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和同有法律效力嗎
Ⅰ 和合夥人共同欠的債務,怎樣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你們協議里把事都說清楚了簽字就有效,不必好看。但只對內有效。你們對外還是連帶債務
Ⅱ 合夥與合作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是,意思不同、側重點不同、引證解釋不同,具體如下:
一、專意思不同
1、合夥屬
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的群體,發揮各自優勢,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給其帶來經濟利益的事情。
2、合作
指共同創作,共同從事,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達到共同目的,聯合作戰或操作。
二、側重點不同
1、合夥
共同,一起。
2、合作
聯合作戰或操作。
三、引證解釋不同
1、合夥
《文匯報》1986.6.14:「有人說六必居原來是六個人合夥開的一家小酒店。」
2、合作
丁玲《在醫院中》二:「她並不喜歡這種人,也不需要這種人做朋友,可是在工作上她是樂意和這人合作的。」
Ⅲ 合夥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之間的協議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都是有效的。你的合同應當包括你和合夥人的個人情況,合夥的條件,合夥目的,違約責任,違約處理方式,合夥解散條件,協議簽訂日期等條款。
Ⅳ 個人合夥和合夥企業有本質區別嗎
問題24:關於合夥組織作為民事訴訟主體的問題,有人認為,個人合夥不可以字型大小作為訴訟主體,而合夥企業可以作為訴訟主體,解答:1.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通意見》)第45條規定將個人合夥組織在訴訟中的地位分為兩類:(1)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在民事訴訟中,應當以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訴訟當事人,並由合夥負責人為訴訟代表人。合夥負責人的訴訟行為,對全體合夥人發生法律效力。(2)未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合夥人在民事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合夥人人數眾多的,可以推舉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全體合夥人發生法律效力。推舉訴訟代表人,應當辦理書面手續。 2.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意見》)第47條對此有不同的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3.《民通意見》頒行於1988年,《民訴意見》頒行於1992年,依新法優於舊法原理,應以《民訴意見》第47條為准。 4.個人合夥組織在訴訟中的地位有別於合夥組織。依《民訴意見》第40條及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組織是經依法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的營利性組織,在訴訟中享有當事人地位,並不是以全體合夥人為訴訟當事人。 5.合夥組織與合夥企業的區別:個人合夥一般按照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合夥人之間達成合夥協議即可;成立合夥企業還要遵守合夥企業法的規定,辦理相關工商注冊登記,領取工商營業執照,在合夥企業法沒有相關規定的時候,同樣按照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在合夥企業解散時,要經過清算程序,而個人合夥對此並沒有特殊要求。它們之間的權利義務無本質區別。對合夥債務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Ⅳ 合夥合同有沒有法律效應
合夥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締約人的表示行為應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與表示行為相一致。它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則的當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誤解等情況下,合同仍為有效。
在重大誤解時,合同則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合同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因欺詐、脅迫而成立合同場合,若損害國家利益,合同無效;若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被變更或撤銷。
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里的法律,一方面應作擴大解釋,既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 又包括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 另一方面應作縮小解釋,僅指其中的強行性規范, 不包括任意性規范。
合同不得違反強行性規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決定的,為一般的原則。除了法律的強行性規范外, 合同還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5)合夥和同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
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Ⅵ 合夥與合作有什麼區別
法律合夥與合作的區別主要是合夥是一種制度,是指多方根據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承擔風險和共同分享利益的關系
,而合作是指業務上的相互關系。
1、合夥的概念既可以從法律行為的角度給出,也可以從組織形態的角度給出。就法律行為的角度而言,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協議;就組織的角度而言,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企業組織形態。
2、無論是從法律行為角度還是從組織形態角度,都強調合夥的主要特徵是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我國目前調整合夥的法律規范,一是民法通則中有關個人合夥及法人聯營的規定,二是合夥企業法。
3、按照《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目的,當然是為獲取收益。
4、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按合作的性質,可分為同質合作與非同質合作。同質合作,即合作者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如無分工地從事某種勞動。非同質合作,即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藝流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產。
Ⅶ 入股和合夥有什麼區別
合夥人和股東的區別:1、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合夥人與股東的區別在於:合夥人適用於《內合夥企業法容》。股東適用於《公司法》。2、身份不同,合夥人是依照《合夥企業法》成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即非法人組織的投資人;股東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獨立法人單位的投資人(股東名冊置備於公司,進行工商登記)。3、出資不同,普通合夥人除了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財產出資之外,也可以用勞務出資。股東是不允許用勞務出資的。4、責任形式不同,合夥企業因不具備法人資格,故也就沒有獨立的責任能力,故普通合夥人對於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於公司,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獨立的企業財產權,並以公司自己所有的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僅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Ⅷ 雙方共同簽字的合夥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1、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2、你們的合夥協議有效,依法具有強制執行力。
3、根據法律規定,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