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示有法律效力

公示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02 23:35:05

❶ 事業單位的公示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到擬錄用人員公示後,除非該擬錄用人員存在著用人單位不了解的不符合回錄用條件,答被別人舉報並經查實之外,招聘機關不允許取消擬錄用人員的錄用。
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應該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辦法等相關規定,一切招錄招聘程序都必須嚴格按招聘辦法進行。

另外,在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時,應該會有一份詳細的招聘簡章,招聘簡章是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辦法等相關規定來制定的,簡章具有法律效力。

按理來說,到了已經公示擬錄用人員名單這個地步的話,人事部門不會也不太可能反悔重新招聘工作人員,畢竟這要冒很巨大的風險。或許這位兄弟你聽錯了或者是了解錯誤了。

當然,如果人事部門真的反悔重新搞招聘的話,你可以採取到同級人民政府或者更高一級人事部門上訪的形式進行舉報,也可以向同級或更高一級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當然,現在網路這么發達,你也可以在網上發帖提高影響力,以達到社會輿論監督的目的。

了解一點,如不滿意,參照其他兄弟的回答,望採用。。。。

❷ 在報紙上的公告有法律效力嗎

是具有法來律效力的。根據《中華人民源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一百三十八條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2)公示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公告送達應當說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

2、公告送達傳票,應當說明出庭的時間和地點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當事人有權上訴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3、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不適用公告送達

❸ 公司公告有法律效力嗎

公司公告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公告內容有沒有違反法律相關規定,如果遵守法律相關規定,公司也是合法注冊的公司,那公司公告是有法律效力的。

公告,是指政府、團體對重大事件當眾正式公布或者公開宣告,宣布。

國務院2012年4月16日發布、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對公告的使用表述為:「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其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公布依據政策、法令採取的重大行動等;二是向國內外宣布法定事項,公布依據法律規定告知國內外的有關重要規定和重大行動等。

主要特點發文權力的限制性由於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項和法定事項,發文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范圍之內。

(3)公示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發文權力的限制性

由於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項和法定事項,發文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范圍之內。

具體說,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行政領導機關,某些法定機關,如稅務局、海關、鐵路局、人民銀行、檢察院、法院等,有制發公告的權力。其他地方行政機關,一般不能發布公告。黨團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不能發布公告。

2、發布范圍的廣泛性

公告是向「國內外」發布重要事項和法定事項的公文,其信息傳達范圍有時是全國,有時是全世界。譬如,中國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一方面確立他們在我國科學界學術帶頭人地位,一方面盡力為他們爭取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

這樣的公告肯定會在世界科學界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有關部門還曾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國名酒和中國優質酒的品牌、商標和生產企業,已便消費者能認清名牌。

3、題材的重大性

公告的題材,必須是能在國際國內產生一定影響的重要事項,或者依法必須向社會公布的法定事項。公告的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權力部門的威嚴,既要能夠將有關信息和政策公諸於眾,又要考慮在國內國際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

一般性的決定、指示、通知的內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發布,因為它們很難具有全國和國際性的意義。

4、內容和傳播方式的新聞性

公告還有一定的新聞性特點。所謂新聞,就是對新近發生的、群眾關心的、應知而未知的事實的報道。公告的內容,都是新近的、群眾應知而未知的事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聞的特點。公告的發布形式也有新聞性特徵,它一般不用紅頭文件的方式傳播,而是在報刊上公開刊登。

❹ 公告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視為送達

❺ 公示屬於法律還是法規

都不是
既不是法律,也不是法規
法律是人大頒布、法規是國務院頒布

❻ 公司如何公示規章制度才有法律效力

案例:姜某與某公司勞動糾紛案

姜某是某公司業務員,平時對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真負責,每月總是很好地完成公司規定的目標任務。2009年3月18日,姜某和客戶洽談業務時發生爭吵。事後,公司根據內部規章制度,要求姜某交納罰款200元。姜某未按時交納罰款,公司以其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於2009年4月1日向姜某下發了書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姜某認為公司從未告知其該規章制度,於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撤銷解除勞動合同決定。仲裁委認為,該公司在規章制度訂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經過職工代表大會的討論通過,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該規定對姜某不發生效力,遂裁決:撤銷該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勞動合同的決定。

律師點評: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若認為職工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至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單位必須依法制定明確、具體的規章制度;二是單位必須將相關的規章制度書面告知勞動者或公示。案例中,該公司在規章制度訂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經過職工代表大會的討論通過,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該規定對姜某不發生效力。仲裁委遂裁決撤銷該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勞動合同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❼ 政府公示的內容是否有法律效力

當然有法律效力。

❽ 政府公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請詳細點說明

在政府職權內的公示,應當具有法律效力;超越許可權的公示,不具備法律效力。

❾ 公示的法律效力

報紙上的公告是否具有法抄律效力,要區分公告的類型以及法律是否有相關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需要向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的的,可以採取公告的方式送達,公告時,可以採取在報紙上公告的方式實施,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三十八條 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熱點內容
合作社會法 發布:2025-05-05 05:25:32 瀏覽:702
新編經濟法第四版法務研議 發布:2025-05-05 05:17:27 瀏覽:814
公司發起人法律 發布:2025-05-05 05:16:57 瀏覽:204
民法典對建築公司的影響 發布:2025-05-05 05:16:03 瀏覽:253
神木法院直播 發布:2025-05-05 05:10:23 瀏覽:59
拍賣法院違約 發布:2025-05-05 05:09:44 瀏覽:557
法治教育第一課 發布:2025-05-05 05:04:22 瀏覽:214
立法三聖 發布:2025-05-05 05:03:04 瀏覽:766
後勤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5 04:54:00 瀏覽:974
商會商務運作條例 發布:2025-05-05 04:44:47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