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承擔責任法律依據
1. 分公司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法》第條第1款的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分公司雖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在一般情況下不能作為獨立的被告來承擔責任,司法實踐多是分公司與總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判決共同承擔責任。但在執行的時候,一般是先執行分公司財產,不足在執行總公司。
但當分公司屬於其他組織的分類,有較強的償付能力的,應只以分公司為被告,民事責任由分公司承擔。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4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金融機構協助執行的通知》第8條之精神,涉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時,只能以該分支機構為被告。若分公司有償付能力,仍一律以總公司為被告,既不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也不便於法院審判,故原告堅持以總公司為原告的,也不予准許。原告在起訴時,只選擇分公司為被告的,只要分公司仍存續的,應予准許。只以分公司為被告時,雖然最終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但總公司是案外第三人,人民法院不能裁定保全總公司的其他財產,也不能判決總公司承擔民事責任。裁判生效後,執行過程中發現分公司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可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的規定,執行總公司的其他財產,債權人的權利仍能得到保護。
希望有幫助
2. 用人單位員工的職務行為違法,責任由誰來承擔法律依據多謝!
那你應該提交該員工的職務范圍證明文件~證明之後應該是歸公司的~
3. 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區別及其法律責任的承擔
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區別:主要有設立方式不同、法律地位不同、受控制方式不同、承版擔債務責任方式不同、訴權訟中的法律效果不同。
子公司是指一定數額的股份被另一公司直接或依協議支配、控制的公司。
分公司是指在資金、業務、人事等方面受總公司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在法律上、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僅僅是總公司的附屬機構。
責任承擔:
子公司要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不承擔民事責任,其法律依據是我國《公司法》第13條的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依法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
4. 由誰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樓上法條引用沒錯,但本題情形不涉及勞務派遣,應該由乙公司承擔責任。
並:本題中責任是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依何種理由主張權利由丙公司自行決定。
5. 交通事故公司承擔連帶責任或墊付義務法律依據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三十一條 交通事故責任者對內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當容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
但是,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在賠償損失後,可以向駕駛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費用。
(5)公司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三十五條 交通事故責任者應當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十六條 損害賠償的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和財產直接損失。
前款規定的賠償項目應當按照實際情況確定,並一次性結算費用。
6. 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你好,所謂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它屬於共同責任中的一種。
法律明確規定的連帶責任有以下幾種:
(一)因保證而承擔的連帶責任。根據《擔保法》的有關規定,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的方式有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合夥的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35條第2款規定:「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因代理而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65條、第66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1條的規定,因代理而承擔連帶責任有以下幾種情況:
1、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2、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3、委託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因其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要求委託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四)因共同侵權而承擔的連帶責任。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同樣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責任。權利被侵害人可以向任何一個侵權人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的責任。對此,《民法通則》第130條及有關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
(五)因共同債務而承擔的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87條的規定,債務人一方人數為兩個以上的,依照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
(六)因產品不合格造成損害,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的連帶責任。
(七)因出借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而承擔連帶責任。
(八)企業法人分立後對原有債務的承擔以及開辦企業有過錯而產生的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44條的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其原債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來承擔。分立後的數個法人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另據《公司法》中有關公司分立的規定,公司分立應對原有債務的承擔達成協議,否則不得分立。若該協議對原有債務的承擔明確到每個分立後的公司,則每個公司依協議各自承擔責任;若協議僅確定了原有債務的分擔比例,那麼,分立後的公司對原有債務則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