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干涉法律責任

干涉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2 17:47:29

A. 中國法律姓名規定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法律規定,對於干涉、盜用、假冒他人姓名的行為,應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責任。法人的名稱權是法人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改變自己的名稱,並排除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的權利。法律規定.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使用、依法轉讓自己名稱的權利。

法律條文

民法通則》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姓名權的主要法律特徵為。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權。法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是名稱,享有的是名稱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專有的客體,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標識,不僅包括正式的登記姓名,而且也包括筆名、藝名、別號等。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姓名權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命名權

姓名決定權,也稱命名權,即自然人決定採用何種姓、名、及其組合的權利。自然人的命名權在出生後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行使,但這並不影響具備命名能力後的姓名

變更權。

自我命名權,任何人無權干涉。自然人的姓,原則上不能選擇。在我國現實生活中有子女隨父姓的習慣,但我國現行《婚姻法》第22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如果自然人依法重新選擇姓氏,法律也不應干涉。即使女子結婚後是在自己的姓名之外再加上丈夫的姓,也是依據當事人自己的意志決定。

姓名一般都是自然人出生時由其父母確定,但這不是對自我命名權的否定,實際上是父母親權的表現,是父母實施親權的代理行為。

自然人成年後,也可以通過姓名變更手續,變更自己的姓名。自我命名權的另一個表現是自然人選擇自己別名的權利,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和願望,來確定登記姓名以外的筆名、藝名以及其他相應的名字,任何人都不得加以干涉。

(1)干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司法解釋

民法中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而婚姻法中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實踐中存在對上述規定理解和執行不一致,一些地方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和標准也不同,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遇到一些實際困難。

2014年10月27日,針對現實問題,中國立法機關擬對民法和婚姻法相關條款作出解釋:中國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母姓,同時有正當理由的也可選取其他姓氏。此次解釋(草案)內容包括: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擇姓氏:

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因由法定撫養人以外的人撫養而選取撫養人姓氏;有其他正當理由。

實踐中,也有一些公民因回復祖姓、由他人撫養等原因,在父姓、母姓之外選取姓氏。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為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草案還明確:少數民族公民可以根據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選取姓氏。

B. 強行干涉婚姻自由會不會追究法律責任

你說的「強行」到了什麼程度?刑法第257條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回指用暴力手段干涉他人結婚答自由或離婚自由的行為。所謂暴力,是指對意圖結婚或離婚的人實行拳打腳踢、捆綁、禁閉、強搶等人身強制的方法。
司法解釋: 僅有干涉行為而沒有實施暴力的,不構成本罪;僅以暴力相威脅進行干涉的,也不構成本罪;暴力極為輕微的(如打一耳光),不能視為本罪的暴力行為,屬於一般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不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犯本罪的,告訴的才處理。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被害人要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才處理,不告訴不處理。‍
我想已經說明白了?

C. 婚姻法中如果父母干涉子女婚姻自由應該付那些法律責任

在來干涉婚姻自由方面,比較多的是自父母包辦子女的婚姻,或者強迫子女和不相愛的人結婚,或者阻止子女和相愛的人結婚。另外,也有一方強迫對方和自己結婚,或者是第三者干涉別人的婚姻自由。
婚姻法不僅禁止這些違法行為,還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婚姻法規定,凡是違反婚姻法的,得分別情況,依法予以行政處分或法律制裁。如果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自由,子女可向父母的工作單位、里弄或村、鄉政府組織提出,要求制止其父母的干涉行為。
有關的組織經過調查核實,應即向干涉者進行勸阻。勸阻不聽的,可給予行政處分。如果父母一意孤行,繼續進行破壞阻撓,男女雙方或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法律保護。對於採取暴力,如毆打、禁閉等手段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按照刑法第172條的規定,在被害人告訴以後,法院可對被告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引起被客人死亡的,依法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D. 法律規定對於干涉盜用什麼他人姓名行為應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 第來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源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4)干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享有姓名權的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E. 私自干涉他人工作構成什麼法律責任

一般情況下,應該屬於騷擾吧,是需要結合事情的具體性質來確定和判斷的,推薦可以去 法律咨詢貼吧中,去詢問,參考律師的結合事情的具體 分析結果呀

F. 侵害姓名權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侵害公民姓名權的行為有下述三種:

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現實生活中,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干涉他人決定姓名;二是干涉他人使用姓名;三是干涉他人改變自己的姓名。

盜用他人姓名這是指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就擅自以他人的名義進行某種活動。如有的民辦學校自稱該校的名譽校長是費孝通,而費老根本就不知有這么個學校,更未擔任其名譽校長。盜用他人姓名往往是出於抬高自己身價、聲譽的動機,或為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冒用他人姓名這是指使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的行為。如謊稱自己是某人,並以其名義上學、徵婚等。冒用他人姓名與盜用他人姓名不同,盜用他人姓名者並不妄稱自己就是某人,而只是以他人的名義進行活動;冒用他人姓名則是以假充真,直接冒充其身份。

關於侵害姓名權的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責任形式。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處於繼續狀態時,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致受害人的人格受損,造成不良影響時,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以適當的方式在不良影響所及的范圍內,為其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受害人還可要求侵權人以適當的方式向自己承認錯誤、賠禮道歉。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時,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亦即對精神損害予以物質賠償。

G. 干涉土地承包經營權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條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版權的,應權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五十四條規定: 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按照 上述規定,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一定要返還土地。

H. 拒絕阻撓干涉開展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回國食品安全答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拒絕、阻撓、干涉有關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檢查、事故調查處理、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停產停業,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I. 法律規定對於干涉盜用和什麼他人姓名的行為應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任何干涉、盜用、假冒他人姓名的行為,都構成侵犯姓名權的行為,回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為侵犯答姓名權的人,往往都抱有某種利己的、違背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目的,也極易給權利人造成某種影響和損失。

《民法通則》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1、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2、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9)干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J. 離婚後如果一方干涉對方生活將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針對你前妻這樣的行為,如果對你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你可以搜集證據後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情節嚴重的,可能會侵犯你的名譽權,構成刑事犯罪,你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熱點內容
公司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12:23:02 瀏覽:40
城鄉清潔條例 發布:2025-10-13 12:11:25 瀏覽:697
廣東省東莞勞動法 發布:2025-10-13 12:11:20 瀏覽:310
如何正確理解法治理念 發布:2025-10-13 12:10:43 瀏覽:778
新婚姻法對軍婚規定 發布:2025-10-13 12:01:27 瀏覽:502
黨建網黨內規章 發布:2025-10-13 11:59:45 瀏覽:530
損害賠償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10-13 11:59:08 瀏覽:190
2014刑法學形成性考核冊 發布:2025-10-13 11:57:36 瀏覽:405
寶山法院案號 發布:2025-10-13 11:57:29 瀏覽:18
海商法與三公約之比較 發布:2025-10-13 11:57:29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