言,由於法律和事實的不確定性,因而裁決結果的公正性標准往往難以界定(當然,違背基本法律規則認定事實、裁斷案件的不在此列)。也正因為如此,實務界才越來越重視司法判決的理性含量。裁判文書改革應從現實出發,以增強判決的論理性為著手點。

當今社會,司法民主已滲透於審判的各個環節,理性審判是法院「公正與效率」主題的必然要求,增強說理性、以理服人是司法判決的內在需要,也是理性審判意識在司法判決上的體現。

司法判決的理性化程度反映了法律文書的品位,富於理性含量的判決書,通過透徹的說理、充分的論證,保證了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知曉、理解裁判結果之所以然。因此,強化司法判決的論理性是實現判決公正性的途徑與保障。

Ⅳ 請問判決生效之日什麼意思

民事判決均未上來訴的,為原告和被告自及其第三人各方當事人簽收之日(不簽收的為宣告或送達之日)起滿15天生效。如果上訴被二審裁定駁回,維持原判,一審判決從二審裁定駁回之日生效。

(5)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147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期限應從判決書裁定書送達當事人的第二日起算。判決書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當事人的,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次日起算。

對刑事二審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對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理由和范圍的限制。對刑事上訴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對被告人的處罰。

Ⅵ 一審判決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是

如果判決書的話,在法院判決書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算,15日之內不上訴的話就生效回了。調解的答話,調解協議雙方簽字之時。不能上訴的民事裁定書,送達之時就生效;可以上訴的民事裁定十日內不上訴生效。刑事判決十日,裁定五日。行政判決十五日,裁定十日。期限的最後一日為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的,該期限順延至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結束後的次日。

刑法中判決確定之日和判決生效之日、判決執行之日分別是什麼時候

因該是判決生效之日。按你說的,在判決未生效之前又犯新罪的直接按照數罪並罰處理了。

Ⅷ 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含不含當天

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不包括當天,從第二天零時起算。

判決書生效時間是收到判決次日起算。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送達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送達判決書,一審判決書送達之後有個15日的上訴期,過了上訴期未上訴,判決書生效;二審判決書作出即生效。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8)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擴展閱讀

拒不執行生效判決的法律後果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有能力執行而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一)具有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違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令等拒不執行行為,經採取罰款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後仍拒不執行的;

(二)偽造、毀滅有關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證據,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他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妨礙人民法院查明被執行人財產情況,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拒不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票證或者拒不遷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與他人串通,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虛假和解等方式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執行人員進入執行現場或者聚眾哄鬧、沖擊執行現場,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六)對執行人員進行侮辱、圍攻、扣押、毆打,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七)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和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以及執行公務證件,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八)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致使債權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Ⅸ 宣判之日、判決確定之日、判決生效之日、判決執行之日,這些如何區分

以刑事來判決為例:
1、判自決確定之日,即判決生效之日,一審判決後被告人未提起上訴與抗訴的,一般情況下,判決生效之日即法定十日上訴期滿後的第一日,法定十日上訴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日期。一審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檢察院提出抗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的,應從二審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既判決書送達給被告人之日。
2、判決執行之日,指生效的判決,交付執行之日。判決執行之日往往在判決確定之日後,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法院將生效判決交付執行機關(如監獄、公安機關)的間隔。判決執行之日中的刑期是在判決書中明確寫明的。

Ⅹ 判決生效之日與判決確定之日有何不同

判決抄確定之日就是判決書上載明的日期(最後落款處書記員XXX上方的日期);
判決生效日是指:按照法律規定,一審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後,民事案件有15天的上訴期限(刑事案件10天),上訴期限過了之後沒有當事人上訴的,判決生效,即一審判決(不含法律規定的一審終審的判決)的生效日是收到判決書後15日(刑事判決10天);民事二審判決送達之日即生效。

熱點內容
勞動法3638條規定 發布:2025-05-06 19:51:10 瀏覽:550
建設法律責任按性質可分為 發布:2025-05-06 19:49:50 瀏覽:696
陽朔法院網 發布:2025-05-06 19:35:13 瀏覽:333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分析 發布:2025-05-06 19:33:13 瀏覽:264
新法律法規婚姻法不用禮金 發布:2025-05-06 19:28:58 瀏覽:75
武漢疫情刑法 發布:2025-05-06 19:12:58 瀏覽:224
按份責任和連帶責任法律規定 發布:2025-05-06 19:12:26 瀏覽:293
工會及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5-06 19:03:24 瀏覽:937
璧山法院概況 發布:2025-05-06 18:30:16 瀏覽:395
法官不要阿 發布:2025-05-06 18:07:39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