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安然事件涉及的審計法律責任

安然事件涉及的審計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3 04:10:10

A. 關於安然事件的審計分析 由於題目太長請大家百度一下事件

1.事務所擁有底稿的所有權
2.客觀 誠信 自我評價威脅
3.內部控制是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內證財務報告的容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環境設定了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基調,影響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態度。良好的控制環境是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基礎。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舞弊和錯誤是被審計單位治理層和管理層的責任。然後從對誠信和道德觀念的溝通和落實、對勝任能力的重視、治理層的參與程度、管理層的理念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及職權與責任的分配、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6個方面,展開寫一點就行了
4.負責的有安然、安達信、美國政府監察部門,然後自己吹一點,我懶得打了

B. 站在被審計的立場上評價被審計單位在安然事件中的會計責任

審計報告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話,是關於審計責任和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責任的。
通俗點講,安然事件就是被審計單位出於某種故意做了錯事,審計師主觀故意幫忙掩蓋了錯誤,結果錯誤最後還是被發現了。
站在被審計單位的立場上就是被審計單位不應當做錯事,也就是不應當用會計語言掩飾或假造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資產狀況。
主要還是不太清楚你在問什麼。。。

C. 談談安然事件給你的啟示,從法律責任方面談談

安然事件對今天的審計有哪些啟示:
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
一定要嚴格遵守審計職業道德准則
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要嚴守對報表使用者負責的態度

D. 站在被審計的立場上評價被審計單位在安然事件中的會計責任

審計報告復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話,是關制於審計責任和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責任的。
通俗點講,安然事件就是被審計單位出於某種故意做了錯事,審計師主觀故意幫忙掩蓋了錯誤,結果錯誤最後還是被發現了。
站在被審計單位的立場上就是被審計單位不應當做錯事,也就是不應當用會計語言掩飾或假造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資產狀況。
主要還是不太清楚你在問什麼。。。

E. 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安然事件

安然事件,是指2001年發生在美國的安然公司破產案。安然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名列《財富》雜志"美國500強"的第七名,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該案成為美國歷史上企業第二大破產案。

F. 安然事件給美國會計行業監管帶來什麼影響

樓上那位兄弟的答案雖然長,不過一看便知是復制的...

安然事件的發生主要源於上版市公司內控的缺陷(管理層舞弊權,管理層嚴重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以及為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與其聯合造假.安然事件使得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瞬間倒閉,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相應變為如今的全球四大.
安然事件給美國會計行業帶來的影響,簡單地說,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是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安然事件之所以發生,與安然公司的管理層凌駕於內控之上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安然事件後,美國頒布了相應的法案,即薩奧法案(這個法案是對會計行業監管帶來的最主要影響,相關內容網路一下應該能找到許多).薩奧法案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的利益(2)是對會計師事務所及審計行業的影響.安然事件後,其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更加重視風險控制.審計行業的基本方法也由以前的制度基礎審計轉變為現在的風險導向審計.我們現在正是按照風險審計導向的要求來完成審計工作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議搜索更多關於薩奧法案的信息.

G. 安然事件中,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上市公司法人、企業財務負責人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都是核心人物,關注網上的評論,因為他們不按中國法律受到處罰哈

H.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六章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審計法律責任(legal liability) 廣義的審計法律責任,是指與審計有關的各種法律責任的總稱。審計責任原來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隨著國家法律環境的完備和審計業務的發展,逐漸得以法律化,即成為法律責任。 中國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與傳統的審計責任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審計監督活動中發生的有關法律責任。這里所指的審計法律責任,是國家審計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國家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一是違反審計法的法律責任;二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這兩類違法行為的主體主要是被審計單位以及直接責任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做出處理、處罰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提出予以行政處分的建議,對於構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它是國家審計的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是在國家審計監督過程中發生的與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密切相關的法律責任;②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相關當事人是法律責任的主體,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和國家審計人員;③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根據審計法的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有四種表現形式:(1)被審計單位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2)被審計單位拒絕、阻礙審計檢查;(3)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4)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對於(1)和(2)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審計機關有權直接追究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法》第41條明確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對於(3)和(4)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根據 《審計法》 第42條第1款、第43條第1款規定:"審計機關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的,有權予以制止。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的,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有權予以制止,或者申請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雖然以上兩條規定沒有明確指出追究法律責任,但可以比照《審計法》第41條規定 辦理,審計機關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因為(3)、(4)兩種行為可以認定是拒絕、阻礙檢查的行為;同時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行政處罰,這兩種處罰是追究被審計單位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此外,還應對直接責任人追究行政責任以至刑事責任。

目前為止,中國法律未就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從相關法律法規中能夠推斷適用的是過錯原則。中國1993年頒布的 《注冊會計師法》 第42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只有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存在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亦即存在「過錯」的行為,才可以考慮事務所承擔民事責任問題。因此,《注冊會計師法》對會計師的專業判斷提出了「明知」和「應知」的要求。如果會計師「明知」違法而為之,或者「應知」違法而為之,都屬於第42條規定的「違反本法規定」,從而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會計師嚴格遵循審計准則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真實的審計報告,即使出具的審計意見與實際不符,也不影響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只有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循或沒有嚴格遵循獨立審計准則,未盡應有的職業謹慎或注意義務,主觀上故意或過失地出具了與實際不相符的審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才對此承擔責任。「換言之,以是否嚴格遵循了獨立審計准則為判斷注冊會計師主觀有無過錯的標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前提條件,其歸責原則應為過錯責任。」《注冊會計師法》 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第70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業務報告,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表明立法者已經考慮將過錯原則寫進 《注冊會計師法》 ,這樣受害人向注冊會計師索賠必須證明後者主觀上有過錯。由此可見,中國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採取過錯責任原則。本人認為,在剛導入審計法律責任制度時,應統一實行過錯責任原則,等時機成熟,再修改法律,統一實行過錯推定原則。畢竟在中國,會計職業發展時間還不長,會計師成長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不能盲目與國際接軌。由於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特性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廣泛性,注冊會計師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較為復雜,未來中國還可建立以推定過錯責任為主,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為輔的歸責原則體系。

I.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所規定的審計法律責任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 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 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採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穩定社會法治與德治 發布:2025-05-05 14:00:22 瀏覽:848
食碘條例 發布:2025-05-05 13:59:37 瀏覽:902
勞動法的工資拖欠標准 發布:2025-05-05 13:56:46 瀏覽:986
民法上的抵消權 發布:2025-05-05 13:55:58 瀏覽:835
上海條例自由貿易試驗區 發布:2025-05-05 13:28:33 瀏覽:496
刑法法則 發布:2025-05-05 13:22:18 瀏覽:804
松原律師咨詢 發布:2025-05-05 13:19:16 瀏覽:818
請法律顧問可以免費做哪些 發布:2025-05-05 13:18:05 瀏覽:158
行政法主體多元化趨勢 發布:2025-05-05 13:07:04 瀏覽:58
法院多少號 發布:2025-05-05 12:59:42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