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① 為什麼沒有法律文書而實施的程序沒有法律效力
沒有法律文書,就是沒有執行法律依據。沒有執行依據的就是不合法。不合法程序當然沒有法律效力、
② 不簽收法律文書就不產生法律效力了嗎
法律文書可以留置送達的。也就是你拒絕簽收,但是送到你家裡去,拍照或錄像進行記錄,表示你知曉這個事情但是拒絕簽收可以算作送達的。
甚至找不到要送達的人,在報紙上進行公告,公告期滿後也是可以算作送達的。
③ 各法律文書的生效時間。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五條民事訴訟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的規定 行政訴訟,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4、《仲裁法》第52條第2款規定 民商事仲裁中,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民商事仲裁中,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5、《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勞動爭議中,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勞動仲裁中,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非終局裁決,當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3)法律文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由於勞動爭議調解協議主要是關於勞動權利義務的,因此既是一般的合同,更是特殊的勞動合同,所以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對此,司法者採取了合同效力或勞動合同效力論的觀點。
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具有勞動權利義務內容的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的約束力,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09]45號)第十一條規定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調解組織調解達成的協議,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節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合同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勞動爭議仲裁部門,持上述兩種觀點的均有,不過以無效力論為多,如《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勞部發〔1993〕301號)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
④ 法院制定的法律文書錯誤是否產生法律效力
雖然不符合法律規定,但最為法律文書對銀行具有法律效力,銀行或被查封人有異議可依程序向法院提出異議
⑤ 為什麼說一個沒有法律文書而實施的程序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都沒有法律文書。哪裡有法律依據。所以不具備法律效力。。
⑥ 哪些法律文書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
1.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雙方的實體權利所作的結論性判定。民事裁定書是人民法院為解決案件的程序問題所作的判定。作為執行根據的裁定主要是財產保全裁定、先予執行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的裁定。民事調解書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某些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後,又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法律義務,可以作為執行根據。
2.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裁定書。
3.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理決定;
4.經人民法院裁定承認其效力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
5.人民法院依督促程序發布的支付令。債務人自收到人民法院依督促程序發布的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內不提出異議又不履行支付令的,支付令可以作為執行根據。
6.發生法律效力且具有財產內容的刑事判決書、裁定書。如,依據刑法判處罰金、沒收財產或者賠償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調解書等。
7.仲裁機構製作的生效的裁決書。只要仲裁裁決是由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作出的,都可以作為執行的根據。「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指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依照仲裁法設立的仲裁機構,以及設區的市根據需要依照仲裁法設立的仲裁機構。
8.公證機構製作的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並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9.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由人民法院負責執行的法律文書還會逐漸增多。
上述作為執行根據的生效法律文書必須具有給付內容,比如,給付金錢,交付某種物品,或者要求從事某種行為,變更判決和確認判決一般不發生執行問題。
⑦ 下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有:( )
下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有:民事調解書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內,在堅持自願容、合法的原則下,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採取調解方式,
民事調解書
促使雙方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協議後而寫成的文書,稱為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
民事調解書是人民法院常用的重要的司法應用文之一,具有法律效力。它既是當事人協商結果的記錄,又是人民法院予以批準的證明,也是當事人遵照執行的根據。因此,製作好調解書,對於及時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促進安定團結,宣傳社會主義法制,預防和減少糾紛,都有重要意義。民事調解書有一審、二審、再審調解書的不同。
⑧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
廣義的法律文書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內容的文書,它包括兩方面內容:版
一、是具有普遍約束力權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具體指各種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等;
二、是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文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仲裁機關、公證機關和案件當事人依法製作的處理種類訴訟案件以及非訴訟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非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8)法律文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生效法律文書既要符合立案條件,又要符合執行條件。立案條件是指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或者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必須具備的條件。執行條件是指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給付內容或者行為所應當具備的能夠執行或者可以執行的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簡稱《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四百六十三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權利義務主體明確;
(二)給付內容明確。
⑨ 法院判決書的法律效力是幾年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裁專判文書一經生效(屬一審判決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