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銷營業執照法律效力
❶ 營業執照被吊銷的法律後果
公司吊銷不以企業申請為前提,由工商登記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雖說回公司吊銷也答是企業退出市場的一種方式,但這並不是一種合法的方式,並且是由企業因違法相應經營行為所導致的。被吊銷的公司即使公司主體仍然存在,但已經失去了繼續經營的資格。
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後果包括:
1、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辦法》中規定,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名稱,未滿3年的將不被允許使用。
2、擔任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法定代表人,需對該公司的違法行為負個人責任。自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3年內,不能擔任其他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3、被吊銷營業執照企業的公司其出資人或股東,應當依法履行組織清算義務,拒不清算的,將要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
4、公司法定代表人將被列入「黑名單」,不能貸款、限制出行及不能領取養老金等。
❷ 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效力
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效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經濟審判指導與參考》、司法審判實踐活動和有關公司法律,有關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效力探討如下:
(一)訴訟主體問題。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其清算程序結束被工商部門注銷前,仍可以自己名義或清算組名義(已成立清算組)從事清算范圍內活動,包括起訴、應訴等,程序上具有民事訴訟主體資格。另外,凡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自行組織清算,債權人可以企業清算組為被告起訴;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負責清算的,債權人可以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和其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為共同被告起訴;凡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能組織而不組織清算的,或者因企業法人組成人員下落不明,無法通知其參加訴訟的,債權人(原告)可單獨以該法人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作為被告提起訴訟。
(二)民事責任承擔問題。
1.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其清算程序結束被工商部門注銷前,實體上仍應以自己的財產對外承擔民事責任;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自行籌集注冊資金,掛靠於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未實際投入自有資金)的,只要其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相符,籌集的注冊資金符合法律規定,並具備企業法人設立的其他條件的,應認定其具備法人資格,以其財產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2. 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參加訴訟的,如其不存在投資不足或非法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等情形,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則作為企業清算人參加訴訟,應當承擔清算責任;如其存在投資不足或非法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等違法情形,開辦企業上級主管單位應當對投資不足或企業設立後抽逃資金的行為承擔責任。責任方式有注冊資金的全部清償責任,有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差額范圍內的賠償責任,也有對善意債權人損失的連帶賠償責任。
(三)清算責任問題。
1. 清算主體。按照《公司法》等規定,國有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上級主管部門;集體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開辦單位;聯營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各聯營投資主體,子公司的清算主體是母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全體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股東大會選定的股東或董事會;獨資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唯一投資人。
2. 清算責任。即在企業終止後,由清算主體依據《公司法》、《民法通則》以及《企業法》,在限定期限內清理企業債權債務的法律責任。當清算主體在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長時間內不履行清算義務,或在人民法院限定的期限內不盡清算責任,客觀上致使企業財產流失、貶值,或私分企業財產,造成善意第三人的債權因此無法全部實現的,清算主體應當對此向善意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 清算程序。《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機關應當收繳其公章,並將其注銷登記情況告知其開戶銀行,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清算組織負責清理」。《公司法》規定,公司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屬於法定解散范疇,應當予以解散,並在15日內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逾期不成立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製作清算報告,報有關主管機關確認,並報送工商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❸ 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能否承擔行政責任
可以。吊銷營業執照又不是企業不存在了,只不過沒法經營了而已。只要企業沒破產或注銷,那就可以承擔行政責任。
❹ 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首先,公司喪失了生產經營權。?其次,喪失了法律保護的請求權。內法律只保護和調整適格主體容的合法行為和與合法行為有關的其他行為,而不保護非法行為,公司一旦被吊銷營業執照,其一切經營行為均為非法行為。更不能要求自己或他人作為或不作為。再次,喪失了最後救濟權。公司營業執照被吊銷,不等於法人資格立即消滅,僅是除清算范圍外的一切活動停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由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由企業自行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至工商部門注銷前,仍可以自己名義或清算組名義從事清算范圍內的活動,包括起訴、應訴等,它具有民事訴訟的主體資格。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七條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企業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的,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
❺ 營業執照吊銷對法人有影響嗎
不影響。
營業執照吊銷只是涉及公司法人,如果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話,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會有影響。
但是,根據《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法人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若構成犯罪的,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吊銷營業執照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效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經濟審判指導與參考》、司法審判實踐活動和有關公司法律,有關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效力探討如下:
(一)訴訟主體問題。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其清算程序結束被工商部門注銷前,仍可以自己名義或清算組名義(已成立清算組)從事清算范圍內活動,包括起訴、應訴等,程序上具有民事訴訟主體資格。
另外,凡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自行組織清算,債權人可以企業清算組為被告起訴;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負責清算的,債權人可以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和其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為共同被告起訴;
凡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能組織而不組織清算的,或者因企業法人組成人員下落不明,無法通知其參加訴訟的,債權人(原告)可單獨以該法人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作為被告提起訴訟。
(二)民事責任承擔問題。
1、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其清算程序結束被工商部門注銷前,實體上仍應以自己的財產對外承擔民事責任;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自行籌集注冊資金,掛靠於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未實際投入自有資金)
只要其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相符,籌集的注冊資金符合法律規定,並具備企業法人設立的其他條件的,應認定其具備法人資格,以其財產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2、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參加訴訟的,如其不存在投資不足或非法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等情形,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則作為企業清算人參加訴訟,應當承擔清算責任;
如其存在投資不足或非法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等違法情形,開辦企業上級主管單位應當對投資不足或企業設立後抽逃資金的行為承擔責任。責任方式有注冊資金的全部清償責任,有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差額范圍內的賠償責任,也有對善意債權人損失的連帶賠償責任。
(三)清算責任問題。
1、清算主體。按照《公司法》等規定,國有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上級主管部門;集體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開辦單位;聯營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各聯營投資主體,子公司的清算主體是母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全體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其股東大會選定的股東或董事會;獨資企業終止後,清算主體為唯一投資人。
2、清算責任。即在企業終止後,由清算主體依據《公司法》、《民法通則》以及《企業法》,在限定期限內清理企業債權債務的法律責任。
當清算主體在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長時間內不履行清算義務,或在人民法院限定的期限內不盡清算責任,客觀上致使企業財產流失、貶值,或私分企業財產,造成善意第三人的債權因此無法全部實現的,清算主體應當對此向善意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清算程序。《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機關應當收繳其公章,並將其注銷登記情況告知其開戶銀行,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清算組織負責清理」。
《公司法》規定,公司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屬於法定解散范疇,應當予以解散,並在15日內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逾期不成立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製作清算報告,報有關主管機關確認,並報送工商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❻ 吊銷營業執照,公章還有法律效力嗎
有的,吊銷營業執照並不意味著法律主體資格消滅,只有到工商局辦理注銷,公司主體資格才消滅。
❼ 工商局依據什麼吊銷企業營業執照
工商局吊銷營業執照的決定的依據為以下主要方面:
(1)虛假注冊。
(2)無故不開業或者停業。
(3)沒有按期參加企業工商年檢,並且拒不接受罰款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中所列舉的幾種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情況如下:
1、 虛假注冊。虛假注冊包括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等形式來騙取注冊。這幾乎是所有的吊銷營業執照類型所共同採用的理由。無論是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以及其它各類企業,凡以虛假注冊或者欺騙手段騙取營業執照,並情節嚴重時,皆有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2、超范圍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3、無故不開業或者停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公司成立後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除《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未將此納入外,《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皆將此明文規定為吊銷營業執照的事由。
3、企業逾期不參加年檢手續。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各種原因總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因種種因素未能時參加年檢,他們中有的是因經營管理不善,已歇業,但未依法辦理注銷登記;有的是因司法行為未了結而造成不能年檢;也有少數出於不良企圖,惡意逃避年檢監管;監管實踐表明,最大量的還是因企業的具體工作人員工作疏忽、錯過了年檢截至時間造成的。
4、其他的情況。當然還有一些專業的公司,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在工作中違犯的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可能被吊銷其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