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認定和歸結原則公正原則
❶ 歸結原則的所有形式
歸結原則的所有形式,指的是歸結原則的使用的方法和用途。
❷ 簡述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1.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3.責任相稱原則。其含義包括:(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相適應。(2)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3)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
4.責任自負原則。其含義包括:(1)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
❸ 法律責任的歸結如何解釋
法律責任的歸結,也叫歸責,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歸責的基本原則包括: 1. 責任法定原則 這個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的時候,按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責任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要貫徹責任法定原則,首先,要由特定的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構歸責。第二,要反對責任擅斷。第三,要反對有害追溯。第四,責任法定一般允許人民法院運用判例和司法解釋等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權,准確認定和歸結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2. 公正原則 公正包括分配的公正與矯正的公正,實質公正和形式公正。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首先,對任何違法、違約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第二,責任與違法或損害相均衡。即要求法律責任的性質、種類、輕重要與違法行為、違約行為以及對他人的損害相適應。第三,公正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做到合理地區別對待。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責任。第五,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地追究法律責任,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差別對待都是不公正的。 3. 效益原則 效益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應當進行成本收益分析,講求法律責任的效益。這是實現懲罰違法,挽回損失,威懾預防違法的功能所必需的。 4. 合理性原則 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設定及歸結法律責任時考慮人的心智與情感因素,以期真正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追究法律責任來實現法律責任的教育和預防功能也是合理性原則的內在要求。
❹ 何謂法律責任的歸結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法律責任的歸結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
歸結法律責任的基本原則:
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
(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3.責任相稱原則。其含義包括:
(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相適應。
(2)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
(3)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
4.責任自負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
(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
(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
❺ 法律責任的歸結如何解釋
法律責任的歸結,也叫歸責,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歸責的基本原則包括:
1. 責任法定原則
這個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的時候,按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責任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要貫徹責任法定原則,首先,要由特定的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構歸責。第二,要反對責任擅斷。第三,要反對有害追溯。第四,責任法定一般允許人民法院運用判例和司法解釋等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權,准確認定和歸結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2. 公正原則
公正包括分配的公正與矯正的公正,實質公正和形式公正。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首先,對任何違法、違約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第二,責任與違法或損害相均衡。即要求法律責任的性質、種類、輕重要與違法行為、違約行為以及對他人的損害相適應。第三,公正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做到合理地區別對待。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責任。第五,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地追究法律責任,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差別對待都是不公正的。
3. 效益原則
效益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應當進行成本收益分析,講求法律責任的效益。這是實現懲罰違法,挽回損失,威懾預防違法的功能所必需的。
4. 合理性原則
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設定及歸結法律責任時考慮人的心智與情感因素,以期真正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追究法律責任來實現法律責任的教育和預防功能也是合理性原則的內在要求。
❻ 法律責任的歸結原則
你好,這是一個法學理論問題,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有二個,一個是專過錯責任原則屬(又細分為一般過錯與過錯推定),另一個是無錯責任原則;此外,還有一個公平責任與補償,不過這個不算是真正的責任,雖然行為人承擔一些責任,但本人並不具有過錯,不具有可譴責性。
❼ 公正歸結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公正原則包抄括分配的公正與矯正的公正,實質公正與形式公正。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
首先,對任何違法、違約行為都應該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這是矯正的公正的要求。
第二,責任與違法或損害相均衡,即要求法律責任的性質、種類、輕重與違法行為、違約行為以及對他人造成的損害相適應。
第三,公正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作到合理地區別對待。
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等地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