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產生法律效力是成立還是生效

產生法律效力是成立還是生效

發布時間: 2021-01-06 06:55:13

Ⅰ 離婚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離婚協議是夫妻離婚時,對自願離婚、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問題,協商一致內後形成的書面約定容。離婚協議中需要寫明結婚登記日期、登記機關及離婚原因,並對自願離婚、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約定清楚。離婚協議是夫妻之間的內部約定,經登記機關備案後生效,對男女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離婚後,雙方需要按照協議的約定履行相關義務。如果雙方沒有離婚的,協議不生效,任何一方均可反悔。離婚協議和法院做出的離婚判決書,調解書是不同的。如果一方不履行離婚協議,另一方只能先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對方承擔相應責任。經法院審理判決後,對方仍拒絕履行的,當事人才可以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是如果一方不履行判決書、調解書中確定的義務,另一方可以直接持生效判決書、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

Ⅱ 「在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之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法律效力;在動產物

就是復 你拿著我的杯子 然後 我現在制要把杯子送給你 你就繼續拿著杯子 從我送給你這個行為生效時 你就有了杯子的所有權。 你妹妹拿著我的杯子 我要把杯子送給你 我對你就負有交付義務 也就是我有義務把杯子給你 那我就要通過轉讓請求 去請求你妹妹 把杯子直接給你 讓你妹妹代替我交付。

Ⅲ 法律一經公布,即產生法律效力為什麼錯

法律公布後不一定立即生效,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 自法律公布之日起開始生效;
2. 由法律本身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3. 規定法律公布後至一定期限開始生效

Ⅳ 合同生效時間是什麼時候

合同什麼時候生效,即合同什麼時候發生法律效力。《合同法》第四十回四條規定:「依法答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對於大多數的合同,在合同成立時便生效。合同成立,是合同當事人對合同的標的、數量等內容協商一致。合同成立須具備以下兩個一般要件:(1)有兩方以上的訂立合同的當事人;(2)對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等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還有一些合同,在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後,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相關部門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才能生效。如房屋的買賣,須在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手續,買賣合同才能生效。
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合同的生效必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合同是出於本人的真實意思簽訂的;(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要件,如合同的內容必須可能等。凡不符合生效要件的合同,即使合同已經成立,也不發生法律上的效力。

Ⅳ 合同成立後,能否產生法律效力,能否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要看合同是否具備什麼

一般合同成立即生效,但有些合同成立可能沒生效,在此時就需要達到生效要件時合同才能生效。另合同沒有無效或可撤銷的情形。具體參見以下合同法條文: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Ⅵ 論述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附條件與附期限行為的無效,可撤銷與可變更效力待定

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是指法律行為成立的效力構成要件。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主要從3個方面來看:主體,客體,內容。1.主體的適格。主體必須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2.合適的客體。這里的客體也是法律所規定的,主要有:行為,物,人身權利,智力成果。3.內容的合法。行為的內容必須是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
附條件與附期限行為的無效是指附條件與附期限行為缺乏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因此從行為開始之時,其確定的內容就不產生法律效力,但是並不是不發生法律後果。根據法條精神來看,無效的行為通常是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如果附條件與附期限的行為明顯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話,應屬當然無效;而根據民法相關規定,部分行為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還是有效的。
可撤銷與可變更的法律行為是指因缺乏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而導致法律行為可能不發生效力。這里的可撤銷與可變更的法律行為是只有在當事人請求法院或仲裁機關作出撤銷決定才可能發生的結果。民法里規定了三種可撤銷與可變更的法律行為:1.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行為。2.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3.顯失公平的。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對行為有至關重要影響的內容產生了誤解,使得繼續履行將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效力待定主要是無權代理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處分權人所為的行為:一個是代理人所為的超越代理權的行為,一個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出的超出自身智力,年齡,精神健康狀況的行為,還有一個是無處分權人處分物品的行為

Ⅶ 要約和承諾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要約的法律效力
要約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約的生效及對要約人、受約人的約束力。它包括:
(1)對要約人的拘束力
即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撤回、隨意撤銷,或者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從而保護受約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交易安全。不過,為了適應市場交易的實際需要,法律允許要約人在一定條件下,即在受約人承諾前有限度地撤回、撤銷要約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
(2)對受約人的拘束力
是指受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承諾的權利,即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正是因為這種權利,所以受約人可以承諾,也可以不予承諾。這種權利只能由受約人行使,不能隨意轉讓,否則承諾對要約人不產生法律效力。如果要約人在要約中明確規定受約人可以將承諾的資格轉讓,或者受約人轉讓得到要約人的許可,這種轉讓是有效的。
(3)要約的生效時間
即要約產生法律約束力的時間。合同法規定,要約的生效時間為要約到達受約人時開始。
(4)要約的存續期間
要約的存續期間是指要約發生法律效力的期限,也即受約人得以承諾的期間。一般而言,要約的存續期間由要約人確定,受約人必須在此期間內作出承諾,要約才能對要約人產生拘束力。如果要約人沒有確定,則根據要約的具體情況,考慮受要約人能夠收到要約所必需的時間、受要約人作出承諾所必需的時間和承諾到達要約人所必需的時間而確定一個合理的期間。 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Ⅷ 法律一經公布,即產生法律效力為什麼錯

法律一經公布來,即產生法律效力源

上述說法是錯誤的。

法律發生效力的時間一般有兩種:

  1. 發布即生效:法律的發布時間就是生效時間。

  2. 指定生效時間:法律發布之後,明文指出在哪一天生效。例如:有的法律在 「 附則 」最後一條中規定,本法自某年某月某日起實施。

Ⅸ 合同生效後有什麼效力,合同什麼時候產生效力

熱門城市:天津律師
船營區律師
定興縣律師
重慶律師
舒蘭市律師
唐縣律師
石家莊律師
道里區律師
高陽縣律師
對於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來講,只有在成立並且生效後,才能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約束,也才能保障各方的利益。那合同生效後有什麼效力呢?而合同什麼時候才會產生效力?本文將針對這兩個問題,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一、合同生效後有什麼效力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約束力。合同生效後,其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後,當事人應當依合同的規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當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對內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循合同的規定,依誠實信用的原則正確、完全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違反義務。在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時,當事人必須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對方的同意,才能變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後產生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對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產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這一效力表現,稱為合同的對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侵犯當事人的合同權利,不得非法阻撓當事人履行義務。
3、合同生效後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當事人違反合同的,將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採取強制措施使當事人依合同的規定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對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補救。對此本法第七章作了規定。
二、合同什麼時候產生效力
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本條對合同何時生效作了兩層規定: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也就是說,合同的生效,原則上是與合同的成立一致的,合同成立就產生效力。那麼合同何時成立?根據本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例如買賣合同,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生效沒有特別約定,那麼雙方當事人就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達成一致時,合同就成立並且生效。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批准、登記時生效。也就是說,某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的生效要經過特別程序後才產生法律效力,這是合同生效的特別要件。例如,我國的中外合資經營法、中外合作經營法規定,中外合資經營合同、中外合作經營合同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後,才具有法律效力。
在閱讀了上述文章後,相信大家此時已經清楚合同生效後有什麼效力了吧。此時合同的效力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但是可以具體分為對當事人產生的效力,與對第三人產生的效力,具體的內容,大家可以從上文中進行詳細了解,小編在此就不贅述了。
延伸閱讀:
合同有效與生效包含哪些條件
合同有效的要件包括哪些
合同生效的時間規定是怎樣的

Ⅹ 法律行為中的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若意思到達相對人而被相對人拒絕也產生法律效力嗎

這個問題在於你來 你沒弄明自白"到達生效"是指什麼生效,
首先你所說的情況在法律術語中叫"要約" ,在合同法律關系中如果要成立一個合同當事人有效的意思表示那麼就必須要有 "要約" 與 "承諾"

其次 你所表述的情況是"要約"的發出方當符合上述標准之後其發出的"要約"生效,此時對於這個有效的"要約""承諾方"(即相對人)可以承諾 可以拒絕 可以不作任何錶示.1承諾方 如果"承諾"那麼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成立 2承諾方如果拒絕 合同不成立要約對其不產生任何約束力 3承諾方如果不作任何錶示的當要約有期限要求的過了這個承諾的期限 那麼要約失效 此時如果承諾方再承諾的合同就不當然成立了.

總之你所描述的所謂的生效 僅僅是指"要約"的生效 有了生效的"要約"才有"承諾"的可能 但是"要約"的生效不當然約束"要約"的相對人即意思表示的相對方.

熱點內容
香港立法會圖片 發布:2025-10-12 01:54:52 瀏覽:484
傷害案法律援助辯護詞 發布:2025-10-12 01:54:43 瀏覽:268
順義刑事律師 發布:2025-10-12 01:52:05 瀏覽:848
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 發布:2025-10-12 01:39:58 瀏覽:762
生活中的民法原則 發布:2025-10-12 01:39:57 瀏覽:691
行政法經典著作 發布:2025-10-12 01:39:48 瀏覽:915
法院能 發布:2025-10-12 01:38:49 瀏覽:11
下列社會關系屬於民法調整的是 發布:2025-10-12 01:23:52 瀏覽:665
罰款是否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10-12 00:58:23 瀏覽:213
18年實級職稱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5-10-12 00:51:44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