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阿里巴巴實施了哪些法律責任

阿里巴巴實施了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3 16:10:23

『壹』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實行三件起批

是商家自己設定的,可以一件,也可以三件,也可以更多,分等級的,可以設置三個不同區間,買的越多越優惠,三件起批的可能單買利潤低吧

『貳』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是什麼意思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的意思就是說,比如你在淘寶上買東西,只能選擇支付寶,而不能選擇微信支付,如果你在網上開店,如果選擇了在美團上開店,就不能選擇在餓了上開店,實際上就是壟斷

『叄』 總結阿里巴巴實施了哪些經營戰略

記住在中國是無商不騙,兼騙多樣。阿巴與鵝訊即是其傑出代表。鵝訊以騙消費者為主;阿巴以騙加盟商為原則。都不是什麼好鳥~!

『肆』 阿里巴巴是如何成功實施電子商務的,該企業採用了哪些成功的措施你如何評價

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它開創了國內網上購銷市場,讓千萬買賣可以通過網路實現。

『伍』 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立案調查,這一舉措有何意義

2020年12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阿里巴巴在其官方微博針對“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一事發布公告回應:將會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進行調查。

得到社會熱烈反響和廣泛支持。可見,反壟斷已成為關系全局的緊迫議題。 在2020年12月24日對於對阿里巴巴立案調查,也是展現出了對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具有重大意義。除此之外,還展現出了現在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這就是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立案調查這一舉措的另外一個重大意義。


『陸』 人民日報評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一事,阿里巴巴又犯了什麼事

官方消息就是: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壟斷這種行為其實是非常可怕的,其中最可怕的因素就是讓人起初感受良好,可是最後又高額的付出代價。

網路壟斷的基本套路就是:先高額補貼、再壟斷市場、最後提價收割。

結束語:幸虧這次大家都清醒的非常早,壟斷行為必定會被大家所抵制。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還有其他什麼想法,歡迎發表在評論區中。

『柒』 人民日報再評阿里巴巴被調查,大型網購平台需要具備什麼責任感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因二取一等涉嫌壟斷行為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查處。此舉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發展平台經濟的思考。

事實上,互聯網行業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反壟斷法之外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網路經濟的治理規則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新課題。為了新的產業形態和新的產業平台,我們的監管一直非常謹慎。但互聯網公司也需要守法。2008年實施的《反壟斷法》對國內外投資者、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中型企業、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雖然平台經濟領域的競爭呈現出多邊市場、動態競爭、跨境競爭、網路效應等新特點,但反壟斷法律法規的本質和本質仍然適用。要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完善法律法規,為平台經濟發展營造透明。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完善互聯網領域的監管,加強反壟斷監管,這是為了確保行業競爭的有效性,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捌』 阿里巴巴的實施細則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哪四大類

一、股權結構的隱患

從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權結構來看,雅虎和軟銀分別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

從股權比例構成看,雅虎持有集團公司39%股權,集團公司占網路公司83%股權,雅虎間接持股32.37%,認購1.2%,共持股33.57%;軟銀持有集團公司29.3%,通過集團間接持有公司股權比例為24.32%;兩家合計57.89%。雅虎、軟銀通過阿里巴巴上市可直接獲利數十億美元,所以,雅虎和軟銀是更大的贏家。

那麼,阿里巴巴是中國企業么?阿里巴巴IPO的成功,確實牽動了業內和國人的神經。在國際資本、媒體、業界和公眾對於中國互聯網概念的激情熱捧背後,理性驅使我們自問:阿里巴巴是中國的企業么?從阿里巴巴集團注冊地看是開曼群島,在法律上屬於純外資企業。從股權構成比例看,美國雅虎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33.57%;日本軟銀持股24.31%,是第二大股東;兩家合計持股將近60%。中國公民作為創業者和管理層共持股12.79%,加上公司所有員工股權,大概共26.31%。這樣,在所有權上,阿里巴巴的確也不是中國企業,只是由中國公民創辦的在國內經營的外資企業。因此,當微軟舉牌收購雅虎時,我們最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潛在控制權問題。

進一步的問題是,阿里巴巴為什麼會選擇開曼群島注冊而不是在國內注冊?這恐怕與我們早期的外資優惠政策(在一定意義上,對外資的優惠就是對內資的歧視)有關。創業者創業的目的一是創業,二是發展、盈利。企業家利用內外資政策差異合法降低創業成本或經營成本(或者規避歧視)似乎也無可厚非。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公民創業者留在國內而不是相反?什麼樣的激勵政策有利於國內創業?國內公民創辦的企業,為什麼外資成為第一大股東而不是國內機構或國內公民?

從阿里巴巴的發展歷程看,國內創業者缺乏的並不是創新能力,而是創業資本,而國內金融系統的缺陷,就在於恰恰不能給予創業者以資金支持。我們只能歸結為國內金融業發展滯後,風險投資起步較晚,國內缺乏對創業者扶持的環境。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觀政策環境下,我們如何在相關制度、產業政策、融資規則及具體實施細則上去落實,營造出有利於具有創新能力有創業意願的創業者的創新環境?

二、對馬雲的過度崇拜

可以說,馬雲本人具有超強演說能力,阿里巴巴員工對馬雲十分崇拜。崇拜正常,但是一旦這種崇拜超過了一個限度,形成過度崇拜,那麼就有可能出問題了。

我們試圖提出一些假想問題:離開了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是什麼樣子?

馬雲何時退休?會像宏基電腦的施振榮那樣在六十歲全身而退嗎?會像微軟的蓋茨那樣專心自己的研究或者自己的基金會嗎?阿里巴巴是依靠組織在運行,還是由馬雲一個人的力量在推動?

誰來制約馬雲不妥的言行呢?若干年前的馬雲談到B2C和C2C的時候絲毫不心動,在論壇上還試圖說服8848創始人王峻濤、譚智相信B2C和C2C沒有前途。互聯網似乎和馬雲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去做自己原先最不看好的事情。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馬雲感慨說,主要是形勢的變化太快了,他只能與時俱進。既然B2B在中國能夠成功,他想在大環境改變的形勢下再試試C2C,對於2003年新進入的C2C領域,馬雲這樣解釋。

還記得在2006年度渠道大會上,身兼阿里巴巴CEO與雅虎中國總經理的馬雲鼓動說,「阿里巴巴與雅虎中國將結合各自產品,打造一條產值以1000億計的上下游產業鏈,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電子商務服務。同時在未來3年內,將阿里巴巴與雅虎中國打造成為營收過100億元的企業,為社會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不但阿里巴巴與雅虎中國要實現100億元收入,作為渠道夥伴未來也同樣要實現100億元收入。」而如今,眾所周知,雅虎中國並沒有走出自己的困境。

再比如,在第四屆中國網商大會上,馬雲宣稱阿里巴巴接下來在3到5年內,將斥資100億用於建設電子商務產業鏈,以改善外部環境。然而,我們不得而知,這100億元資金從何而來?現在投入到哪裡了?取得了哪些顯著的效果?

三、快速擴張中的協同力問題

阿里巴巴在1999年開創了B2B交易平台;2003年通過淘寶網滲透C2C,進而今年推出B2C,隨後推出的第三方電子支付方式??支付寶;2005年與雅虎迷霧般地並購,搶佔一個新的制高點;2007年先後推出阿里軟體、取得香港成功上市、發布阿里媽媽;2008年與英特爾合作推出針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商用電腦,尤其是從6月1日起,中國雅虎和口碑網開始整合,合並成立雅虎口碑公司,公司未來發展重點是基於生活服務的電子商務、社區和通訊等業務。

不可否認,阿里巴巴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眾多問題:

各個分支機構之間如何協同合作?都在做軟體開發,如何共享知識?都在做市場開發與客戶服務,如何共享客戶資源,避免重復投入?

人員突破萬人之後,組織結構不斷擴大,阿里巴巴組織的官僚化傾向也在逐步形成,如何避免最高戰略層被日常事務纏身?如何避免高層領導對新生事物的熟視無睹,導致決策滯後?

特別是,如何保障機構龐大之後,阿里巴巴的文化不被新進人員稀釋掉,或者被外來文化同化掉?也許,這種隱憂是阿里巴巴最為致命的毒瘤。

四、治理結構的硬傷

IPO本身對公司發展既有好處也有風險。通過IPO,公司可以募集資金,增加流通性,樹立品牌知名度,回報個人和風險投資;但也存在費用高,管理層壓力增大,失去控制權的風險。對於創業者,保持對公司發展戰略、方向的控制權至關重要,其方式一般是佔有公司較大股權比例或者通過契約安排,但主要是通過佔有較大股權比例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

從上面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看,管理層的股權比例較小,阿里巴巴管理層選擇的是股東協議安排來保證管理層在一定條件下對公司的控制權。從管理層角度看,阿里巴巴IPO時機似乎並不成熟。

那麼,阿里巴巴網路公司上市的真正的推動力是什麼?曾引起不少人推測:融資、回報風險資本、迫於大股東壓力,業務擴張等等。

馬雲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我們不缺錢,上市一定不為錢。」馬雲的意思很明顯,不是為了融資而融資。這樣理解的話,就是對外界猜測缺錢的否定。在阿里巴巴與雅虎聯姻過程中,大部分風險資本已經退出,只有雅虎和軟銀兩大股東。雅虎是戰略合並後成為一大股東的,前期進入的風險資本目前只有軟銀,軟銀在此次IPO中並沒有大量拋售股權。如此看來,回報風險資本的觀點似乎也很難成立。

至於迫於大股東壓力的觀點,有人以阿里巴巴IPO馬雲淪為看客,雅虎、軟銀是大贏家來佐證。如果單從上市獲利角度看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沒有確切證據。公開資料招股說明書中所得款用途也許能提供一種較為可信的答案。招股說明書中《未來計劃及所得款用途部分》所得款用途分配如下:60%所得款凈額用作策略性收購及業務發展措施,包括:收購其他公司及業務,發展或收購完善公司技術平台的技術,發展聯盟關系;20%所得款用於發展現有業務;10%用於購買設備及技術;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透過未來資金分配結構,基本可以確定,阿里巴巴IPO的推動力主要是來自業務方面的壓力和擴張戰略。

可以推測,阿里巴巴也許已經有自己的國際化發展戰略,IPO也許是阿里巴巴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至於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後,阿里巴巴高管能否保持對公司的控制力,在參與國際資本運作以及國際資本運作後而不至於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淪為職業經理人,也許是上市後阿里巴巴高管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玖』 阿里巴巴所實行的福利政策有哪些

雙休、加班福利、工作加薪制、股權激勵制度、冬天取暖費等

『拾』 阿里巴巴是如何成功實施電子商務的

在初級階段,阿里巴巴鼓勵中小企業免費加入,體現了網上交易市場的開放性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以後隨著電子商務技術的普及,阿里巴巴再逐步提高自身的技術壁壘,要求進入網上交易市場的企業必須獲得一定的資格。這個資格就是企業內部必須先有一套合格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並且這套系統能與外部信息流無縫對接,從而實現企業生產、采購、銷售全過程的整合信息化。網上交易市場准入規則的設定必須遵循由低至高的規律,才不會把客戶都嚇跑。
阿里巴巴建立各類輔助服務項目實現網站的增值和廣告收益。網上交易市場可以提供政策法規、關稅、報關、商檢、航運、保險、進出口業務、外匯換算等咨詢代理服務,豐富市場中介功能,實現網站增值收益。
阿里巴巴將市場機會定位於中小企業。我國是一個正在高速成長的市場,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分布廣泛,潛力巨大,成長迅速,是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力量。我國中小企業所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已佔整個社會工業總產值的60%,利潤也佔到40%。由於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中小企業反應迅速,行動靈敏,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我國85%在網上經商的都是中小企業,這同美國網站以大企業為主有別,那裡是成熟的市場,大企業佔主導地位。在中國,要想在電子商務領域有所突破,就不能完全照搬歐美的做法,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抓住了中小企業,大企業自然就會來了。因為大企業都是靠中小企業養活的!正如阿里巴巴定位在為小公司或小批發商提供服務上。正是這種戰略,使阿里巴巴迅速發展成有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千上萬的商人買賣各種商品的大市場。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主要個於B2B的信息流,是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的第三方平台提供商。阿里巴巴實行會員制度,主要展開「誠信通」會員和「中國供應商」會員有償服務。會員可以通過網站閱讀行業新聞,了解行業市場動態,及時掌握同求狀況,查詢和發布供求消息。會員采購商和供應商通過阿狸爸爸網站進行自由供需對接,達成企業間的合作與貿易。阿里巴巴作為平台提供者不介入會員企業間的交易行為。阿里巴巴網站分為中文、國際(英文)和日文網站。後增加淘寶網和支付寶網站,共5個站點。

熱點內容
法院判決錘 發布:2025-10-13 04:03:30 瀏覽:276
社會企業慈善法 發布:2025-10-13 03:51:56 瀏覽:468
外國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13 03:42:02 瀏覽:654
民事訴訟法解釋102條 發布:2025-10-13 03:28:45 瀏覽:205
法治要公正 發布:2025-10-13 03:27:12 瀏覽:507
剛換工作就懷孕了有沒有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10-13 03:26:37 瀏覽:374
刑法完善論 發布:2025-10-13 03:21:11 瀏覽:789
通州人民法院立案 發布:2025-10-13 03:19:30 瀏覽:71
運輸公司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3 03:16:32 瀏覽:532
刑法高分突破講義 發布:2025-10-13 03:16:31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