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煤礦的法律責任
1. 關於煤炭經營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關於煤炭經營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煤炭法》和《煤炭經營監管辦法》兩部。回
一、 《中華答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1996年8月29日通過,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修改。
二、《煤炭經營監管辦法》2014年7月30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辦公會討論通過,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2. 談談你對煤炭生產違法行為、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96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煤炭資源,規范煤炭生產、經營活動,促進和保障煤炭行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煤炭生產、經營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煤炭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煤炭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第四條 國家對煤炭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的方針。
第五條 國家依法保護煤炭資源,禁止任何亂采、濫挖破壞煤炭資源的行為。
第六條 國家保護依法投資開發煤炭資源的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國家保障國有煤礦的健康發展。
國家對鄉鎮煤礦採取扶持、改造、整頓、聯合、提高的方針,實行正規合理開發和有序發展。
第七條 煤礦企業必須堅待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的責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煤礦企業必須採取措施加強勞動保護,保障煤礦職工的安全和健康。國家對煤礦井下作業的職工採取特殊保護措施。
第九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在開發利用煤炭資源過程中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煤礦企業應當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第十條 國家維護煤礦礦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保護煤礦企業設施。
第十一條 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應當遵守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二條 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依法負責全國煤炭行業的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煤炭行業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煤炭行業的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 煤炭礦務局是國有煤礦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礦務局和其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煤礦企業、煤炭經營企業依法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第二章 煤炭生產開發規劃與煤礦建設
第十四條 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勘查規劃編制全國煤炭資源勘查規劃。
第十五條 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規定的煤炭資源,組織編制和實施煤炭生產開發規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規定的煤炭資源,組織編制和實施本地區煤炭生產開發規劃,並報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 煤炭生產開發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十七條 國家制定優惠政策,支持煤炭工業發展,促進煤礦建設。
煤礦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煤炭生產開發規劃和煤炭產業政策。
第十八條 開辦煤礦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煤礦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開采方案;
(二)有計劃開採的礦區范圍、開采范圍和資源綜合利用方案;
(三)有開采所需的地質、測量、水文資料和其他資料;
(四)有符合煤礦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要求的礦山設計;
(五)有合理的煤礦礦井生產規模和與其相適應的資金、設備和技術人員;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九條 開辦煤礦企業,必須依法向煤炭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依照本法規定的條件和國務院規定的分級管理的許可權審查批准。
審查批准煤礦企業,須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其開采范圍和資源綜合利用方案進行復核並簽署意見。
經批准開辦的煤礦企業,憑批准文件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
第二十條 煤礦建設使用土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攻法規的規定辦理。徵用土地的,應當依法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做好遷移居民的安置工作。
煤礦建設應當貫徹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
地方人民政府對煤礦建設依法使用土地和遷移居民,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
第二十一條 煤礦建設應當堅持煤炭開發與環境治理同步進行。煤礦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
第三章 煤炭生產與煤礦安全
第二十二條 煤礦投入生產前,煤礦企業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向煤炭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煤炭生產許可證,由煤炭管理部門對其實際生產條件和安全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發給煤炭生產許可證。
未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煤炭生產。
第二十三條 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
(二)礦井生產系統符合國家規定的煤礦安全規程;
(三)礦長經依法培訓合格,取得礦長資格證書;
(四)特種作業人員經依法培訓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書;
(五)井上、井下、礦內、礦外調度通訊暢通;
(六)有實測的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採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
(七)有竣工驗收合格的保障煤礦生產安全的設施和環境保護設施;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負責下列煤礦企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
(一)國務院和依法應當由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審查批准開辦的煤礦企業。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煤礦企業。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負責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煤礦企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可以授權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負責煤炭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條 煤炭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機關,負責對煤炭生產許可證的監督管理。
依法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的煤礦企業不得將其煤炭生產許可證轉讓或者出租給他人。
第二十六條 在同一開采范圍內不得重復頒發煤炭生產許可證。
煤炭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限屆滿或者經批准開采范圍內的煤炭資源已經枯竭的,其煤炭生產許可證由發證機關予以注銷並公告。
煤礦企業的生產條件和安全條件發生變化,經核查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其煤炭生產許可證由發證機關予以吊銷並公告。
第二十七條 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制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製定本地區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
第二十八條 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特殊煤種或者稀缺煤種,國家實行保護性開采。
第二十九條 開採煤炭資源必須符合煤礦開采規程,遵守合理的開采順序,達到規定的煤炭資源回採率。
煤炭資源回採率由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根據不同的資源和開采條件確定。
國家鼓勵煤礦企業進行復采或者開采邊角殘煤和極薄煤。
第三十條 煤礦企業應當加強煤炭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和管理。煤炭產品質量應當按照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分等論級。
第三十一條 煤炭生產應當依法在批準的開采范圍內進行,不得超越批準的開采范圍越界、越層開采。
采礦作業不得擅自開采保安煤柱,不得採用可能危及相鄰煤礦生產安全的決水、爆破、貫通巷道等危險方法。
第三十二條 因開採煤炭壓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損,由采礦者負責進行復墾,恢復到可供利用的狀態;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三條 關閉煤礦和報廢礦井,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四條 國家建立煤礦企業積累煤礦衰老期轉產資金的制度。
國家鼓勵和扶持煤礦企業發展多種經營。
第三十五條 國家提倡和支持煤礦企業和其他企業發展煤電聯產、煉焦、煤化工、煤建材等,進行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國家鼓勵煤礦企業發展煤炭冼選加工,綜合開發利用煤層氣、煤矸石、煤泥、石煤和泥炭。
第三十六條 國家發展和推廣潔凈煤技術。
國家採取措施取締土法煉焦。禁止新建土法煉焦窯爐;現有的土法煉焦限期改造。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煤炭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八條 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實行礦務局長、礦長負責制。
第三十九條 礦務局長、礦長及煤礦企業的其他主要負責人必須遵守有關礦山安全的法律、法規和煤炭行業安全規章、規程,加強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傷亡和其他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第四十條 煤礦企業應當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不得上崗作業。
煤礦企業職工必須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煤炭行業規章、規程和企業規章制度。
第四十一條 在煤礦井下作業中,出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並無法排除的緊急情況時,作業現場負責人或者安全管理人員應當立即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並及時報告有關方面負責人。
第四十二條 煤礦企業工會發現企業行政方面違章指揮、強令職工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可能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有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煤礦企業行政方面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企業行政方面拒不處理的,工會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四十三條 煤礦企業必須為職工提供保障安全生產所需的勞動保護用品。
第四十四條 煤礦企業必須為煤礦井下作業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
第四十五條 煤礦企業使用的設備、器材、火工產品和安全儀器,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第四章 煤炭經營
第四十六條 依法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的煤礦企業,有權銷售本企業生產的煤炭。
第四十七條 設立煤炭經營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注冊資金;
(二)有固定的經營場所;
(三)有必要的設施和儲存煤炭的場地;
(四)有符合標準的計量和質量檢驗設備;
(五)符合國家對煤炭經營企業合理布局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四十八條 設立煤炭經營企業,須向國務院指定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提出申請由國務院指定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條件和國務院規定的分級管理的許可權進行資格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批准。申請人憑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煤炭經營。
第四十九條 煤炭經營企業從事煤炭經營,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改善服務,保障供應。禁止一切非法經營活動。
第五十條 煤炭經營應當減少中間環節和取消不合理的中間環節,提倡有條件的煤礦企業直銷。
煤炭用戶和煤炭銷區的煤炭經營企業有權直接從煤礦企業購進煤炭。在煤炭產區可以組成煤炭銷售、運輸服務機構,為中小煤礦辦理經銷、運輸業務。
禁止行政機關違反國家規定擅自設立煤炭供應的中間環節和額外加收費用。
第五十一條 從事煤炭運輸的車站、港口及其他運輸企業不得利用其掌握的運力作為參與煤炭經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手段。
第五十二條 國務院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對煤炭的銷售價格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十三條 煤礦企業和煤炭經營企業供應用戶的煤炭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質級相符,質價相符。用戶對煤炭質量有特殊耍求的,由供需雙方在煤炭購銷合同中約定。
煤礦企業和煤炭經營企業不得在煤炭中摻雜、摻假,以次充好。
第五十四條 煤礦企業和煤炭經營企業供應用戶的煤炭質量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或者不符合合同約定,或者質級不符、質價不符,給用戶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五十五條 煤礦企業、煤炭經營企業、運輸企業和煤炭用戶應當依照法律、國務院有關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供應、運輸和接卸煤炭。
運輸企業應當將承運的不同質量的煤炭分裝、分堆。
第五十六條 煤炭的進出口依照國務院的規定,實行統一管理。
具備條件的大型煤礦企業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依法許可,有權從事煤炭出口經營。
第五十七條 煤炭經營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制定。
第五章 煤礦礦區保護
第五十八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危害煤礦礦區的電力、通訊、水源、交通及其他生產設施。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擾亂煤礦礦區的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
第五十九條 對盜竊或者破壞煤礦礦區設施、器材及其他危及煤礦礦區安全的行為,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檢舉、控告。
第六十條 未經煤礦企業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在煤礦企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有效期間內在該土地上種植、養殖、取土或者修建建築物、構築物。
第六十一條 未經煤礦企業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佔用煤礦企業的鐵路專用線、專用道路、專用航道、專用碼頭、電力專用線、專用供水管路。
第六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需要在煤礦采區范圍內進行可能危及煤礦安全的作業時,應當經煤礦企業同意,報煤炭管理部門批准,並採取安全措施後,方可進行作業。
在煤礦礦區范圍內需耍建設公用工程或者其他工程的,有關單位應當事先與煤礦企業協商並達成協議後,方可施工。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六十三條 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對煤礦企業和煤炭經營企業執行煤炭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十四條 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熟悉煤炭法律、法規,掌握有關煤炭專業技術,公正廉潔,秉公執法。
第六十五條 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時,有權向煤礦企業、煤炭經營企業或者用戶了解有關執行煤炭法律、法規的情況,查閱有關資料,並有權進人現場進行檢查。
煤礦企業、煤炭經營企業和用戶對依法執行監督檢查任務的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提供方使。
第六十六條 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對煤礦企業和煤炭經營企業違反煤炭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耍求其依法改正。
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件。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未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擅自從事煤炭生產的,由煤炭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拒不停止生產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強制停產。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轉讓或者出租煤炭生產許可證的,由煤炭管理部門吊銷煤炭生產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開採煤炭資源未達到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規定的煤炭資源回採率的,由煤炭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達不到規定的回採率的,吊銷其煤炭生產許可證。
第七十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擅自開采保安煤柱或者採用危及相鄰煤礦生產安全的危險方法進行采礦作業的,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煤炭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作業,由煤炭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吊銷其煤炭生產許可證;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未經審查批准,擅自從事煤炭經營活動的,由負責審批的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在煤炭產品中摻雜、摻假,以次充好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可以依法吊銷煤炭生產許可證或者取消煤炭經營資格;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六十條的規定,未經煤礦企業同意,在煤礦企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有效期間內在該土地上修建建築物、構築物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動員拆除,拒不拆除的,責令拆除。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未經煤礦企業同意,佔用煤礦企業的鐵路專用線、專用道路、專用航道、專用碼頭、電力專用線、專用供水管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強制清除,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未採取安全措施,在煤礦采區范圍內進行危及煤礦安全作業的,由煤炭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作業,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阻礙煤礦建設,致使煤礦建設不能正常進行的;
(二)故意損壞煤礦礦區的電力、通訊、水源、交通及其他生產設施的;
(三)擾亂煤礦礦區秩序,致使生產、工作不能正常進行的;
(四)拒絕、阻礙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第七十七條 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煤礦企業頒發煤炭生產許可證或者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設立煤炭經營企業予以批準的,由其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並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迫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煤礦企業的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職工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九條 煤礦企業的管理人員對煤礦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予以消除,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煤炭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八十—條 本法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
刑法有關條款
第一百一十四條 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徙刑。
第一百八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由於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煤礦責任事故(一般事故)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你的問題太簡單,請問當事人在事故中是什麼身份、有什麼職責、是故意還是過失、造成什麼後果。
4.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專國煤屬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煤礦安全監察行政復議規定
煤礦用爆破器材管理規定
尾礦庫安全管理規定
國有煤礦瓦斯治理規定
國有煤礦瓦斯治理安全監察規定
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
開辦煤礦企業審批辦法一一
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
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
煤炭行政處罰辦法
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辦法
礦山安全監察員管理辦法
煤礦安全監察員培訓考核辦法
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暫行辦法
煤礦安全規程(摘要)
5. 違反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責任有哪些
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
6. 2017年最新的關於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來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法源律法規主要有:《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礦山安全法》《勞動法》《礦產資源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煤礦救護規程》《爆破安全規程》《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辦法》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7. 煤礦有哪些國家法律,法規,法令及政策方面的制度
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礦山版安全法》《勞權動法》《礦產資源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煤礦救護規程》《爆破安全規程》《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辦法》等。
8.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
題名
正題名: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
副題名及其它內說明題容名信息的漢語拼音: mei kuang an quan sheng chan fa lv fa gui hui bian
責任者
第一責任說明: 曹長武主編
其它責任說明: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編委會編
個人名稱: 曹長武
年代: 1937~
責任方式: 主編
個人名稱漢語拼音: cao chang wu
出版發行
出版地: 北京
出版者名稱: 中國標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分類號: D922.549
ISBN
ISBN: 978-7-5066-5121-9
定價: CNY85.00
載體形態
數量及單位: 621頁
尺寸或開本: 26cm
提要、文摘或全文: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綜合性法規政策三個部分,收集了涉及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的法規性文件共63件。曹長武 - 1937~,曾任職於山東電力研究院,全國煤炭及電力行業電廠化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著有《動力燃料測試技術》、《電力用煤採制化技術及其應用》、《環境保護》等
9. 關於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這是煤礦企業單位安全管理部門收集整理的檔案,另外還需要當地安檢部門下發文件法規政策信息。
建議本地的煤炭行業安全單位找一下,另外此類資料每年均需要更新!
10. 煤礦主體責任內容
煤礦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煤礦主要負責人(包括法定代表人、煤礦業主、實際控制人等)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嚴格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各煤炭生產企業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446號)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切實落實煤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二)健全完善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各煤礦必須按照標准化管理要求,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管理人員,完善安全辦公會議、隱患排查治理、領導幹部跟班帶班、安全生產管理獎懲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所有煤礦必須建立安全費用提取、安全質量標准化費用提取等制度,加大礦井安全設施設備的投入。
(三)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各煤礦必須加強入井人員的培訓教育,使日常培訓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全面提高煤礦職工的安全素質和識災抗災能力;加強裝備設施建設,做到教室、設施、師資、教材「四到位」;配備投影設備、音響設備;成立培訓中心,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建立職工安全培訓檔案,制定日常培訓計劃,專項培訓與日常培訓相結合。煤礦區隊(班組)長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環節,必須高度重視煤礦區隊(班組)長的培訓教育。
(四)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戰略。各煤礦要充分利用煤炭專業院校資源,培養煤礦專業的技術人員。培訓方式分脫產與半脫產,培訓時間分長期與短期。對采礦、地質、測量、瓦斯治理、水害防治、頂板管理、機電管理、採煤工藝、作業規程編制等專業技術人員實行不間斷培訓。同時,各煤礦要大力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引進戰略,盡快解決煤礦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問題。
(五)強化水害防治。各煤礦必須購置2台以上大功率探放水設備,每台鑽桿長度不少於60米;必須聘請水文地質專業機構進行全井田地面物探,查清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和采空區范圍;建立專職防治水機構、隊伍,防治水制度、探放水措施必須落實到位。受水患威脅嚴重的礦井,要配備水文地質、測量專業技術人員各不少於2人;必須實行鑽探、物探相結合的手段探水,積極購置先進的探放水設備;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搞好動態觀測和水害預報,採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六)加強「一通三防」管理。所有礦井必須徹底杜絕多頭掘進、串聯通風現象,必須做到風量充足,通風設施齊全,各採掘工作面、硐室等配風合理;必須安裝、使用、維護好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按規定設置各種感測器,並定期升級改造和調校,確保感測器數據准確、動作靈敏、運行穩定;瓦斯檢測必須使用安全監控系統、自動報警儀、人工檢測三結合;煤礦必須成立安全監控系統服務部,加強瓦斯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更換等方面的管理,保證瓦斯檢測系統的高效運轉。
(七)加強技改礦井施工管理。技改礦井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嚴格按照核定人數組織井下施工。嚴禁技改礦井邊技改邊生產。對技改方案中不用的井筒必須徹底關閉;非技改范圍內的巷道必須打上密閉牆,對密閉牆實行建檔編號管理制度。對利用密閉掩蓋生產、超層越界開采、事故隱患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煤礦,依法予以處罰。
(八)大力推進採煤工藝改革。各煤礦必須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安全狀況和資源回收率。所有煤礦必須採用正規的壁式採煤方法,井下巷道必須使用錨噴支護、工字鋼支護、U型鋼支護,採煤工作面必須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π型梁、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等先進支護工藝;所有巷道的高度和寬度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提高礦井防災抗災的能力;逐步取消多級絞車提升,推廣使用膠帶輸送機、刮板運輸機;淘汰落後的老式回採、以掘代採的採煤方式,消滅木支護、裸體巷道、爬行巷道。?
(九)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礦法定代表人(礦長)每月下井不得少於10次,生產、安全、機電副礦長和技術負責人每月下井不得少於15次。井下作業每班必須確保有礦長帶班。各煤礦每周必須組織「五職」礦長、各科室長、安全管理人員,對井下所有作業地點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發現的隱患要按「五定」(定標准、定時間、定人員、定措施、定責任)原則進行整改。嚴禁礦井超能力、超定員、超強度組織技改或生產。
(十)加強對整合煤礦的安全監管。濟源煤業、太行煤礦要將整合礦井納入本企業安全管理范圍,必須向整合礦井派出具備任職資格的礦長以及分管生產、安全、機電的副礦長和總工程師,配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統一標准、統一管理、統一考核。
二、政府是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主體,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煤礦安全生產
(一)各產煤鎮政府是所轄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主體。各產煤鎮政府必須對所轄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負責。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各產煤鎮分管領導對所轄煤礦安全監管工作負具體領導責任。嚴格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例會制度,分析所轄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研究制定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和方案,協調解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負責定期檢查指導所轄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打擊非法違法生產行為,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督促煤礦整改重大安全隱患;加強安全監管部門基礎建設。
(二)實行領導包礦駐礦責任制。不折不扣地執行市級領導包礦、鎮(濟源煤業、太行煤礦)領導駐礦制度。包礦、駐礦領導要認真履行職責,督促煤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依法依規技改或生產;監督煤礦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政策指令及隱患整改措施。
(三)建立煤礦安全工作例會制度。各產煤鎮、相關單位的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市煤炭管理部門要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煤礦安全工作例會,聽取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匯報,專題研究解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問題。各產煤鎮(濟源煤業、太行煤礦)要建立煤礦安全工作周例會制度,及時排查消除各種安全隱患。
(四)建立聯合執法機制。由市煤炭管理部門牽頭,每季度組織國土資源、公安、安全生產監管、電力等部門開展一次聯合執法行動,形成監管合力。各產煤鎮(濟源煤業、太行煤礦)每半月對煤礦進行一次深入檢查,全面掌握安全生產情況。通過檢查執法,嚴格落實政府安全監管責任,落實煤礦安全生產政策法規,嚴肅查處、打擊各種違法生產行為。
(五)建立重大安全隱患公示和台賬管理制度。深化煤礦隱患排查和治理,建立重大隱患排查公示、分類建檔、掛牌督辦、限期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市煤炭局、各產煤鎮(濟源煤業、太行煤礦)要不間斷對轄區煤礦進行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隱患列入台賬,隱患整改完畢銷號。
(六)建立礦井考核管理機制,對煤礦實行動態分類管理。建立煤礦「百分制」考核制度。考核內容包括:礦長管理、礦長入井帶班、技改工程進展、機電提升運輸設備管理、礦井防治水、礦井通風和安全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等礦井日常管理工作。並進行綜合考核排名,按季度通報。根據排名情況對煤礦進行動態分類管理。
(七)各產煤鎮政府(濟源煤業、太行煤礦)的監管責任。各產煤鎮政府(濟源煤業、太行煤礦)在落實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中,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責令書面檢查、通報批評、限期調離工作崗位等行政處理或者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