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稅收滯納金不繳納的法律責任

稅收滯納金不繳納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6 14:58:28

① 滯納金的法律規定

法律法規上會有解釋,以下是我為你找到的相關解釋

② 納稅人欠繳稅款拒不繳納如何處理

肯定是違法行為。
什麼是逃避追繳欠稅罪? 逃避追繳欠稅罪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回移或 者隱匿財產答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且數 額較大的行為。 【法律責任】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 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 1 萬元以上不滿 10 萬元的,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 1 倍以上 5 倍以下罰金;數額在 10 萬元以上的,處3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 1 倍以上5 倍以下罰金。

③ 欠稅不交,生意不做了,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欠稅」概念,是指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拖欠稅款的行為。這里的納稅期限是指實體法中規定的納稅期限。欠繳稅款既影響國家稅款的及時入庫,又佔用了國家稅款,破壞了稅法的嚴肅性,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對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解繳。在現實中,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①非故意的。
有的是不知道應該納稅,有的是知道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按期繳納或者解繳。
②故意的。
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出於一定的目的佔用稅款,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對這兩種情況,不論是否是故意的,稅務機關都要責令其限期繳納,如果過期仍不繳納,也沒有提出延期繳納申請,或者提出延期繳納申請,稅務機關沒有批准,對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上述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避免其無償佔用國家稅款。
對欠稅要負的法律責任,《稅收徵收管理法》有多處規定:
①第六十五條對逃避追繳欠稅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刑法也對其規定了明確的制裁措施。
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延緩徵收稅款要負法律責任。如第八十三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延緩徵收或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③明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如《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所謂逃避追繳欠稅,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並在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期間,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所欠稅款的行為。這類行為的特點是:納稅人有能力繳納欠繳的稅款但謊稱無力給付,而採取轉移、隱匿財產的手段加以逃避。盡管這類行為的發生是以欠繳稅款為前提,但其與欠稅的不同在於,欠稅是無力繳納,而逃避追繳欠稅是有繳款能力而不繳納。區別兩者的關鍵是: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為人採取了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而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欠稅行為人則未採取上述手段。兩者主觀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即逃避追繳欠稅具有逃避納稅而非法獲利的目的,欠稅行為一般只是暫時拖欠稅款,而無逃避納稅的故意。盡管逃避追繳欠稅行為與偷稅都是在暗中進行的,但偷稅隱瞞的是計稅依據(即稅基),而逃避追繳欠稅隱瞞的是繳款能力。

④ 滯納金不交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您好,首先感抄謝您襲對中國電信的支持。
根據您的描述:如果您的手機欠費沒有及時繳清,那麼會導致有滯納金產生,有可能被電信公司加入黑名單,影響您的信用記錄,更有可能被起訴的。建議您及時去營業廳協商處理事宜。

電信iPhone6全網通,限量特權享7重大禮!存100得400,樂享套餐3折起,最低僅需49元,加裝寬頻僅20元/月,贈送4G流量、價值199元iPhone6大禮包。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能得到您的採納!

⑤ 納稅人拒絕繳納滯納金的,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目前,未見有明確的規定,只是對從事生產經營納稅人,未按期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責令限期內繳納容,超過期限,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採取稅收強制執行措施,對未繳納的稅收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但對於納稅人在規定期限只繳納稅款而拒絕繳納滯納金的問題的處理,卻沒有明確法律依據。

⑥ 不用繳納稅收滯納金的幾種情形

稅收滯納金是按照稅法規定,對延誤期限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所加收的款項。這是對違反稅法的納稅人的一種經濟制裁方式。那麼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不用繳納稅收滯納金呢?
不用繳納稅收滯納金的幾種情形
《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條 :
(一)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二)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八十條:
《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條所稱稅務機關的責任,是指稅務機關適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不當或者執法行為違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
納稅人需要延期繳納稅款的,應當在繳納稅款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並報送下列材料: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當期貨幣資金余額情況及所有銀行存款賬戶的對賬單,資產負債表,應付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等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支出預算。
四、特別納稅調整補征稅款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9]2號)第一百零九條:不加情形:稅務機關依照稅法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對補征的稅款,自稅款所屬納稅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補繳稅款之日止的期間,按日加收利息。
企業發生關聯業務經特別納稅調整後應補繳稅款的,雖屬於未按規定期限繳納稅款情形,但對其滯納行為只是加收利息,而不加收滯納金。
五、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依法追繳已抵扣稅款政策依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已抵扣稅款加收滯納金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1240號)。
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依法追繳已抵扣稅款的,不屬於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 的情形,不適用“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的規定。
六、繳納或追繳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款政策依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不加情形:按照《稅收征管法》規定的原則,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無論適用修訂前還是修訂後的《稅收征管法》,均不得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加收滯納金。
以上,就是不用繳納稅收滯納金的幾種情形的相關內容,關注會計網,獲取更多資訊。
編輯推薦>>2018初級會計金牌vip班 全網最高性價比 96%通過率!

⑦ 納稅人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同時具來備了這兩種行自為的,稅務機關應依據《稅收征管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追繳納稅人不繳或少繳的應納稅款、滯納金,它依據上述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對納稅人未按期進行納稅申報,但按期繳納了稅的,其行為違反了納稅申報管理規定,稅務機關可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對納稅人按期如實進行納稅申報,但逾期未繳納稅款,其行為違反了稅款徵收的管理規定,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四十條、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採取相應的措施;對納稅人進行了納稅申報,但申報不實,屬虛偽納稅申報,如形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依偷稅行為論處;如未形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可不按偷稅論處,按依《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追究法律責任。

⑧ 未按時繳納稅款有什麼後果

由相關稅務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者,稅務機關可強制執行。

按時繳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局長批准指示,稅務機關可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影響詳情:

1、罰款、滯納金。

沒有按時申報,稅務機關會根據情節對逾期申報的行為作出處罰,有應納稅額的,還要按照每日萬分之五徵收滯納金。

2、無法正常清卡

在申報期內,納稅人可以進行網上辦稅:抄報稅、申報、清卡等,但超出申報期,納稅人可在網上辦稅服務廳簡易處罰後逾期補申報,但是無法清卡,只能攜帶相關資料至辦稅服務廳進行辦理。

3、一不小心就成走逃戶

沒有按規定抄報稅,稅務機關通過實地、電話等方式查詢對企業和相關人員查無下落,或雖然可以聯繫到企業代理記賬、報稅人員等,但其並不知道也聯系不到企業實際控制人,該企業將會被判定為「走逃(失聯)企業」。

4、納稅信用等級影響

納稅信用等級對一家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按時申報,在評定信用等級的時候會按次扣分,一旦次數過多,信用等級下降,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不良影響。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是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制定的法律。法律執行具有強制性。

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強制執行措施的范圍之內。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網路

熱點內容
2017婚姻法財產新規定 發布:2025-05-11 10:39:31 瀏覽:864
撫順市道德模範 發布:2025-05-11 10:37:25 瀏覽:149
合同法借貸合同 發布:2025-05-11 10:37:21 瀏覽:171
司法活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11 10:37:19 瀏覽:530
省法律援助中心參公機構 發布:2025-05-11 10:37:12 瀏覽:1000
鄭碼輸入法官網 發布:2025-05-11 10:28:36 瀏覽:836
馬工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案 發布:2025-05-11 10:11:21 瀏覽:195
賓館管理規章制度禁語 發布:2025-05-11 09:55:31 瀏覽:554
勞動法病假偽造假條 發布:2025-05-11 09:48:14 瀏覽:175
申請法院對法官的監督 發布:2025-05-11 09:37:32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