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職業

法律知識職業

發布時間: 2020-12-30 08:02:29

Ⅰ 熱愛法律卻沒有機會從事法律職業!有什麼辦法能不忘掉法律知識

你非常優秀,比較難的考試你都通過了。法律和
注會
都是技能類的,必須學專以致用,不然遺忘是很快屬的,我每天都解除法律工作,仍然覺得好多知識學會,學會的還在快速遺忘,勤學勤練才能保證不遺忘,你現在從事工作如果完全不相關,你也只能在空閑時關注關注。

Ⅱ 做會計先學法律,作為一名職業會計師,需要具備怎樣的法律知識基礎

一名普通的會抄計並沒有硬性要求必須具備法律知識但是了解一下法律對你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作為會計人員了解一下我國的經濟法還是很有必要的。企業之間的經濟糾紛並沒有要求會計來處理在會計職責裡面也沒有這一項內容,企業之間的經濟糾紛企業應當有專業人員進行處理因此你沒有必要知道有哪些途徑可以解決,這個決策權應當在老闆手裡。會計准則是會計人員工作的標准屬於會計范疇之內的事情與監督不相干,會計監督是會計管理之內的事情,看來你還需要多了解一些會計的基礎知識啊。

Ⅲ 法律知識書如:勞動法

《勞動法》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法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就業壓力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第十二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書》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八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延續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
第二十三條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第二十四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三十三條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第三十四條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加班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章工 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工資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安全生產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七條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禁止使用童工
第五十九條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六十一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活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職業培訓證書》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社會保險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

了解更多勞動法咨詢盡在:http://china.findlaw.cn/laodongfa/

Ⅳ 如何在職業中運用法律法規知識解決糾紛

司法考試來通過了,就取得了當自律師的資格。但還不能馬上做律師。如果打算從事律師職業,首先要選擇一個律師事務所,在這個律師事務所實習。實習滿一年後,申領《律師執業證》。取得《律師執業證》後,就可以在律師事務所里從事律師職業了。 在日常生活中,最起碼要學習《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這是處理婚姻家庭關系必須掌握的;再就是學習《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物權法》,這是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必須掌握的;再就是《治安處罰法》,這是規范自己行為的最基本的法律。需要學的還很多,那就不是短時間能掌握的了。

Ⅳ 環衛工人的職業能幹涉到什麼法律知識

環保工人的職業涉及到衛生防疫、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

Ⅵ 一個法律人應具備那些職業素養

黨的十屆四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推進依法治國的法律人),必須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為法治建設的推進者——「法律人」,應當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素質:

一、要有廣博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

廣博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包括三個層次:

一是良好的法律理論素養,這種理論素養是法律人從事法律職業的基礎,它一方面要通過理論學習來獲得,另一方面要通過法律實踐活動來積累和提升。良好的法律理論基礎表現為具有良好的法律觀念、系統的法律哲學知識、全面的了解國情社情人情、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功底和秉持正義的法律精神。

二是良好的部門法知識素養,特別是適應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專門法知識素養,其中,最為核心是運用部門法知識正確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的能力。

三是熟練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律實踐經驗是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是對具備的法律知識素養的檢驗,它是法律人法律知識素養的有機的組成部分。這種以經驗為內涵的知識運用能力包括:法律規范的運用知識及經驗、法律方法的適用知識和經驗、法律事實的判斷知識和經驗、法律辯論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應變知識和經驗、與當事人進行交往的溝通知識和經驗等等。

二、要有明辨審慎的法律判斷能力

法律活動的本質是一種對事實和法律的兩個方面的判斷活動,就是運用法律判斷事實,通過事實適用法律。這兩個方面都需要明辨與審慎,因為如果事實認定不審慎明辨,就會出現認定事實的不清或者錯誤,影響案件的認識和處理,甚至會侵害當事人的利益,而如果法律適用不審慎明辨,則不僅會造成違法後果,也會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影響到法律正義的實現。法律實踐從私而言,有關人格有關財產;從公而言,有關秩序有關穩定有關安全;但無論如何,法律實踐作為正義之事,法律尤其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惟有如此,才能日漸接近正義,維護正義,伸張正義。

三、要有理性嚴謹的法律思維技巧。

法律的思維不同於日常思維的基本特點是,法律是理性嚴謹的邏輯,而日常生活思維則理性與情感並重。法律思維的理性嚴謹表現在對待問題和處理問題上,重視對主體權利義務關系的思考,強調法律適用的普遍性優先於事實的特殊性、堅持程序正義優於利益訴求的實質合理性,程序的公正優於實體的公正,主張理由的說服優於結果的強制,這從本質上彰顯了法律思維的理性化特點。而在日常思維中,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常常會出於個人的喜好、情感或偏向、價值觀的左右、利益的趨使等發生因時而異、因事而異的變化。法律的理性思維和技巧,是強調法律人要善於運用法律的邏輯工具,用嚴謹的法律思維來進行事物的判斷與取捨,反對情感因素、個人好惡等對法律判斷的影響,最大限度保障法律實踐過程中的公平公正,維護法律的正義和尊嚴,確保法律的貫徹和實施,防止個人因素對法律實現的影響。

四、要有公正嚴明的法律道德操守。

法律乃正義的化身,法學乃正義之學。法律人必須具有正義的品德、公平的心態、嚴明的操守,這是保證法律公正得以實現的基礎,沒有這樣的道德基礎,法律就會成為不良利益主體為惡的工具。當然,正義的品德、公平的心態、嚴明的操守,要有公正的法律為基礎,要有良好的嚴格的程序來維護。當然,從一開始進入法律人共同體開始,這種素養的養成和訓練就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在法學研習和法律實踐的過程中,僅僅增強一些有關法律的知識技能還遠遠不夠,要把法律職業道德的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視德性因素在法律職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人不能缺「德」,法律之治,是有德之治,是尚德之治。法律的教育要以公正的法律道德教育人,以嚴明的法律情操鼓舞人,以高尚的法律人格來感染人,以堅定的法治信念熏陶人,使法律人獲得對自身的角色認同感與角色使命感,並在現實生活中贏得人們的尊重與信任,從而提升法律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同時,道德的教育與熏陶只是培養法律人道德素養的一種教化性的努力,而且,只有這種教化性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完善法律人的追責機制,使法律不僅成為普通人的他律,也要成為法律人自身的「鎖鏈」,使法律人知法守法用法,進而來影響社會,影響他人,為法治社會起到榜樣的作用。

五、要有以人為本的法律人文關懷。

人乃萬物之靈,也是世界的主體。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考察一切法律活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法律的制度設計乃至程序展開都應當貫徹「人」的標准,而不是某些抽象的「概念」或者西方的「學說」;同時法律人也應當把「為了人的發現」和「一切為了人」的「現世」精神和最起碼的人文關懷注入到自身的法律實踐過程中,始終把當事人的利益放在重要的法律實踐位置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尊重當事人的人格與人性價值,嚴禁在法律活動中蔑視人、污辱人、侵犯人,以法律人的實際活動踐行「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理念,發掘法律實踐中的人文精髓,推動法律活動朝著更具人文理性的目標邁進。

Ⅶ 司法考試要求的「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是指什麼

具備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從事法律職業的能力,沒有實質的考察,可以版放心報考。

考試主權要測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和評卷,成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室公布。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成績一次有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統一頒發相關證書並可以從事律師、法官、檢察官和公證員的工作。

(7)法律知識職業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規定,符合以下條件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高等學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學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Ⅷ 農民這個職業會涉及法律什麼知識

農民這個職業涉及到的法律一般就包括農村的宅基地法律還有就是土地承包法相關的土地測等等

Ⅸ [法律職業生活]我們學習了哪些法律知識以及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

這是要寫論文嗎???

熱點內容
商丘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03 07:38:41 瀏覽:141
行政法中英文 發布:2025-05-03 07:37:18 瀏覽:932
10086客服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3 07:32:02 瀏覽:704
小姐發生關系有無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7:31:25 瀏覽:245
腺癌結節有辦法治療嗎 發布:2025-05-03 07:20:05 瀏覽:335
法律援助一定是律師嗎 發布:2025-05-03 07:07:04 瀏覽:210
婚姻法實施40年宣傳總結 發布:2025-05-03 07:07:00 瀏覽:238
港版國安立法美國 發布:2025-05-03 07:05:49 瀏覽:681
法院考寫作 發布:2025-05-03 07:03:18 瀏覽:663
招標代理商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6:55:10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