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授權委託書代法人起法律責任

授權委託書代法人起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4-04-30 15:45:43

『壹』 法人授權委託書責任由誰承擔

法律分析:生活中的法人就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實指的都是法定代表人。委託法人正確的叫法是委託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委託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辦理辦理某項事情。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故意或過錯,造成公司利益受損,應向本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由於法定代表人屬於並且通常又具有股東身份,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發起人或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規定,則應向本公司或其他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常見情形如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或發起人,未履行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義務的,除應當向本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或按照發起人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二)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應承擔賠償責任。(三)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的,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二條 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是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

『貳』 企業法人授權委託書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叄』 娉曚漢鎺堟潈濮旀墭涔﹁矗浠葷敱璋佹壙鎷咃紵

瀵逛簬娉曚漢鎺堟潈濮旀墭涔︼紝瀹為檯涓婅矗浠葷敱涓や釜鏂歸潰鎵挎媴錛

1. 鎺堟潈浜恆傛巿鏉冧漢鍦ㄧ劇講鎺堟潈濮旀墭涔︽椂錛屽簲褰撴槑紜鎺堟潈鐨勮寖鍥淬侀檺鍒跺拰鏈熼檺錛屽苟瀵瑰旀墭浜虹殑琛屼負璐熸湁鐩戠潱鑱岃矗錛屽傛灉濮旀墭浜鴻繚鍙嶄簡鎺堟潈浜虹殑鎺堟潈鑼冨洿浠ュ栫殑浜嬮」錛岄犳垚浜嗘崯澶憋紝閭d箞鎺堟潈浜洪渶瑕佹壙鎷呯浉搴旂殑娉曞緥璐d換銆

2. 鍙楀旀墭浜恆傚彈濮旀墭浜哄湪鎺ュ彈鎺堟潈鏃跺簲褰撻伒瀹堟巿鏉冧漢鐨勫旀墭錛屽傛灉涓嶆寜鐓ф巿鏉冧漢鐨勬巿鏉冭寖鍥磋屼簨錛屼篃浼氭壙鎷呯浉搴旂殑娉曞緥璐d換銆傚傛灉鍙楀旀墭浜虹殑琛屼負鎹熷充簡鎺堟潈浜虹殑鍚堟硶鏉冪泭錛屾巿鏉冧漢鍙浠ヨ佹眰鍙楀旀墭浜烘壙鎷呯浉搴旂殑姘戜簨璐d換鎴栬繘琛岃禂鍋褲

『肆』 法人授權委託人出了問題需要負責嗎

法律分析:需要 只要在授權委託書授權范圍內的情況,法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二條 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是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

『伍』 替公司法人代簽合同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在合同的具體履行過程從來沒有公司名義參與,例如開具必要的發票等,那麼恐怕你的內朋友容就會成為被告(當然這個選擇權在業主),如果業主沒有把握,甚至可以將公司和你的朋友作為共同被告的,具體法律責任的承擔應結合業主的主張確定。也就是業主主張某些權利的時候,你才需要去判斷你的朋友是否要因此承擔責任,而現階段,我們是無法直接對他要承擔什麼責任作出判斷的。

『陸』 有關委託人於法人的責任。

一,委託人對委託事件承擔全權責任,委託書上會有明確的說明該條。
二,法人責任:由法人對其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法人是社會組織,它不同於公民。
三,法人責任的特點:
1,法人責任的行為主體是法人的工作人員,但對其行為後果承擔責任的是法人;
2,法人的責任是一種有限的責任,即法人只以其所有的或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法律責任;
3,法人工作人員只有在其執行職務中的行為及法人代理人在法人授權范圍內的行為,才可能產生法人責任;
4,非執行職務的行為或超越代理權的行為,不是法人的行為,只是法人工作人員或法人代理人的個人行為,不發生法人責任。
四,法人責任與個人責任的關系:
1,個人責任是由法人工作人員或法人代理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法人承擔了責任後,並不免除法人的工作人員依據勞動法所應承擔的個人責任。既追究法人責任,也追究個人責任可以稱之為兩罰制,這是各國勞動法的通例;
2,個人責任有兩種承擔形式:
(1)由法人對勞動者承擔全部責任後,有權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追償,這種形式可以說是一種內部責任;
(2)由法人與個人並列地承擔責任,可以說個人直接承擔外部責任。我國勞動法對這兩類責任都有規定。
3,法人責任與內部個人責任的關系。法人在承擔責任後,對個人追償的目的主要是對有過失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懲戒,因而一般不適用全部追償原則;
4,法人責任與外部個人責任的關系:
(1)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對其職務行為是否承擔個人責任,以其在履行職務時有無過失為依據。只有有過失的,個人才可能承擔責任。
(2)違約責任只能由法人承擔,而不由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承擔。法律上所謂責任不僅以義務存在為前提,而且是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才發生,因此,義務范圍和責任范圍是有聯系的。無論是勞動合同還是集體合同總是以法人的名義簽訂的,只能由法人來承擔義務以及由此發生的法律責任。
(3)法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個人才承擔外部責任。依我國勞動法規定,只有對勞動者造成嚴重的人身侵害,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才直接承擔個人責任。

『柒』 公司法人做出授權委託書後是否還承擔法律責任

只要在授權委託書授權范圍內的情況,法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第六十七條規定:「代理人知道被代理的事項違法仍進行代理活動的,或知道被代理的事項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委託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被委託人在行使權力時需出具委託人的法律文書。而委託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託事項。

被委託人如果做出違背國家法律的任何權益,委託人有權終止委託協議,在委託人的委託書上的合法權益內,被委託人行使的全部職責和責任都將由委託人承擔,被委託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7)授權委託書代法人起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授權委託書範本

簡述: 委託書

委託人:王先生 性別:男 身份證號碼:12354541

受託人:陳先生 性別:男 身份證號碼:2514541

我擁有位於成都市武候區玉林南路玉林花園2棟3號的房產,現委託陳先生為我的代理人,代理人可以我的名義在代理期限:2010年3月3日至2015年3月3日內,代理如下事項:

一、全權辦理出租上述房產有關手續,代為簽署上述房產租賃合同、收取租金,代理人有權選擇承租方並確定租賃價格。

二、管理上述房產,代為支付該房產有關水、電、物業管理、煤氣、有線電視、電話、網路以及相關費用。

三、以上述房產為抵押辦理貸款,代為簽署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等以及借款借據及其它相關文件,收取借款款項。

四、到國土部門辦理上述房產的抵押登記手續。

五、全權辦理提前還清上述房產貸款(即贖樓)手續,代辦抵押登記注銷手續、領取房地產證等產權證明,有權遞

件、取件,在有關文件上簽字。

六、全權辦理上述房產的有關轉讓手續,代為簽署房產轉讓合同並收取售房款,在有關文件上簽字。

七、辦理上述房產的房款資金監管協議及收取資金監管協議中的房款,簽署相關文件。

八、到國土部門查詢上述房產產權資料、辦理過戶登記等手續。

九、全權辦理所轉讓上述房產的水、電、物業管理、煤氣、有線電視、電話、網路費以及其它相關過戶、銷戶手續。

委託代理人在其許可權范圍及代理期限內簽署的一切有關合法文件及辦理的相關手續,我均予承認。

委託代理人(有/無)轉委託權。

委託人(簽字、按指印):

年 月 日

熱點內容
新勞動法辭退員工 發布:2024-05-17 23:00:39 瀏覽:131
法律援助典型材料 發布:2024-05-17 22:44:34 瀏覽:635
中級經濟法百度網盤 發布:2024-05-17 21:33:17 瀏覽:238
2017處方管理條例 發布:2024-05-17 20:50:22 瀏覽:601
浙江際洲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5-17 20:17:08 瀏覽:579
勞動法對13個月工資的要求 發布:2024-05-17 20:17:01 瀏覽:528
法學中的美術 發布:2024-05-17 20:11:25 瀏覽:155
溫州市道德模範 發布:2024-05-17 17:04:02 瀏覽:595
違反勞動法的追究期限 發布:2024-05-17 15:29:23 瀏覽:307
民法共 發布:2024-05-17 14:09:27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