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銷售型直播帶貨的法律責任

銷售型直播帶貨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2 07:49:29

1. 直播帶貨頻頻出問題,目前針對平台有什麼相關規定

雖然如今很多的網友都喜歡在網上買東西,一是可以看見他們喜歡的網紅直播,二是在直播間購買的東西也是十分的便宜。所以大多數的寶媽或者是一些學生都特別的喜歡在直播間中購買一些物品,但是我們要知道購買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的話,還是要在正規的平台上面進行購買的。

而大多數的網紅他們直播賣的東西雖然是非常的便宜,但是在拿回家之後我們會看出質量非常的不好,或者是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而現如今直播帶貨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銷售方式了,這樣做也是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可是我認為做生意還是有一些誠信的。

而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也是粉絲們相信這些主播才會在他的直播間買東西,同時也希望這些主播能夠不要再做一些喪心病狂的事情了。要做到的應該就是為自己的粉絲淘到一些好的東西,好用的東西。

2. 分析直播帶貨屬於銷售方式還是打廣告

直播帶貨現在屬於一種銷售的方式,當然來說也可以把他認為廣告宣傳這二者並不矛盾,廣告本身就是為了銷售。

3. 直播帶貨三天賣出 1.5 萬支假口紅,主播、售貨方、平台等應相應承擔什麼責任

1.虛假宣傳

主播如果在自主帶貨的情況下虛假宣傳(內容完全虛假或是內容引起消費者誤解),其銷售的商品自然不符合合同約定,首先應當根據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承擔退換貨、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民事責任。

2.欺詐消費者

如果主播作為經營者知假賣假的行為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那麼也應該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承擔退一賠三的責任,不僅要返還消費者購買商品支付的價款,還要賠償三倍的價款金額。所謂「欺詐」,是指主播故意向消費者告知虛假的情況,或者隱瞞商品的真實情況,從而使消費者對商品的性質、質量等產生錯誤的認識,並且基於該錯誤認識作出了購買行為的情形。

3.產品存在缺陷

此外,如果主播所售產品存在缺陷給消費者的人身健康造成傷害,主播還應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賠償醫療費、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則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其扶養人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造成死亡還應賠償喪葬費、死亡賠償金、死者生前扶養人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

應當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存在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比如淋浴器漏電的情形;第二,是指產品不符合相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二)主播作為廣告代言人帶貨時的民事責任

主播在作為廣告代言人帶貨時進行虛假宣傳或賣假貨,主要根據《廣告法》的規定承擔責任。此時主播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分為兩種:

1.先行賠付,其後可向商家追償

如果主播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如果主播不能提供商家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主播先行賠付。

2.與商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種情況是在商品關繫到消費者生命健康時,要與商家承擔連帶責任;第二,主播若明知或應當知道商家的商品宣傳虛假,仍然依照該虛假宣傳推薦商品、為商品作背書,也應當在造成消費者損害時與商家承擔連帶責任。

此外,除了《廣告法》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5條也規定,個人在有關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服務的虛假廣告或其他虛假宣傳(例如直播間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也應當與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4. 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這種直播亂象該如何根治

現在的購物方式從過去的實體店購物轉變成網路購物,而近幾年又從網路購物轉變為網路直播帶貨購物。在網路購物剛剛興起來的時候,網路上的假貨橫行,很難治理,在網路平台的努力之下,網店的假貨慢慢的消失,越來越正規,很多網店也走上了比較正確的銷售模式。在網路直播帶貨的新興產業鏈中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假貨很多。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這種直播亂象應該用法律的手段來遏制,可以參考網店的模式來對直播帶貨進行一定的審核。接下來我就來分析一下具體方法。

三、將網路直播帶貨中的假貨加強懲罰

網路直播帶貨,買到假貨的人很少會投訴或者要求賠償,因為他們都是沖著網路帶貨的直播人員去買的這個貨物,買到之後也不一定用,所以他們不知道真假,他們只相信直播人員。只要我們加強對直播人員的懲罰力度,就可以讓直播人員更謹慎。

5. 直播帶貨,貨物質量受法律保護嗎了

你好,只要是合法賣貨就是會受到法律保護的,謝謝!

6. 網紅直播帶貨對經濟造成的財產損失大概是多少

近年來,網路直播帶貨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網路直播帶貨也給各個參與的人員與平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是與此同時,各種由於「網紅帶貨」造成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某些網紅由於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之中存在各種違法和違規的行為,所推銷的貨品的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也導致了許多消費者向「網紅」索賠的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網紅」們應當怎麼樣保護自身的安全,在不違法犯國家法律的前提之下向消費者推銷商品?下文中,筆者從幾個主要的方面簡要講講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1,定義

「網路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走紅的人。

「網紅直播帶貨」是指某些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在網路實時交流之中對某些商品進行宣傳,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和信任資本,對商品的銷售進行刺激,促進某個或者某種商品消費的行為。

基於上述的定義,「網紅直播帶貨」其實是一種營銷方式,商品的銷售者為了自身商品的銷售,與某些具有社會影響力和一定的社會信任資本的人展開合作,由「網紅」負責對商品進行推銷,商品銷售者負責銷售的一種新的銷售模式。

2,網紅的主體身份

以自然人身份承接商品銷售者的商業合作

「網紅」以自然人身份與商品銷售者進行合作,以其自身擁有的流量和影響力對商品銷售者的商品進行推銷,提高商品銷售者的銷售量,為銷售者賺取相應的利潤。在這種情形之下,「網紅」和商品銷售者之間成立的關系主要有兩類:

僱傭合同關系

僱傭關系是指受僱人向雇傭人提供勞務,雇傭人支付相應報酬形成權利義務關系。商品銷售方與「網紅」簽訂僱傭合同,僱傭合同約定「網紅」利用自己的網路影響力和信任資本為商品銷售方的商品進行推銷,「網紅」付出自己一定的勞動而商品銷售方給予「網紅」相應的對價。

委託合同關系

委託關系,是基於委託人與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置委託人委託的事務的民事法律關系。商品銷售者與「網紅」簽訂《委託合同》或者《委託協議》,合同或者協議約定商品銷售者委託「網紅」在進行網路直播的過程之中,對商品進行宣傳,促進商品銷售。商品銷售者給予「網紅」相應的費用。

以公司名義與商品銷售者展開合作

如果「網紅」隸屬於某個經紀公司名下,則應當視為「網紅」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那麼公司在對外承接商務合作之時則會要求「網紅」履行合同或者協議的內容。由於「網紅」所實施的行為為公司所要求的行為,故「網紅」的行為構成職務行為,那麼,在這種情形之下,所引發的責任將會由公司先行承擔,如果「網紅」確有重大過錯,則可以要求「網紅」進行賠償。

以個人名義或者公司名義對商品進行用戶評價

如果「網紅」以個人名義或者公司名義對某個商品的使用感覺、建議和其他主觀的基於事實的一些觀點進行發布,應當認為該種行為不構成廣告行為。

3,網紅承擔的責任

「網紅」在網路直播過程之中對商品進行推銷,是否符合《廣告法》中規定的廣告代言人的規定?廣告代言人是指在廣告的傳播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訊息來源角色,並且根據其所具有之說服力對消費者產生影響。那麼,「網紅」應當屬於《廣告法》之中的廣告代言人。網紅」是否屬於明星代言人呢?根據網路的定義明星泛指有名的演員、歌手、藝人、運動員等。我們應當認為,明星是指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那麼「網紅」也應當屬於「明星」的一種。無論是「明星」還是「網紅」,在承接廣告或者做推廣之時,都應當注意法律的規范,避免觸碰法律,損害他人利益。正是由於某些「網紅」或者「明星」的法律意識不強,又或者沒有專業的法律團隊做支撐,在實際的廣告代言過程之中產生了許多的問題,遭受沒有必要的名譽及經濟損失。例如著名演員侯耀華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葯品、醫療器械等10個虛假產品廣告、張鐵林、范偉、王剛三位明星代言的u88、3158、28招商等三家招商網站涉嫌加盟騙局、郭德綱代言的「藏密排油」的廣告等等,明星由於代言諸如此類的廣告遭到索賠或者處罰的案例數不勝數。在專業的「直播帶貨」的主播之中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例如知名網紅模特劉某,以靚麗的造型在直播間吸引了無數粉絲。劉某自恃「網紅效應」能量巨大,便購買了攪拌釜、粉碎機等設備,利用百炎凈、氯黴素作為原料,自行製作、銷售祛痘美白萬能膏,遭到刑事處分和民事索賠。其實,在某些情況之下,或許他們也是受害者,但是由於他們所擁有的的影響力,應當對所代言的廣告盡到必要的審慎的義務。

民事責任

如上文所述,廣告代言人的民事責任承擔分為兩種情形:1、以自然人身份承接商業合作中可能承擔的責任;2、以公司名義開展商業合作可能承擔的責任。無論是自然人身份還是公司身份,在廣告宣傳過程之中如果存在問題,則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廣告法》 第56條之規定「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5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食品安全法》第104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產品質量法》第58條「社會團體、社會中介機構對產品質量作出承諾、保證,而該產品又不符合其承諾、保證的質量要求,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等等,廣告代言人在代言之中可能會較大概率地觸碰法律,如果自身沒有注意相關規定,則將會導致自身承擔連帶責任,那麼遭受的損失將會是巨大的,其中不僅包括金錢損失還包括名譽損失,其後果也是難以估計的。

刑事責任

如果廣告代言人嚴重違反法律規定,情節嚴重,則將會觸碰《刑法》。例如演員趙丹(藝名胖丫),在未取得葯品生產、銷售許可的情況下,通過某直播平台宣傳、出售自製的「純中葯減肥膠囊」,獲利巨大,並造成多名使用者出現不良反應。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以生產、銷售假葯罪判處趙丹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2014年,知名網紅模特劉某購買了攪拌釜、粉碎機等設備,利用百炎凈、氯黴素作為原料,自行製作、銷售祛痘美白萬能膏,涉案金額近30萬元。多名粉絲購買使用之後,面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毀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劉某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其行為觸犯刑法,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緩刑三年,並處罰金十五萬元。

而在刑事責任之中,最可能觸碰的刑法有關詐騙、虛假廣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規定。「網紅」在承接相關商業合作之時必須注意自身的安全。

4,應當注意的問題

推薦未使用的產品

根據《廣告法》第38條規定:「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因此,主播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之中不得虛假描述其效用及性能。並且還需要主播使用過代言商品,不得在未經使用的情況下就推銷進行代言。

侵犯他人名譽

主播在代言廣告之時有時會將代言商品與其他商品進行比較,貶低其他同類商品。這種行為不僅會觸犯《廣告法》之中關於廣告行為的規定,還可能會由於貶低其他同類商品而侵犯他人的名譽權產生糾紛。

虛假宣傳

由於很多主播是某個公司的簽約藝人,其代言的商品時並未能夠對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允諾獲得的相關行業的評價等進行詳細的審查,故在代言之時可能會發生虛假宣傳的行為。

廣告用語違法法律規定

《廣告法》第9條規定了廣告用語的規范,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因此建議主播在直播帶貨時,切忌使用「全網最低價」、「最佳的產品體驗」等絕對化的詞語,

侵犯知識產權

根據《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及其有關的實施條例司法解釋以及《侵權責任法》,如果主播明知代言的商品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之下依然進行代言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價格欺詐

「價格欺詐」是指經營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行為。根據《價格法》以及《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有關條款的解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對價格欺詐行為定性有關問題的復函的有關規定,主播在帶貨之時所宣稱的折扣、優惠應當符合上述規定,不得虛假降價或者提價之後再降價,否則將會觸犯相關規定。

5,結語

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應當對自身的安全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在代言商品時可以大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查:

謹慎代理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

嚴格審查貨源、生產許可、安全標識,不生產、不銷售、不代理三無產品;

代理的商品親自使用,避免虛假宣傳;

嚴禁刷單虛構銷量,避免構成不正當競爭;

自產自銷型網紅主播,還應當遵守產品的安全保障義務和告知義務,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權利和知情權;

謹慎評價其他同類產品,避免侵犯其他廠商名譽權;

除了遵守《廣告法》、《消費者權益法》等規定,網紅帶貨還應當遵守廣播電視總局關於規范網路直播行為的相關規定,杜絕低俗直播。

7. 直播帶貨被罰15萬元,究竟是怎麼回事

現在直播行業這一個也是發展的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壯大,那麼就會有不少的人想要走進直播帶貨,然後從中去賺得一些利潤分一些羹。大家如果關注直播的話,那麼也會知道,現在有許多的明星都會去一些網紅的直播間帶貨,從此也可以給自己帶來一定的人氣和流量,但是這次有一個直播帶貨卻被網友們舉報,並且也是被罰款了15萬元,那麼這個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呢?

被虛假傳播和虛假宣傳而被處理。

這次是接到了有網友實名舉報,說成都的一家直播間存在虛假宣傳,虛假推廣抽獎的行為,然後被核實情況屬實之後便被叫停整改處理,並且處以15萬元的罰款。

我覺得大家在直播帶貨的直播間裡面買東西,一方面是因為價格便宜,一方面是因為對於主播的信任,如果主播因為虛假宣傳被查處整治的話,那麼對於他的聲譽將是很大的影響。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在評論區和我留言交流。

8. 網紅直播間售假貨,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首先,從刑法角度來說,直播間賣假貨的行為屬於我國刑法中規定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罪的情節。銷售假冒商品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主播作為廣告代言人,其本身就有對產品進行審核的義務。
根據我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因此,不管是主播還是商家,同樣可能會觸犯刑事犯罪,被入罪判刑。
當然,《廣告法》所述的共同連帶責任,除了刑事責任外,還包括民事責任(消費者申請)和行政責任(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處罰)。
說到民事責任,就不得不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問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希望每個消費者都能熟記於心,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作出三倍的賠償,賠償金額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計算。俗稱「退一賠三」。
如果你所購的「假貨」是食品類,那麼你將按照「最嚴《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得到相當於支付價款十倍或損失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不管是消法還是食品法,前提都是消費者主動申請。所以作為消費者,一旦發現自己的消費權益被侵害,應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投訴到消費者協會、報警或者起訴到法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9. 直播帶貨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嗎

自建直播間,培養自己的帶貨主播

優點:成本低,可控性強,是電商的主流玩法。參與雙十一的電商中,有一半都搭建了自己的直播間。在直播間進行直播的,是普通的員工。有一家零食企業,每次直播有2個主播出鏡,4小時輪換一次,每天直播一場。假設一家公司有4個職員專職直播出鏡,一個月5000元底薪,加提成。一個月成本2萬多,比投一次廣告劃算很多。

自建直播間,切記要弱化主播的個人性格,突出品牌性格。要讓用戶是沖著品牌而來,不是沖著主播而來。這樣即使主播離職,換人了也不會對粉絲有影響。有個電商產品自己的某場直播中,用戶一直問,某某小姐姐什麼時候上線帶貨呢?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要立刻消滅掉。

做直播間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可能有點難度,畢竟有的公司幾乎沒有線上運營能力的。但換個思路,就當做把銷售從線下搬到線上就可以了。直播帶貨的大拿不是長的好看,不是多才多藝的達人,而是銷售能力強的人,試問,哪個公司沒有幾個銷售冠軍呢?讓他們去線上帶貨,一樣能賣的很好。

缺點:流量少,帶貨效果不佳。直播帶貨是個新鮮事物,大家都來嘗試,但做的好的很少,一是不熟悉平台規則,不知道如何獲得流量和吸引關注。二是銷售技巧缺乏,帶不動。風險與機遇並存,就看公司的運營水平了。

找網紅達人帶貨,付費推廣

優點:見效快,分分鍾賣斷貨。這是有廣告預算的電商公司玩的,付費推廣是一門學問。花錢不難,難的是花出去的錢,能收的回來且有盈利。我們看到直播帶貨,一場賣掉幾萬支口紅,成交幾百萬,這都是個案,不具有參考性。正常來說,能做到1:1的投入產出比已經很不錯了。投的錢,回不了本也很正常。要知道,主播帶貨並不是任何產品都能帶的動的。

我們在找主播帶貨時,一定要打聽清楚,自己這種類型的產品主播有沒有帶過,效果如何。比如電子產品直播帶貨,基本上是虧錢的買賣。直播帶貨最好的產品是護膚品和快消品,除此以外的,目標用戶不精準,再大牌的主播也帶不動。

熱點內容
北京法院陳軍 發布:2025-10-13 14:59:13 瀏覽:287
章曉洪律師 發布:2025-10-13 14:58:22 瀏覽:870
什麼行為歸行政法 發布:2025-10-13 14:52:05 瀏覽:159
道德經之尊嚴 發布:2025-10-13 14:40:19 瀏覽:108
新勞動法產假規定2015 發布:2025-10-13 14:39:13 瀏覽:1000
張龍法學 發布:2025-10-13 14:37:27 瀏覽:688
勞動法值班補貼標准 發布:2025-10-13 14:15:25 瀏覽:385
勞動法年假是幾天 發布:2025-10-13 14:13:50 瀏覽:416
福州市倉山區東部新拆遷舊條例 發布:2025-10-13 14:07:51 瀏覽:770
如何完善中國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14:05:47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