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案例

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02 03:05:12

A. 大學法律案例分析

秀娟繼承
因為:1\李玉海死亡後,李玉娟繼承財產.李玉山無繼承權
2\張玉娟死亡後,因無子女父母,繼承權歸兄弟姐妹,因李玉山不聞不問,所以繼承權歸秀娟所有

B. 法律案例及分析

法在我身邊

字典上解釋「法」為: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
「法」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會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而若是觸犯了法律,永遠也逃不出法網。
某市一位楊阿姨到附近的郵電局營業廳辦理電話安裝,可此郵電局營業大廳貼出通告,規定凡在本市安裝電話的用戶,必須到其下屬企業購買電話機,用戶辦理裝機手續的同時,先交電話機款,否則不予辦理。楊阿姨在辦理電話安裝業務遭到拒絕後,將此郵電局的做法申訴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核實,指出企業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構成了不公平交易行為,責令該企業停止違法行為,並對其處以罰款。楊阿姨運用法律武器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湖北省某市一名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放學回家後遭到母親的打罵,晚上趁母親熟睡時將母親砍死。這名中學生為一時沖動犯下的罪惡而悔恨終生,公安人員將其逮捕,他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有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企業領導,知法犯法的現象也普遍存在。許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贓款,行賄受賄,最終將自己推向萬丈深淵,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思想政治,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作為初中生的大家更應該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要懂得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懂得與社會有關的法律,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自覺的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法在我身邊
都說法律像隱士一樣時隱時現。我認為它更像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世界萬物與我們。
還記得看過這樣的一篇報道:在紐約作者和兩位德國朋友合租了一間房子。一天房東的小兒子生病了,開始請了醫生,可後來他的小兒子吉米的體溫不段升高,氣息漸如游絲般微弱。房東又去叫醫生可醫生不來了,原來是他上次看病的錢還沒有付清,醫生堅持要先看到錢才來,大家都忙著湊錢可最後還是失望的搖頭嘆息。朋友吉特是小兒科醫生,可他還不能給別人看病,因為他沒有通過美國的國家醫生執照考試。房東猛然轉身對吉特吼道:好歹你也是醫生啊,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眼睜睜的看著我的孩子死掉。再過幾個月吉特就可以參加美國國家醫生執照考試,開始嶄新的生活。如果他站在法律的一邊,可以看到的是他燦爛的將來,如果他站在救人一邊,他就會辜負這個提供他新家園的國家,違反法律失信於政府。而且萬一被捕他會喪失居留權陷入無邊的困境中。現在夾在中間的卻是一個身患重病的小孩。在痛楚中瑟縮的吉特最後作了決定,他為吉米的小生命奮戰了十天十夜,就在小吉米可以下床的那天,他被逮捕了。大夥都沒有去上班,都趕往紐約市立法院,他們高呼吉特沒有罪。法官面帶微笑的站起來,舉起棰子敲向桌面:「吉特先生,你違反了法律,」法官說,「原因是為了遵循另一個更高的法律——醫生的良知,因此我判你無罪。」
這就是法律,雖然我們總在說法不容情,雖然它們像一種無形的鎖鏈緊緊的束縛著我們。可它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人性的真善美。她告訴我們世界有一種東西叫公平,有一種東西在她面前我們一律平等,沒有權貴差異沒有貧賤之分。它讓世界充滿人性美,更加絢麗多彩。故事中的吉特用自己醫生的良知沖擊著法律,而法律用自己詮釋著人間的真善美。
人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大千世界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准則來束縛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使社會安定、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這個准則就是法律,任何人或物都在它的掌控之中。它教會我們如何創造美好享受幸福。

C. 小學生在校意外受傷,學校是否負有責任,及依據的有關法律條款和具體案例

小學生在學校意外摔傷,醫葯費應屬學校負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3)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案例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基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知能力的欠缺,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採取過錯推定原則確立學校侵權責任。

學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取決於被侵權人是否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義務。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該責任無需被侵權人舉證證明,並且該責任為法定責任,不能被推翻。

D. 小學生在校意外受傷,學校是否負有責任,及依據的有關法律條款和具體案例

根據你說的,學校肯定有責任,教育部2007年是有個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但跟事故處理無關的。給你個法規庫網址,有最新的法規,你可以自己去查詢。http://www.law-lib.com/law/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的處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

第四條 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助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五條 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第六條 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七條 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託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 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章 事故處理程序

第十五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 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 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章 事故損害的賠償

第二十三條 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的范圍與標准,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時,認為學校有責任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相應的調解方案。

第二十五條 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存在爭議的,可以委託當地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醫院或者有關機構,依據國家規定的人體傷殘標准進行鑒定。

第二十六條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

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二十七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後,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 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九條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經調解形成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應當由學校負擔的賠償金,學校應當負責籌措;學校無力完全籌措的,由學校的主管部門或者舉辦者協助籌措。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舉辦者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傷害賠償准備金等多種形式,依法籌措傷害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 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創造便利條件,但不得從中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章 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學校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整頓;對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第三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未履行相應職責,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受傷害學生的監護人、親屬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者侵犯學校、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的,學校應當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造成損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賠償。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的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本辦法所稱學生是指在上述學校中全日制就讀的受教育者。

第三十八條 幼兒園發生的幼兒傷害事故,應當根據幼兒為完全無行為能力人的特點,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 其他教育機構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在學校注冊的其他受教育者在學校管理范圍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實施,原國家教委、教育部頒布的與學生人身安全事故處理有關的規定,與本辦法不符的,以本辦法為准。

在本辦法實施之前已處理完畢的學生傷害事故不再重新處理。

E. 教師不在課堂,發生慘案,教師應承擔什麼責任案例分析

老師應承擔主要責任,學校承擔連帶責任,"班長應承擔補充責任"專.具體老師承擔60%學校應屬承擔40%,同時學校應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教師無力或不承擔時學校承擔全額。
"班長"應承擔補充責任,但系未成年人而且有老師的授權管理,所用的還是老師所用的教具,不是他本人的過錯。如果其監護人願意補充性賠償可以,否則,承擔責任而不承擔賠償義務。

F. 關於起訴學校的案件

首先不討論學校開除學生本身是具有足夠的事實依據,僅僅就你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探討。

學校開除學生,侵犯是學生的受教育權,對於學生的受教育權,屬於我國憲法上的權利,我國曾有一蓍名案例。2001年,原告齊玉苓以被告陳曉琪等侵害其姓名權和受教育權為由訴至法院,一審判決僅認可原告姓名權受侵害,駁回其受教育權被侵害的主張。原告不服,上訴至二審。二審法院請示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作出《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法釋[2001]25號)。二審法院根據此批復,作出終審判決,其判決書寫道:「這種侵犯姓名權的行為,其實質是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各被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承擔侵犯其受教育的權利的責任,理由正當,應予支持。」作為判決的實體法依據,引用了憲法第46條、教育法第9條、第81條、民法通則第120條、第134條和最高法院(2001)25號批復。該案雖然不是學校開除學生的案例,但其歸根到底,認定的是原告的受教育權受到了侵犯,受教育權本是憲法上的權利,但本案卻是以民事案件處理的。

學校和學生之間是不是行政關系?顯然不是,因為學校不是行政主體,不享有行政職權。那麼,學生和學校之間到是一種什麼關系,我國《憲法》和《教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之一,和學生之間建立是一種教育合同關系。學校開除學生必須符合開除學生的條件,也就是說必須符合解除教育合同的條件,如果不符合同,學校應承擔擅自解約的違約責任,包括繼續履行合同(學生應繼續讓學生在該校學習)、承擔賠償責任等。所以,應是民事訴訟。

G. 案例分析題

答: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關系主體主要有學校和學生.
2.本案是一則侵犯學生受教育權案.學校及有關領導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與民事責任.(1)《憲法》申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據此;學校不得妨害劉鵬作為公民行使這一正當權利,不得拒絕符合條件的學生人校學習.(2)《義務教育法》中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中規定:"……其他行政機關和學校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自行制定收費的項目及標准;不得向學生亂收費用." 因此可知,該校的收費規定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3)《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享有平等權利.""國家,社會對符合入學條件,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起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由此,劉鵬狀告工大附中的侵權行為符合我國《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在本案中,工大及工大附中的領導雖然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並真誠,無條件地接受了劉鵬入學.但其侵權行為已造成劉鸝失學達一年之久,理應承擔部分民事責任,而學校有關領導也應受到相應的行政處分.
3. 由本案引發的思考為:(1)學校應正當行使自身的權利,依法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向學生亂收費.並應對自身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當學生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應勇於正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

H. 學校應承擔全部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案例一】幼兒園內上廁所排隊時被推倒致傷

【案情】小明,五歲,在新新幼兒園上學。一日小明在幼兒園老師的帶領下和小朋友們排隊上廁所,因排在其後的另外一名朋友小強推了小明一把,小明立即摔倒在地,並將門牙磕破。小明家長認為幼兒園應對小明的傷害承擔賠償,索賠4萬元醫療費、後續治療費、整容費、誤工損失費、車馬費以及精神損失費。經查,新新幼兒園是某駐京部隊的子弟幼兒園。該幼兒園園址位於該部隊大院內,所需辦學經費是由該部隊撥放,並且新新幼兒園的法定代表人也是該部隊的總負責人。

【案例評析】新新幼兒園顯然不具備法人資格,因此無法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故小明的家長提出的索賠要求如果成立的話,承擔賠償責任的不是新新幼兒園,而是該部隊。

【案例二】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玩雙杠摔傷

【案情】小亮,7歲,在樂樂小學上學。一日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距下課十分鍾,體育老師讓同學們自由活動。小亮就去玩操場上的雙杠,小亮由於力氣不夠,不小心從雙杠上摔下來。後陳老師經其他同學報告才得知小亮受傷,在小亮受傷的整個過程中,陳老師正忙著打電話,沒注意到小亮的異常情形。後經醫院診治,發現小亮右腿骨折。

【案例評析】這起事故發生在學校的正常授課階段,是由於體育教師沒有在場,對學生沒有採取相應的管理和保護措施,這確實是教師的失職,教師的應作為而不作為構成了違法行為,且該違法行為與學生的受傷有著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且教師在主觀上存在疏忽大意的過失,因此,該體育教師構成了對學生人身權利的侵害。但是,由於教師陳某是在履行職務行為過程中造成小亮的受傷,所以賠償責任主體是學校。而該教師陳某的責任則由學校另行追究。

【相關法律法規】

(1)《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六條第2款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都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2)《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第八條第一款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案例三】學校樓道電燈未開集合時造成死傷

【案情】某小學在早晨7時要求全體學生集中舉行周會,於是教學樓上千名學生爭相下樓到操場集合。但由於教學樓兩側的樓梯柵門只開一個,所以學生全部湧入開著的東側樓梯。當學生來到一樓和二樓的拐角時,因為樓道電燈未開,樓道里人群又非常擁擠混亂,下樓的學生與一些上樓放書包的學生擠到了一起,致使擁擠越來越嚴重,最終造成學生死亡5人,受傷30人的重大事故。事後查明,事故發生時沒有老師在現場維持秩序。

【案例評析】本案中,校方存在嚴重過錯,忽視了學生安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校的校舍通道不暢,未對學生的規模以及相應的容納能力作足夠的考慮。其次,在事故發生前以及事故發生時,始終沒有負責人員進行疏導,維持秩序。最後,學校只開了個柵門,供1000多學生使用,存在人身安全隱患。《教育法》第73條規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2條第2款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學校顯然沒有盡到法定的責任義務,沒有確保校舍和其他教育設施的安全,過錯明顯。在本案,由於學校的過錯,致使發生學生死亡的重大惡性事故,對此,學校應賠償傷亡學生的損失。有關責任人若構成犯罪的,還應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法規】

(1)《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六條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一百六十條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任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

第七條第一款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4)《教育法》

第七十三條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四】學生被老師辦公室花盆砸傷

【案情】高某(16歲)是某高中高一學生,2003年10月9日,高某下課去操場休息,當天風大,當高某從教室跨出教學大樓時,正巧被大風刮落的原擺在三樓老師辦公室陽台的花盆砸中頭部。學校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治療,經診斷為開放性顱腦損傷,法醫鑒定高某為八級傷殘。治療期間花去醫療費、鑒定費共計2萬元。事後高某的父母要求該高中賠償高某的治療費、傷殘補助金、護理費、精神損失費、教育補償費共計20萬元。該學校認為該起事故屬於意外傷害事件,學校既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也不存在主觀上的過失;高某受傷後,學校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採取了及時的救護措施,因此高某父母的索賠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最終雙方未能達成一致,高某的父母將該校告上了法庭。

【案例評析】根據《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學校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值得注意的是,該案採取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原告只要證明有損害事實存在,損害事實的發生是由該校教師辦公室陽台的花盆墜落所致,不必就被告是否是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被告如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就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相關法律法規】

(1)《教育法》

第七十三條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刑法

第一百三十八條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沒採取措施或者不及時報告,致使發生傷亡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五】學生從教學樓二層陽台上樓梯摔傷

【案情】韓某就讀於北京某民辦大學國際商務英語專業。2002年7月11日凌晨2時許,韓某與其他同學在教學綜合樓二樓的教室內看書,聽到教學綜合樓旁邊的男生宿舍樓傳來吵鬧聲,於是韓某便與其他同學來到二層走廊盡頭的陽台觀看。當走到陽台時,韓某一腳踩入陽台上的樓梯孔,從二層陽台跌至一層地面,失去知覺。隨即韓某被送進搶救中心,經過二十多天治療後出院,此後又轉至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醫院就醫。經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鑒定,韓某雙下肢完全性癱瘓,大小便失禁;遺有開顱術後顱骨缺損等症,傷殘程度為二級(傷殘度為90%)。韓某及其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學校賠償韓某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精神撫慰金共計2400567.54元。法院受理此案後,經查:該學校的教學樓是從北京某機械廠租來的,在二、三、四、五層陽台上均有一個三米長、1米寬的樓梯孔,學校為了解決樓梯孔的安全隱患問題, 曾經將通往陽台的門用鎖鎖上,陽台上的洞用床板覆蓋。但是因為陽台與教室走廊相連,門上的鎖經常被學生打開,開始學校還及時鎖上,後來學校放鬆了警惕,放任門鎖被撬及床板被掀。當夜發生事故時,二層陽台上通往陽台的門並沒有封閉,而且樓梯孔也沒有任何覆蓋物,使得韓某摔成二級傷殘。2003年6月15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學校賠償韓某護理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營養費、就醫交通費、殘疾生活補助費、今後治療費、殘疾用具費、精神撫慰金合計1191154元。判決後雙方當事人均沒有上訴。

【案例評析】本案所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屬於一起學校責任事故,符合《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第1款的情形。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教育教學設施是學校的一項最基本義務。而本案中韓某所在的學校沒有嚴格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將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築物作為教學設施,沒有有效地採取防範措施,直接導致韓某傷害事故的發生。故學校應該對韓某所受傷害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法律法規】

(1)《教育法》

第二十六條設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三)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設備等……

【案例六】學生陳某上體育課被老師踢傷

【案情】唐某系某縣第二中學老師,曾因情感問題受到重大刺激,有時候情緒極易沖動,且在情緒失控時傷害過同事多人。但是唐某仍然擔任該校五個班的體育教學工作 。2003年10月,高二某班的同學在唐某的指揮下,排隊做操。學生陳某因身體不適蹲在地上,捂著肚子。唐某看後,以為陳某不遵守紀律,即上前抓住陳某的衣服,命令陳某站好。陳某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壞了,隨後很反感地白了唐某一眼,再次蹲下。這下,唐某突然火冒三丈,認為陳某很反感他惡意對抗,當即狠踢陳某一腳,陳某當即軟癱在地。後經學校校醫急救後,送往正規醫院搶救。經診斷,陳某內臟被踢傷,脾臟腫大,後花費了5000元的醫葯費才平安無事。

【案例評析】學校對學生具有保護責任。學校對學生的保護行為存在於教學活動中和由學校組織的各種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過錯責任原則是確定學校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原則。本案中,肇事者唐某因曾受刺激,時常情緒失控,且傷害同事多次,學校應當預見到其可能患有某種精神疾病,且其行為有可能危及學生的人身安全,然而學校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對此,學校具有過錯。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9條第5款的規定,學校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學生陳某,蹲在地下是為了緩解身體不適,屬於病人的正常的習慣性動作,並無不妥。唐某突然抓住學生衣領,命令其站好,態度粗暴,以及其後的打人行為是《教師法》和《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所禁止的。故學生陳某不承擔事故責任,學校應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法律法規】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第九條第五項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案例七】學生在救火當中被燒死

【案情】2003年4月的一天,某小學校長馮某、教師馬某帶領部分學生在操場勞動。突然附近山坡的小樹林起火,火借風勢越來越大。由於只有學校離樹林最近,所以還沒有人來救火。學生們非常著急,請求馮校長允許他們去救火,馮校長對他們說:「保護國家財產要緊,你們要注意安全,火滅了趕緊回家。」經馮校長同意,十幾名學生帶著掃帚等物朝山坡跑去,而馮校長和馬老師二人依然在操場上遠望著,沒有去火災現場組織和指揮。孩子們全憑一般熱勁沖上去並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由於風向突然改變,孩子們陷入火焰包圍圈,結果造成8名學生死亡,1名學生被燒成重傷的慘劇。

【案例評析】本案中,馮校長和馬老師在帶領學生勞動時,發現附近山坡著火,首先應當想到火勢是否會蔓延到學校,使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做好疏散學生預防火災的准備。然而,恰恰相反的是,老師沒有考慮到小學生們的智力、體質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低下等實際情況,同意了同學們去救火,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因此,學校對這起事故的發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應當追究校長和相關老師的刑事責任,其行為已經構成了過失致人死亡罪。在本案中,這顯然不是意外事件,讓小學生去救火,每個人都應想到這意味著什麼。老師組織學生救火,然而自己卻站在操場上遠遠觀察,本身就與為人師表的職業標准相距甚遠,也說明了他們知道山火的危險性。老師雖然沒有傷害小學生的主觀上的故意,然而他們已經意識到學生救火可能會造成人身傷害,由於種種原因輕信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或者可以避免,放任甚至組織小學生去救火,這種行為已經滿足了主觀上的過於自信的過失的要件,校長和老師應當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而導致的悲劇結果承擔刑事上的責任。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由於學校疏忽過失,未盡到相應的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和義務而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違反了有關規定,同意未成年學生從事不適宜未成人參加的勞動或集體活動。且在活動過程中,相關老師履行職責有違職業道德。因此,學校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對於賠償數額,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處理。

【相關法律法規】

(1)《教師法》

第八條第三項至第五項老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第一款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3)《森林防火條例》

第二十三條第二款撲救森林火災不得動員殘疾人員、孕婦和兒童參加。

【案例八】學生參加越野長跑後猝死

【案情】小強(化名),男,漢族,15歲,湖北省某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高中一年級學生。

2003年10月,小強經確認患有肥厚性心肌病。2004年7月,小強被附中錄取,入學體檢時,醫生發現其有心臟病,小強如實陳述其心肌病史,體檢檔案對此記載。

2004年12月9日,下午第二節課後,附中組織學生參加冬季越野長跑比賽。小強堅持半個小時,完成約3000米長跑。長跑結束後,小強繼續在學校上完晚自習,騎自行車半小時後回到家,剛一進門對父親說了句:「下午跑得好累啊!」便倒地不醒,小強父親隨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於22∶10被宣告死亡,診斷結果為猝死。小強父親與附中多次協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狀告附中及其上級主管單位湖北某大學,索賠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共計30.6萬元。法院依法受理後經審判後判決:原告的損失為20萬元,自行承擔40%的責任,被告附中承擔60%的責任即賠償原告12萬元,被告湖北某大學不對作為獨立法人的附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案例評析】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學校明知或者應當知道學生具有特殊疾病,不宜參加某各教育教學活動,應予以必要的照顧而未給予,造成學生傷害的,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原告之子小強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屬於患有特殊疾病的學生,被告學校出於錯誤的判斷,認為小強進行長跑沒問題,結果導致小強猝死,學校應當依法承擔過錯賠償責任。對於法院的判決,認定小強父母應當承擔部分責任有待商榷,因為小強父母不應當承擔監護不力的責任,因為這種監護缺位,是由於學校沒有履行告知義務而造成的,小強父母沒有過錯,而應當由學校對其過錯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I. 小學生安全事故案例

2005年11月8日,一完小三年級學生李某午飯後來到學校教學樓三樓走廊上玩耍,他右腳跨在走廊欄桿上,不慎失手墜落至一樓,因頭部嚴重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李某墜落的教學樓系1970年修建,走廊欄桿高度0.93米。李某的父母李強、張英夫婦認為該欄桿沒有達到建設部1986年頒布的 《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范》規定的1.1米之高,遂起訴至縣法院請求判令一完小賠償全部損失。法院經審理作出如下判決:由被告一完小賠償原告李強、張英因李某之死的死亡補償費、喪葬費、搶救費、誤工費、交通費等合計78493元。
嚴禁教師體罰學生

案例:小學五年級學生軍軍因迷戀上網已逃學兩天。班主任唐老師了解實情後,利用自己上語文課的時候,罰軍軍站在講台邊。但軍軍站在那裡並不老實,竟故意伸出舌頭,左右搖晃腦袋,逗得下面的同學忍不住笑出聲來。唐老師見狀很是氣憤,上前推了軍軍一把,導致軍軍摔倒在地,右手腕關節處移位,花醫療費3200多元,還不得不休學一年。經教育局調解處理,學校賠償了軍軍致傷的全部損失。

安全管理要嚴格

案例:趙某剛滿10歲的兒子小波在某小學讀4年級。前不久,學校組織小波班上的同學到郊區野炊,小波在一高坎邊拾柴時,腳下一滑,滾落至坎下,導致左肩關節脫位。小波共住院治療近兩個月,花醫療費6800多元。學校在支付了小波1000元醫療費後,以經費困難為由拒付。趙某認為小波是學校組織野炊時受傷的,所有損失應由學校承擔,遂起訴至縣法院要求依法解決。經法院調解,趙某與學校達成如下協議:小波摔傷所造成的各項損失,由學校負擔80%,其餘趙某自負。

:及時制止學生的危險行為

案例:大坪小學二年級學生劉穎用扎頭發的橡皮筋做了一副彈弓。一天課間休息時,劉穎邀上同班同學華小剛在操坪里射彈弓,他倆用彈弓上的橡皮夾住小石子,對著不遠處的一個礦泉水瓶不停地射擊。劉穎在射擊時,華小剛站在他的右前方對他進行指點中,射出的小石子竟擊中華小剛右眼。華小剛受傷後,在醫院住院治療26天,花醫療費3408元。其傷情醫院診斷為:外傷性白內障(右);眼球視網膜挫傷。經鑒定,華小剛構成七級傷殘。由於華小剛父母就兒子的損害賠償問題與劉穎父母及學校爭議較大,便起訴至法院要求劉穎父母和學校承擔賠償責任。法院判決被告劉穎父母承擔主要責任,被告學校承擔次要責任,原告自負一定責任。

案例二:
【案例】

某小學舉辦春季運動會,三年級學生俞某與其他同學一起觀看鉛球比賽。李某是參加這次鉛球比賽的運動員。在李某之前的運動員投擲完畢後,擔任裁判的教師到鉛球著落地點丈量投擲距離,俞某等幾位同學隨該老師進入落地區內觀看丈量結果。在老師和觀看的同學尚未撤離運動區域時,李某接著投擲出的鉛球,砸中尚未退出運動區的俞某的頭部,致其頭部急性重型顱腦損傷,右額額部硬膜外出血。因治療費用協商未果,原告訴至法院。

俞某稱:被告中心小學對運動會組織管理不嚴密導致原告受傷,明顯具有過錯,應負民事責任。因此,要求學校賠償損害。被告中心小學辯稱:原告頭部在運動會期間被鉛球擲傷是事實,願意賠償適當的經濟損失。但俞某違規進入鉛球落地區域,李某擅自投擲鉛球,對於損害事實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過錯,亦應承擔相應的責任。被告李某辯稱:原告頭部被其投擲的鉛球所傷是事實,但其是參加學校組織運動會的運動員,經老師同意後投球,且球未擲出投擲區域,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而應由學校負賠償之責。

法院經審理認為,學校對於在校期間的未成年學生具有保護、管理的職責,學校在組織安排未成年學生進行集體活動時,應當採取合理措施,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發生。當俞某隨裁判老師進入運動區時,在場老師無人加以勸止,進入後又未及時將其勸退,從而導致原告受到傷害。對此,學校應承擔沒有進行有效管理和採取防範措施的過錯責任。李某在學校組織下參加運動會,參加投擲鉛球比賽時未滿13周歲,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他作為未成年鉛球運動員,在裁判員未加制止的情況下投擲鉛球,無法預料到投擲行為帶來的後果,應由小學承擔疏於組織管理的過錯責任。因此,原告要求小學賠償經濟損失的請求應予支持。原告在受傷後,精神上遭受一定的傷害,可酌情由被告小學賠償原告一定的精神損失費。對小學提出的原告俞某和被告李某也有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的主張不予支持。

【評析】

1.本案原告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出於好奇或是看熱鬧而隨老師進人鉛球運動區,這一行為本身不能說明其主觀上有過錯。而學校在組織學生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時,本身就負有防止他人人身損害事故發生的責任。鑒於本案原告進入運動區域老師未加阻止,亦未及時將其勸退,故該項目主持老師有一定過錯。對於原告的行為,學校負有過錯責任。原告的法定監護人是否應承擔責任呢?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承擔責任。但本案原告的法定監護人在學校運動會期間不可能到現場進行監護,而且原告參加運動會受傷是由於學校未盡管理職責,未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而造成。因此,原告的法定監護人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2.被告李某在參加鉛球比賽時,未滿13周歲,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他所參加的運動會是由小學組織舉辦的,他在投擲鉛球的指定區域內投擲鉛球時,在場的該項目的裁判老師既未將場內的非運動員勸離至安全區,又未對鉛球這一運動器械作必要的控制,更未制止李某在賽區有閑人的情況下投擲鉛球。因為裁判員是學校的老師,又是在學校的授權下負責該項目的裁判和安全工作的,所以李投擲鉛球致傷他人的責任應由小學負擔。

3.學校應承擔民事責任,作適當賠償。基於學校這個主體具有公益性、非營利、資金有限等特殊性考慮,適當是指與其履行能力相適當。從主體上說,學校一經批准設立,就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在民事活動中享有完全的民事權利,並履行應盡的民事義務。從法律責任上講,我國規定了實際賠償原則。所以這里的適當應該是指與過錯責任相適當,小學應根據其過錯責任的大小賠償受害人的實際損失。該小學對傷害事故的發生具有疏於管理的過錯責任,而且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法院判決由其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於法有據。

不知道你滿意不?

J. 學校法律案例13則急!!!!!!

要13條的話是沒有的,5條倒有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一)
案例: 寒假過去又開學了,初一( 3)班郭老師在學生報到注冊的時候,又強調了發型問題。說實在話,"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麼樣的發型本來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可現在許多學校又都把它當做一件不小的事來抓,其原因是指揮中學生留什麼發型的不是教委,不是學校,而是歌星、影星、球星,學生以他們的形象來定位,結果生源不擇優校的學生常給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覺,郭老師強調發型問題是有原因的。
三天過去了,班裡的男生蘇某還是留著長長的中分。一天中午放學後,郭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教師問:"老師給全班同學提的發型要求你知道嗎?這也是全校統一的要求,你知道嗎?""知道。"學生低聲回答。"知道?知道為什麼還不動?"聲調里老師帶著幾分氣。"我家裡不讓理,我也沒辦法。"學生理直氣壯。就這樣,師生對話的火葯味越來越濃。最後,老師拉開抽屜順手拿出一把剪子,嘴裡說著那我替你理吧,話到手到,蘇某中間的一綹頭發已剪下來了。蘇某一邊護著,一邊說:"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說完跑出了辦公室。

蘇某回到家的時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見兒子捂著頭走進來便大聲喝問,以為兒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當聽完事情原委後便借著幾分酒力,怒沖沖跑到學校興師問罪。見到郭老師開始還較理智,後來便破口大罵,在場的老師都為之瞪目。

正當大家紛紛上前勸解、家長還不依不饒的時候。一位兩鬢銀白、馬上要退休的女教師喬某走上前去,嘴裡說著"讓你無法無天"隨手就給了蘇父一個嘴巴,不知是這巴掌的功效還是蘇父的酒也該醒了,反正此後罵聲聽不見了,只是聽到蘇父反復強調:"正月里理頭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憑什麼給我孩子剃陰陽頭……。"此時外面已圍了不少人,為了化解矛盾,年級主任便把他們帶到校長室。

校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說來也巧校長剛剛學完有關教育法學的課程,聽完大家的陳述,覺得這是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藉此也是對大家進行法制教育的好機會。校長認為,化解矛盾的最好辦法是學法,使他們各知其錯。校長先對家長講,您看見孩子被剃了頭心裡不痛快,大家都可以理解,有意見也可以反映,但跑到學校來吵鬧、辱罵教師是不允許的,這是違法行為。校長說著打開《教師法》翻至第35條:"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賂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校長說完征詢家長意見:"您看咱這問題在學校解決好還是換個地方解決好?"家長趕緊表示自己錯了,願意賠禮道歉,說著站起來給郭老師深深鞠了一躬。

接著校長轉過身來對郭老師說:"您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好的,但採取的方法不當,對學生的人格不夠尊重。"校長打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找到第15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就這一點來說,郭老師應該向學生道歉。此時郭老師已為自己一時間魯莽感到內疚,借著校長的話,誠懇地向學生和家長表示了歉意。 對老師喬某,校長笑著批評她說:"您站出來主持公道,這很不容易,但是您不該用違法行為制止違法行為。如果這樣下去那不就亂上加亂了嗎?"喬老師為人豪爽當即向家長道歉,並表示校長批評得對,自己遇事不冷靜,確實不應該。

案例分析: 對於本案中發生的行為,這位校長依據法律所作的分析已經很清楚了。通過這個案例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發生的類似事件比較普遍,象老師強行給學生剪發的事不僅僅是這一位老師的行為,家長到學校來"興師問罪"的事也多見於很多學校,當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應該依照現有的法律來處理,雖然不是所有行為都有相應的具體法律條文,但我們也可以比照一些類似條文或者法律精神來解決,知法、懂法,具備法律意識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大家遇事都能冷靜思考,注意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對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程序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保障自身權利的重要前提。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二)
教師誤傷學生
案例: 在本案中,原告張欣欣,男, 10歲,某小學學生;被告為原告的教師王適之,男,28歲;第三人為原告所在學校和某鎮教辦。

原告訴稱: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課時,由於我同桌不專心聽課,教師王適之使用竹製教鞭拍擊學生陳某桌面,以示教訓陳某,不料打斷教鞭頭。致碎片飛插入我的左眼瞼及眼球角膜內,後經治療,也未見效。1992年7月13日經縣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眼外傷,瞳孔閉鎖。1992年8月20日,再到某眼科醫院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傷(角膜血染)。現要求被告賠償我的葯費、親屬的誤工費1800元、傷殘生活補助費27500元,共30450元。

被告辯稱:我當時在執行公務(上課),用教鞭擊課桌,以示警告違紀學生,不料教鞭破裂飛出碎末刺著原告的左眼皮上,後來原告自己拔下,但當時我未發覺,後我知道原告眼傷曾向學校領導及班主任多次提議去醫院檢查治療,而原告家屬卻說:只是熱毒嚴重,不用麻煩了。後由於不及時找專科醫院治療,才導致眼睛失明。因此,我不應負全責。

第三人述稱:原、被告所述的受傷、治療過程都是事實。由於被告的行為是過失行為,不是故意造成原告眼睛失明的,所以我們希望合情合理解決。

經人民法院審理查明: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數學課時,被告王適之檢查學生背誦乘法口訣,因學生陳某不能背誦,且東張西望,被告王適之便用教鞭拍擊陳的課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擊時,不料有一粒比牙簽還細小的竹屑飛插入陳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體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撥出,當覺得痛和出血時便小聲哭。後被告發現即停止上課來問及病否和察看眼睛,並叫原告到衛生站看病。由於當時原告不願去,結果到中午放學時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車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繼續堅持上學。開始一、兩天家長認為問題不大,自以為是熱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視。後原告覺得眼睛很疼且睜不開,原告親屬即帶原告到衛生站、衛生院、人民醫院等地去治療,期間,共用去醫葯費221.06元。後由於病情沒有好轉,相反惡化,才於1992年7月13日到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眼外傷,瞳孔閉鎖,用去醫葯費共339元。上述有葯費的單據共560.06元,無單據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經雙方同意,由被告出資與原告到廣州中山醫學院眼科門診再次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份(角膜血染)。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共用去人民幣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廠州檢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生活補助費共30450元。

法院認為:被告造成原告傷害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賠償葯費、誤工補助及生活費,本院應予支持。在整個事故中,雖然被告沒有主觀上的故意,但客觀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終身殘廢,被告應負主要責任。由於損害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因此第三人也應負一定責任。案經調解,雙方各持己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119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7條的規定,判決如下:由被告王適之一次性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後的生活費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賠償人民幣2000元,合共5600元給原告張欣欣。本案受理費50元,由被告負擔。

案例分析: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學生過程中,有時會因故意或過失而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傷害發生後,往往會引起賠償訴訟。原告是確定的,是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學生,但被告的確定卻比較復雜。起來說來,有這么幾種情況:( 1)被告為學校;(2)被告為教師;(3)學校和教師為共同被告;(4)學校為被告,教師為第三人;(5)教師為被告,學校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種情況。本書贊同第一種做法, 以為將學校列為被告,由其承擔賠償責任比較合宜,因教師對學生造成損害是教師的職務行為導致的。但這絕不是說教師不負任何責任,除負行政責任外,還應負民事賠償責任,學校可在履行賠償義務後,向教師追償學校所賠償的部分或個部費用。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三)
老師擅拆學生信件致學生墜樓
案例:

原告:楊新宇,男, 18歲,天津市第48中學學生,住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10號。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

法定代表人:楊復興,校長。

第三人:王斌,男, 5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班主任。

第三人:陳利民,男, 2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校團隊書記。

第三人:楊國祥,男, 44歲,系楊新宇之父。

原告楊新宇向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 1988年10月26日下午,我因故未上第二節課,班主任王斌乘我不在教室,隨意翻弄我的書包,從錢夾里翻出校外女生給我的信件,並將信件和書包拿到辦公室。我得知後,前去索要,王斌令我將信件說清楚,否則不給我書包。為防信件內容擴散,我拿起信和書包欲走,王斌不讓走。學校團隊書記陳利民趕來,揪住我搶奪信件。我急忙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即拳擊我面部,並摳我嘴,因未能搶到信,便將我挾持到三樓閱覽室內,反鎖屋門。為擺脫教師對我的毆打,我躍上窗檯,想從窗戶逃脫。此時,聽到一教師驚叫,我慌忙從三樓窗戶墜落樓外,造成多處骨折、肺出血等嚴重後果。除被告已墊付部分醫療費用外,仍有父母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及營養費等計1300餘元的損失。要求被告負擔我治傷支出的一切費用,補償我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帶來的經濟損失,並負責解決我今後的生活出路問題。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辯稱:原告無故曠課,班主任王斌為防其放在課桌內的東西丟失,將原告的書包、錢包拿到辦公室。因恐錢包內有錢,便打開錢包,發現未封口的信封,抽出信紙,見是原告早戀情書,即放在桌上。此時原告闖進辦公室,王斌與其談話,了解曠課原因,並進行說服教育。原告拒不服教,猛然將放在桌上的情書奪走,放入口中,拿起書包便走。王斌阻止,被原告推倒。此間,陳利民在四樓聽到聲響,快步趕到三樓察看,將原告面對面抱住,因見原告嘴特別鼓,臉色蒼白,恐其噎著,便用手摳其嘴裡的東西。原告用頭頂撞並撕扯陳利民的衣服,力圖掙脫,雙方拉扯到閱覽室,陳利民讓原告把嘴裡的東西吐到屋內爐里燒掉,原告便先進屋。當楊穎強老師進去時,發現原告已站在樓窗上,便上前拽其腿,讓其下來。原告將楊老師蹬倒在地。楊驚呼時,教務處張主任聞聲趕來,撲到窗前,只見原告兩手攀抓外窗檯,從左側向右側移動,由於腳下無可蹬踏而失落地面。原告傷現已痊癒,我校為其墊付了 2698.83元費用。原告墜樓系自身所為,與校方教育無因果關系,其後果應由其自負。要求原告返還學校已墊付的全部費用。

第三人王斌、陳利民認為被告所述屬實,並提出自己系履行職務,並無不當。

第三人楊國祥提出:王斌擅自拆看原告信件,已構成對原告人格的侵犯;陳利民採用暴力手段搶奪信件,毆打原告,對原告墜樓有直接責任。原告治傷所花費用應由被告承擔。

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楊新宇原系被告學校初三( 2)班學生,王斌系該班班主任,陳利民系被告學校團隊書記。事故發生時,楊新宇16歲。1988年10月26日下午第2、3節課,原告曠課。王斌去教室時,發現原告不在,因見原告書包及錢夾在課桌內,在察看錢夾時發現原告早戀情書,便將書包、錢夾、信件拿到辦公室。原告在第3節課期間回來上課,知其書包被班主任拿走,便前去索要。王斌讓原告說清早戀情書問題,原告拒談,並搶奪了部分信件及書包要走,被王斌抓住不放。而後陳利民趕到,將原告抱住。原告即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摳原告的嘴,未能摳出信。原告力圖掙脫,雙方撕拽進入三樓閱覽室內。此時,校方在場人員提出,讓原告將信吐到閱覽室裡屋爐內燒掉。原告便含信進入裡屋。當圖書管理員楊穎強進入裡屋,發現原告已站在窗檯上,便上前阻攔,被原告蹬倒。原告從三樓窗戶逃脫摔傷,致右肋骨幹骨折、第六胸椎壓縮骨折、骨盆骨折、肺挫傷。經住院治療傷已痊癒。原告住院期間,被告墊付了醫葯費、住院費1830.83元、護理費768元、營養費100元,共計2698.83元。此外,原告母親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1044.16元。

河北區人民法院認為:原告在,學校上學期間,應當遵守校規校紀,服從學校管理,不應擅自曠課,過早戀愛。由於原告違反了校規,王斌作為班主任在查課時發現原告曠課及情書,擬對原告進行教育是正確的,並非屬於私拆信件行為。但在原告搶走信件時,王斌不夠冷靜,方法過於簡單。陳利民身為教師,遇事應採取說服教育方法,但當原告將信件塞入口中後,卻同原告撕扯,並採取強制摳嘴措施,以令其吐出信件,顯屬不當,況且原告此時尚未成年,從精神及心理上易產生逆反心態,致使原告急於脫離現場,故應承擔相應的風險責任。原告此時雖未成年,但處於限制行為能力階段,應預見到從窗戶逃脫有危險,卻不顧阻攔,堅持從窗逃脫,應負主要責任。王斌、陳利民管教原告屬於職務行為,其應承擔的責任由被告承擔。被告對原告治療期間墊付之款,應負擔其中一部分,其餘由原告負擔。因原告目前尚無經濟收入,原告負擔的部分,應由其父第三人楊國祥退還給被告。根據《中華入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3條、第119條、第131條之規定,於1990年5月17日判決如下:(1)原告因傷所花用醫葯費用、住院費、營養費及陪伴費等共計3867 .99元,原告自行承擔2320.79元,被告承擔1547.20元;(2)被告墊付的2698.83元由第三人楊國祥退還被告1151.63元;(3)雙方其他請求予以駁回。

判決後,楊新宇及楊國祥不服,上訴於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其墜地傷殘是王斌私自翻檢信件及陳利民連續施暴所致,要求校方承擔全部醫葯費、營養費、傷殘補助費及護理費。天津市第48中學不同意楊新宇的上訴請求。

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審理中,對楊新宇的勞動能力進行了法醫鑒定,其結論為:"被鑒定人楊新宇右肋骨骨折畸形癒合,對右臂持重物功能有一定影響"。

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私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開拆。王斌擅自拆楊新宇信件一節,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陳利民摳楊新宇嘴內的信件,顯然欠妥,致使楊新宇從窗走脫,給楊新宇造成一定的損害,侵害了楊新字的合法權益。對此,陳利民應負主要責任。楊新宇在校期間,不遵守學校制度,導致本賠償事實發生,負有一定責任,其上訴請求全部賠償,本院礙難支持。楊新宇因年歲尚輕,其右臂功能因傷受到一定影響,校方應酌情給予一定的傷殘補償。王斌、陳利民的行為屬職務行為,賠償責任應由天津市第 48中學負擔。楊新宇目前無經濟收入,其應承擔的部分,由其父楊國祥負擔。綜上所述,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9條、第121條及第131條之規定,於1992年7月7日判決如下:( 1)維持一審法院判決第三條;(2)變更一審法院判決第一條為:楊新宇因傷花用醫葯費、住院費、營養費及陪伴費等共計3867.99元,天津頁第48中學負擔2707.59元,楊新字負擔1160.40元;(3)加判:天津市第48中學一次性付給楊新宇傷殘補助費3000元,減除已給付2698.83元,餘款在判決生效後1個月內付清。

案例分析:

在校學習的學生,應當遵守校規校紀,如有違犯,應當給予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但學生依法享有的各種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教師和學校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侵害,否則,即為侵權行為,並應依法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

本案糾紛的發生,是由原告楊新宇曠課違反校規而引發,學校教師在主觀上雖然是想對其違紀行為進行教育,但所實施的行為,從一開始就超出了教育管理的范圍,直接侵害了原告所享有的合法權益。

其一, 在事故發生時,楊新宇雖是未成年人,但依法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我國憲法第 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本案楊新宇的信件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刑事犯罪,班主任也不是享有通信檢查權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楊新宇不在場的情況下,班主任無權開拆並檢查其信件內容。如為防止楊新宇的書包和其他物品丟失,可以讓同班其他同學代為看管,或拿到辦公室代為保管,但絕不能在當事人未同意又不在場的情況下,擅自翻弄、檢查其書包、物品,更不能開拆和檢查其信件。開拆和檢查他人信件,就侵犯了信件所有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其二, 老師在拆開原告的信件後,閱看了信件的內容,知道了原告信件是他人寫來的戀愛信件。對此,老師本應向其講明早戀的影響,提醒其注意即可。但老師卻讓其說清楚早戀情書的問題,原告不說就不讓走,也不將信件交還原告,從而使其他老師也知道了原告早戀的問題。另一老師趕來摳原告塞入口中的信件,實際上是想讓原告交出信件。這些行為侵犯了原告的隱私權。

其三, 老師為拿到原告的信件,在原告將信塞入口中的情況下,用手去摳原告口中的信件;在摳不出來的情況下,與原告撕扯並將原告帶入另一房間,強迫其吐出信件並燒掉,這些是侵犯原告人身自由權的行為。

正是因為被告(由第三人實施)的侵權行為,致使原告為擺脫這種困境而越窗逃脫摔傷,被告對原告因摔傷所受到的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賠償責任,既包括原告治傷所受到的經濟損失,也包括原告因摔傷致今後勞動能力受到一定影響的補償。

但是,原告摔傷,和原告本人越窗逃脫也有一定因果關系。原告當時是屬於 限制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應當對越窗逃脫可能有的損害後果有所預見,但仍堅持越窗逃脫,致使摔傷,因而原告本人也是有一定責任的。原告應負的一定責任,不是基於原告在校期間不遵守校規所產生的。不遵守校規所產生的責任不是民事責任,而是一般違紀責任,兩者不能混同。

另外,二審法院的判決主文,前後相互矛盾。按二審判決的本意,被告除應當負擔原告2707.59元的治療費用外,還應負擔原告3000元的傷殘補助費。但根據判決的第三條,實際上成為被告對兩種費用共負擔3000元,這是主文表述上的錯誤。①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四)
學校是否有罰款權 ?
案例: 某校初中學生馬超,學習成績不佳,守紀情況亦差。一天,他在教學樓內玩球,故意將一個價值 300元的吊燈打壞。學校在查明事實經過後,依據學校有關"損壞公物要賠償和罰款"的規章制度,對馬超作出三點處理決定:(1)給予警告處分;(2)照價賠償吊燈;(3)罰款300元。對此,學校、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都沒有感到不妥。該校校長還在全校師生大會上以此事為案例,大談依法治校、從嚴治校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實際上,學校對馬超的處理意見並不都是合法的。給予警告處分和要求照價賠償吊燈是合法的,而對學生課以罰款則是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因為行政制裁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個方面,學校有對學生予以處分(紀律處分)的權力,但卻沒有對學生進行行政處罰的權力。罰款是行政處罰的一種,只有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才有行政處罰權,學校對學生予以罰款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而且還規定,在實施行政處罰時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在該案例中,學校對學生予以罰款的依據、以"法"治校的依據是學校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而這些規章制度中有些內容本身就是違法的。學校管理者如果把"違法治校"當成是"依法治校",將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五)
居民建築影響教室採光怎麼辦?
案例: 1993年,某校周圍居民動遷,動遷後某房地產公司在該校教學樓南面建起一座8層樓,該樓距學校39米,影響教學樓正常採光。該校校長為保護學校的合法權益,首先找到了有關部門人員,弄清楚了有關房屋建築間距規定要求,確認房地產公司設計不合理,按居民建築條件計算建築間距是不允許的,該建築實屬違章建築。1990年11月遼寧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正式通過的《遼寧省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例》第12條規定,"學校教室附近,不得建設影響教室採光的建築物",第30條第7款明文規定:"違反第20條規定,除限其退還或拆除外,造成損失的,應予以賠償損失,對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況嚴重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該校依據法律將違法行為向市人大、市建委、市城建局、市規劃局和區級機關、主管教育的單位分別投訴,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使得房地產公司不得不承認確實違法,並答應賠償。在賠償時該校和開發公司算了一筆帳,自然光線不足,主要用燈光補,這樣一個教室每月電費多支出20元,14個教室擋光,一個月是280元,一年10個月是2800元,教學樓使用年限100年就是28萬元。隨著電費的上漲,就不止28萬元了。另外陽光無價,陽光的作用不只是照明,少了陽光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該校校長不客氣地說:"也許我們這些少年兒童是未來中央領導人的材料,若因陽光的缺少未能成才,誰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呢?"經過多方努力,最後學校和房地產公司達成協議,房地產公司賠償20萬元,另外拆除已蓋好的樓房一個開間以減輕對學校教學樓的擋光程度。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房地產公司並沒有直接侵害學校的財產所有權,但由於二者相鄰並之在採光方面產生了相鄰關系,房地產公司給作為相鄰方的學校在採光方面造成妨礙,依法律規定,房地產公司應排除妨礙,依法律規定,房地產公司應排除妨礙或賠償因此而給學校帶來的損失。

相鄰權變稱相鄰關系,是指相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佔有人對各自所有的或佔有的不動產行使所有樹或佔有權時,因相鄰各方相互間應給予方便或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相鄰關系的主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佔有人,相鄰關系的客體並不是不動產本身,而是相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佔有人行使其所有權或佔有權過程中所體現的利益。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既有利於合理利用財產使之充分發揮效益,也有利於社會安定。

相鄰關系有多種,如相鄰土地通行、使用關系,相鄰流水、排水關系,相鄰管線安設關系,相鄰通訊、採光關系,相鄰環境保護關系等。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呢?《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該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各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一定是律師嗎 發布:2025-05-03 07:07:04 瀏覽:210
婚姻法實施40年宣傳總結 發布:2025-05-03 07:07:00 瀏覽:238
港版國安立法美國 發布:2025-05-03 07:05:49 瀏覽:681
法院考寫作 發布:2025-05-03 07:03:18 瀏覽:663
招標代理商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6:55:10 瀏覽:65
法院復工h 發布:2025-05-03 06:47:32 瀏覽:49
滕州寧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3 06:43:15 瀏覽:71
法官入額後怎麼定級 發布:2025-05-03 06:19:02 瀏覽:492
辦法和條例的區別 發布:2025-05-03 06:19:01 瀏覽:841
鳳縣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3 06:14:4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