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和欠條那個具有法律效力
A. 借條和欠條的法律效力有和不同
以上的法律專家們的回答基本都沒問題。
1.即借條與欠條應視其實質內容確定其法律效力。
2.一般情況下,借條反映的就是債權債務關系,也就是說這個時間借條就是一個借款合同。只不是稱謂不同而已。
當然,如果借條也的是其他內容,那又另當別論。
比如,寫著「借用名字出版」的這種所謂借條,就不是借款合同。土一點說,寫著借錢內容的借條就是借款合同。借其他東東的,就不是借款合同。「款」明擺著就是錢嘛,哈。
3.合同法206條是可以適用的。
某些內容可能合同法與民法通則會有一些些的沖突,當出現沖突時,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不過合同法206條的內容與民法通則是沒有沖突的,因此不要想太多。
4.關於訴訟時效的問題。
以上的專家們已作了回答,來補充一點。
兩年的訴訟時效是毋庸置疑的,關鍵是怎麼計算的問題。
幾種情況分析如下:
(1)借條寫明還款時間。則以還款日期開始起算訴訟時效。
(2)如果借條沒有寫明還款日期的,以借條落款時間為訴訟時效起算點。即借的時間開始起算。
(3)借條寫明還款時間,但屬於分期付款的,則以每一筆款項應還的時間為起算時間。每一筆分期款項的訴訟時效是不同的。
5.當然還涉及借條是否合法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基本上不會涉及。因為很少借款不合法。
除了高利貸。但是也僅就高利貸本身而言是違法的,借款還是要還的,只不過利息不能算那麼高就是了。
B. 合同和借條哪個更具法律效力
合同和借條都一樣更具法律效力,實際上借條就是借款合同的簡化。可見,兩者是一回事兒。如果借條簡化內容太多,可能就存在約定不明確的情況,這樣顯得合同更莊重一些。
C. 請問借條跟欠條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一、用途不同:
欠條是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內證,一般用來證明債權容債務關系;
借條是出借人向借用人或者借款人出具的表示出借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一般用來證明借用或者借款關系。
二、法律關系不同:
借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是借貸關系,就是一方借錢給另一方;
欠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比較多,可以是欠貨款、分紅、投資款等各種情況。
三、法律規范不同:
借條一般都有借期和利息,借條的借期和利息計算的起始點一般是出借日;
欠條雖然也可以約定還期以及在逾期未還的法律後果,但這個日期一般是欠條出具後的某一個時間點。
(3)借條和欠條那個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
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如日常因侵權行為等發生欠付款,欠款人無力支付的,債權人可以要求打欠條,必要情況下可以標明欠款事實、還款時間等,金額較大的,建議債權人找第三人見證並保留好欠款事實的相關資料。
D. 借條和欠條寫哪個更好,誰更具有法律效力
條和欠條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們屬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借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是借貸關系,就是一方借錢給另一方;欠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比較多,可以是欠貨款、分紅、投資款等各種情況,總的來說是一方拖欠另一方債務。兩者完全不同性質。
華律網
欠條、借條是生活工作中常見的條據,這兩種條據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法律含義卻相差甚遠。
欠條,是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一般用來證明債權債務關系;
借條是出借人向借用人或者借款人出具的表示出借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一般用來證明借用或者借款關系。
華律網
二、借條和欠條的區別
很多人對什麼時候該打借條,什麼時候該打欠條總是不能准確把握,其實區分兩者並不難。欠條和借條至少有兩點是不同的:
其一,借條背後一般存在著資金或者實物的流動,但欠條則沒有。在打借條的時候,出借人「剛剛」、「正在」或者「即將」把物品或者款項交付給借用人,為了確認這個「流動」的事實才用借條加以固定;欠條一般是結算或者證明財產所有與佔有的相反狀態,也就是所有權人的東西被佔有人佔有、使用,這種狀態在打欠條時早已存在,打欠條的目的就是確認這種狀態的存在。
其二,借條一般都有借期和利息,借條的借期和利息計算的起始點一般是出借日,而欠條雖然也可以約定還期以及在逾期未還的法律後果,但這個日期一般是欠條出具後的某一個時間點。
具體而言:
借條的訴訟時效為3年,從借條標注的還款期限之日起算,超過3年未向法院起訴的,法院不再保護。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出借人可隨時向借款人要求還款,訴訟時效從出借人主張權利的次日起計算。如出借人在出具借條後20年內沒有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不再起算。
欠條的訴訟時效也是3年,已標注清償欠款日期的,訴訟時效從標注的清償日期之日起算,沒有標注清償日期的,訴訟時效從出具欠條的次日起算。
實踐中把借條寫成欠條或者反過來把欠條寫成借欠的情況很多,造成文不對題,結果往往給事實的印證、法律關系的認定以及權利人利益的實現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