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企業的任命沒有法律效力嗎

企業的任命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01-04 19:49:35

Ⅰ 選舉和任命的法律效力有何區別

主體不同

Ⅱ 我在保險公司任職組訓,他們以培訓為由,和我簽訂了必須工作3年的協議,請問這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你簽的是就業復協議還是勞制動協議還是代理人協議?這性質不一樣。。
若不是就業協議,那應該是代理人協議,不受勞動法保護,與公司沒有僱傭關系,可以走人。
當然要看上面有沒有違約金,有的話就不好辦了。
不過這種事情完全可以和他們商量,也可以不賠償違約金。
另外,你提交辭呈之後30天以後再離開比較好。
如果只是簽了就業協議或是其他簡單的協議書就沒什麼關系。
以上僅個人觀點。

Ⅲ 聘任書是否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

聘書並不屬於書面勞動合同:一方面,本案聘書只是一個要約。勞動合同的成立需經過要約、承諾、簽約三個步驟。聘書屬於公司經過面試後,希望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單方意思表示,即要約。勞動者對此可以接受或要求修改相關內容,甚至也可以拒絕接受。接受則意味著承諾,雙方應當據此簽訂勞動合同。本案所缺少的恰恰是最後一步。另一方面,本案聘書不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現實中,如果聘書的內容具備了上述必備條款,勞動者也已經直接簽字認可,表明雙方對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協商一致,聘書因而轉化成勞動合同,具備勞動合同的效力;反之,要是未經勞動者直接簽字認可,則意味著尚未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本案中,公司對仲某所發聘書只對其工作崗位、工作報酬、聘期進行了說明,且只有公司單方蓋章,並沒有包含其他必備條款,也未經仲某簽字認可,故不能視為勞動合同。公司仍需向仲某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Ⅳ 公司對我免職的紅頭文件中沒有總經理簽名也沒有蓋公司的印章,而且時間也是錯誤的,這種文件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效,至少有公章。

Ⅳ 行政機關任命文件丟了,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一、行政機關的任命文件丟了。
按檔案管理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有原件存檔的,可以復印一份;
二、如果找不到了,原行政機關可以出具證明,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Ⅵ 公司高層領導口頭任命某人在一定時期管理某一特定車間。請問這種口頭任命具有法律效力

您說的法律效力復是什麼意思?公司在制內部口頭任命,只是公司的組織安排,是每個公司都有不同的組織任命方式,有的公司的用書面的,只是對公司的崗位的責任和權利的分配,即就是所謂的任命!大多數公司會對這種任命寫入組織結構中,也要根據公司的用人的穩定與否,公司正規與否有很大關系!

Ⅶ 法人是人嗎

法人不是人,是組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國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各國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徵,但其內容不盡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論,法人制度理論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理論基礎。

法人具有以下一般特徵:

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是一種集合體,是由法律賦予法律人格的組織集合體。

這是法人與自然人的根本區別。它可以是個人的集合體,也可以是財產的集合體。不以組織集合體名義出現在民事主體的,不能為法人。

二、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它可以以自己的名義,通過自己的行為享有和行使民事權利,設定和承擔民事義務。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三、依法獨立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

它有自己獨立的權益,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可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區別法人組織和其它組織的重要標志。《民法總則》第60條規定,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7)企業的任命沒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法人的具備條件:

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兩者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

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但在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3修訂)允許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

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總則》第58條規定,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一、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而成立。首先,法人的成立必須合法,其設立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 ,其組織機構、設立方案、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等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其次,法人的成立程序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或者必要的經費來源

法人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要獨立進行各種民事活動,獨立承擔民事活動的後果。因此,法人應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或能夠提供經費來源。這是其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物質基礎,也是其得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財產保障。

否則,法人無法進行各種民事活動。所謂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是指法人的財產或者經費應與法人的性質、規模等相適應。中國一些法律法規對有關法人的財產或者經費要求作了規定。

如《商業銀行法》第13條規定,設立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城市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農村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

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是法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物質基礎。因此,法人具備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是法人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基礎條件。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法人應該有自己的名稱,通過名稱的確定使自己與其他法人相區別。《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對企業名稱的組成、適用等作了規定。根據該規定,企業的名稱應依次由字型大小、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組成,並在企業名稱前冠以企業所在地省或者市或者縣行政區劃名稱。

企業名稱應當使用文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名稱可以同時適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企業使用外文名稱的,其外文名稱應當於中文名稱相一致,並報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可見,企業名稱不是可隨便確定而使用的。

作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等非企業法人的名稱,應與其活動范圍、活動內容等相適應。這類非企業法人的名稱,有的是國家直接命名而無須工商登記,如國家機關法人名稱;有的則應根據活動性質命名,並依法進行登記,如社會團體法人依法由民政部門登記。總之,每一個法人都應有自己的名稱。

法人是社會組織,法人的意思表示必須依法由法人組織機構來完成,每一個法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如股份有限公司法人的組織機構依法應由三部分組成:權力機構——股東大會;執行機構——董事會;監督機構——監事會。三部機構有機的構成公司法人的組織機構,代表公司進行相應的活動。如果沒有組織機構,就不能夠成為法人。

法人應有自己的場所。作為法人的場所,可以是自己所有的,也可以是租賃他人的。法人的場所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民法通則》規定自己的場所是法人應具備的條件,主要是為了交易安全和便於國家主管機關監督。

四、滿足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中的法人還需滿足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如中國《公司法》第十一條規定,設立公司必須依照公司法制定公司章程。再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社會團體的章程草案。

Ⅷ 事業單位口頭任命中隊長法律效力

看這個中隊長工資是否屬於國家財政支出,如果屬於則按照《公務員法》走流程。
不屬於國家財政支出,而是事業單位方便自己管理可以以口頭方式任命

Ⅸ 公司法人可不可以換

法定代表人抄可以變更。襲公司依據公司章程形成了任命新法定代表人的決議之後,即具有法律效力,新法定代表人取得法定代表人的資格,並產生法定代表人變更的法律效果。法定代表人變更後,還要依法辦理有關變更登記,雖然公司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手續不是法定代表人產生的必要條件,但是不進行變更登記對外不具有公示力。工商登記的法定代表人對外具有公示效力,如果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因公司代表權而產生外部爭議,應以工商登記為准。法定代表人變更的具體流程如下:1.領取《公司變更登記申請表》。2.變更營業執照,填寫公司變更表格,加蓋公章,整理章程修正案、股東會決議、承諾書、公司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到工商局辦證大廳辦理;如果存在股權轉讓須填寫股權轉讓協議,如果法人是外地戶口那麼要辦理暫住證。3.變更組織機構代碼證,填寫企業代碼證變更表格,加蓋公章,整理公司變更通知書、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企業新法人身份證復印件、老的代碼證原件到質量技術監督局辦理。4.變更稅務登記證。5.變更銀行信息。

Ⅹ 競業禁止義務對任職期間的勞動者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效力的。
競業禁止是指: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或勞動關系結回束後的一定時期內,限制並答禁止員工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同時兼職於業務競爭單位,限制並禁止員工在離職後從事與本單位競爭的業務。
如果你的勞動合同有競業禁止條款,你在職期間是當然有法律效力的。

熱點內容
法院法官劉艷 發布:2025-05-08 23:13:38 瀏覽:460
思想道德學生 發布:2025-05-08 23:12:45 瀏覽:789
法治公益海報 發布:2025-05-08 23:12:44 瀏覽:262
西政民商法學考研范圍 發布:2025-05-08 23:08:25 瀏覽:562
大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5-08 22:59:37 瀏覽:741
經濟法基礎不定項選擇題 發布:2025-05-08 22:55:21 瀏覽:350
法律詞彙第一責任人 發布:2025-05-08 22:52:38 瀏覽:423
民事訴訟法解釋三 發布:2025-05-08 22:50:38 瀏覽:987
經濟法基礎車船稅稅目稅率表 發布:2025-05-08 22:50:36 瀏覽:89
法官很煩律師 發布:2025-05-08 22:43:41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