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治原則作用
① 依法行政的原則對於政府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行政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其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是提高國家行政管理效率,實現行政管理目標的保障。
在當今生產力日益社會化,社會發展日益加速,社會聯系日益密切,社會交往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提高社會的組織化程度對於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還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保障。
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享了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而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行政法制度的完善和有效運作。行政法通過創設行政公開制度、行政責任制度和對檢舉、揭發、控告、申訴和來信來訪等行政制度的規定,既確保了公民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權。建立公平、公正、公開、高效、廉潔的政府是廣大人民的希望,也是時代的要求。
三、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
行政法作為調整行政關系這一重要的社會關系的部 門法, 可以規范管理相對人的行為,制止、糾正和懲行政違法行為,保證行政管理的有效和社會的有序,更重要的是它能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行使,使國家行政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軌道,防止行政權失控、法外行政或行政失范現象的發生。在當代國家行政職能不斷擴大,行政權日益膨脹的情況下,各法治國家都十分注重以行政法來規范政府行為,防範行政侵權,正是從這意義只有國家將行政法稱之為權法。政權作為一種國家權力,它本應是人民的、社會的權力,但它又是同人民大眾分離的;執行這種權力的人本應是社會的"公僕",但卻很容易異化為社會的"主人"。因此,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行政法應強調對行政權的控製作用,行政法在內容上必須以防止行政專橫,強調保護公民和組織合法利益不受非法行政行為侵犯為目標。所以說,行政法的主要職能是控權,價值體現是控權。由於我國有著 的封建專制的影響,缺乏法治傳統,在體制下行政權又不適當地強化,行政權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政府行為不規范問題嚴重,這些現象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建設。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行政法制建設,而行政法治建設的目標,就是要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行政。這對於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② 依法行政原則的重要性
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國中的重要性
何謂依法治國,通俗地說,是指各國家機關都嚴格依法(包括憲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事務,治理國家.依法治國表達的是一種治國方略或社會調控方式,它是保持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維系社會進步,保障人民福祉,促進經濟繁榮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關於依法治國為我國社會所追求的目標的觀點,已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對此不作系統探討,本文擬就依法治國的核心所在-----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現代憲政國家的一項原則,世界各國以此為基礎和根據,建立起了龐大的行政法律制度.依法行政雖然是我國依法治國制度的基礎和根據.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中的一項原則,是對依法治國影響最大的原則.要理解和實現依法治國,必須先從依法行政入手.此外,依法行政的具體制度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而具體司法實踐經常決定了一個國家法制的模式和體系.本文從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國的重要作用和司法實踐的角度談談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立法和執法均是法治的基本要素:立法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為執法提供前提,提供准則,提供依據,為執法主體和執法相對人的行為提供規范,為社會關系的調整提供基準,規則;執法解決法的實施問題,即將立法確立的准則,規范,基準,規則適用於人們的實際社會生活,適用於實際的社會關系調整,使法律文本的規定在人們的實際行為中得到遵守,執行,在各種相應社會關系的發生,進行,變更和消滅的過程中得到貫徹,實現.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所決定[1].依法治國,它指的是依照法律治理國家,是法治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內容.法律至上是依法治國的行動口號和價值准則,法律高於作為整體的人民之外的一切權力和權力的擁有者,法律至高無上.依法治國是法治國家的行動和過程,法治國家是依法治國的目標和結果.法治國家應當以民主完善,保障人權,法律至上,法制完備,司法公正,制約權力,依法行政,保障權利作為其基本特徵.
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行政是國家行使權力的重要方式,是國家對社會進行管理的基本途徑.依法行政可以說是運用法律制約權力的重要表現.但是,由於行政權力具有與其他權力不同的獨特性質,也由於依法行政與制約權力的視角差異,因此,在強調制約權力的同時,還有必要對依法行政予以特別的重視.
行政的特點要求行政必須依法.行政具有立法和司法等都不具備的特點.它的工作內容最為豐富,涉及的社會范圍最為廣泛,與社會民眾的聯系最為普遍,具有連續性,主動性,及時性與靈活性等特點.即使在行政權最小的法治國家,相對於其他國家權力而言,行政的權力也同樣是十分強大的.在所有的國家權力機構中惟有行政權力由於其獨特地位與特點而難以羈系.一旦放鬆管束就可能橫行無忌.以制約權力作為重要標志的法治,在制約權力的過程中制約行政權力的任務是最為艱巨的.行政能否依法進行,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能否實現法治.任何法治國家都以依法行政作為自己最基本的特徵與非法治國家相區別.
依法行政是行政的自覺與自主的法治化成果.制約權力是從權力之外對保障權力正常行使的要求,側重於對權力的外在約束.依法行政既是著眼於行政權力本身而對行政權力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行政自律的法治化反映.與一般的制約權力相比較,依法行政更側重於發揮行政權力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依法行政不應當是外來的要求,而更應當是來自於行政的內在自省.行政之所以應當依法進行,是因為行政本身就是法治的主導力量之一.一國的法治如果不是由該國在漸進的發展中自然而逐步生成的,就必須由國家主導推進.法治發展的國家主導中,政府必然擔負著重要責任.因此,在推進法治過程中的政府的法治化自律是十分必要的.
③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原則理解
首先它強調的是在行政法律規范中要貫徹法治的精神;其次它主要是從實體角度出發,強調行政主體的所有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 行政法治原則是行政法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在其現實性上則起到規范行政主體的行為、改造其不符合法治原則和精神的行為習慣和辦事作風的作用,它是法治原則和法治規律在行政法上的具體體現。法治的道路是艱難和漫長的,法治規律就是要確立法律的最高權威,使法治的普遍性准則為全體人民所理解、接受、信仰和維護。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法治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行政機關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經為歷史和現實所不斷證明,行政機關的主體本來就是人,行政機關又是與公民關系最直接最緊密的國家機關。
行政法治原則或者說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原則對於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顯然具有很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而法治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行政法治。這就要求行政機關能夠認清自身在國家法治的道路上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在行政法律規范中體現出這個原則來。合法性原則和越權無效原則可被認為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具體運用和貫徹。 相比於其他的部門法而言,行政法是最具時代精神的部門法,因為它調整的是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問題是行政法的現實起點,也是行政法理論的基本起點,對這種社會關系的研究是明確行政法性質與功能的關鍵。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往往帶來的是政府的社會角色及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所進行的改革,即便不是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而只是在一種現實的行政管理範式內所進行的局部改變,也可能帶來政府的社會角色和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的改變。由於社會的發展、新情況的出現,政府原有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和時宜常常發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事情就是要求行政法的調整以及行政法對這種改變的確認和維護。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如果說行政法能夠被稱為「動態憲法」,那也只是從行政法的應然狀態來說的。但行政法最重要的也許在於其實然狀態,也就是法律與現實的切合程度。行政法是調整與規范政府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但行政法首先得尊重政府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社會的現實狀況和政府自身的能力決定了政府現實的角色問題,這個問題的另外一面也自然就是公民以及由公民組成的社會團體的現實角色問題。對於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法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鞏固和維持,而對於不符合社會現實、阻礙社會發展甚至導致嚴重社會問題的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法就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改變,這也是法律的實然向應然趨近所必須採取的行動。
近代行政法的發展演變是伴隨著政府行政權的擴張和收縮而演變的。政府行政權的擴張和收縮導致了行政法對行政權的確認、對行政權的控制、對公民權的確認和保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公民個體的權利及其權利的集合也成為制約行政權的重要力量,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社會控制權力」。控制並不是目的,控制也只不過是使行政權處於一個合適的位置,同時也使公民權處於一個合適的位置。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應當促使行政權與公民權之間保持一種平衡的態勢。這里「平衡」的意思是行政權與公民權一種「完美的分工」和隨之而來的「專業化」,它們能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種平衡涉及行政權和公民權各自的「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而行政機關與公民關系的度既包括行政機關與公民在實體權利分配上的度,也包括行政程序關繫上的度。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把行政法定義為「調整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使之達到平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是控制行政的法,行政法基本原則則是指導行政機關具體行為過程的最基本准則,在社會發展日益迅速和行政領域全面膨脹的現代社會,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行政權成為各個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傳統的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具體法律規范來約束行政行為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通過規定行政行為的基本原則來限制行政機關的濫權行為成為眾多國家的新訴求。
④ 依法行政的意義
依法行政的意義在於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政府行為、提高行政效率、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等方面。
首先,政府依法行政,意味著政府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約束和監督,能夠防止政府濫用權力,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政府依法行政也能夠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增強公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和歸屬感。這是依法行政的一個方面。
其次,依法行政能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政府依法行政,意味著政府的行為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得違反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這有助於防止政府行為出現偏頗和歧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再次,依法行政能夠規范政府行為。政府依法行政,意味著政府的行為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得超越法律的界限。這有助於規范政府行為,防止政府濫用職權、違法亂紀等行為的發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同時,依法行政能夠提高行政效率。政府依法行政意味著政府的行為必須經過法律的審查和監督,有助於減少行政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准確性。同時,依法行政也能夠減少行政糾紛和沖突,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
最後,依法行政是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法治國家建設要求政府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和監督,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綜上所述,依法行政在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政府行為、提高行政效率、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