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分手後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分手後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5-08-23 23:47:57

A. 分手後女方自殺了,男方需要負責嗎

一份不健康的感情,很容易使雙方陷入不理智狀態,為感情付出了本沒必要的代價。前幾期,咱們看過了分手要退錢的、拿裸照威脅的,今天筆者帶大家認識一下分手致自殺的案例。

裁判法院:利川市人民法

審理級別:一審

案由:生命權糾紛

案號:(2017)鄂2802民初2501號

案情介紹:
小仲與小萌認識一年後,兩人建立戀愛關系,感情很好。期間,雙方曾因鬧矛盾,小仲向小萌提出分手,小萌服用安眠葯自殺,因搶救及時未導致嚴重後果,兩人仍然在一起。

一天下午,兩人入住酒店,第二天上午,因為小萌接了一男孩電話引起小仲猜疑,雙方發生爭吵亦發生肢體沖突,小仲再次向小萌提出分手後離開了房間。一個小時之後,小仲收到小萌的簡訊「我們結束了,我也結束了」。

小仲立刻回撥小萌的電話,無人接聽,便迅速趕回酒店,發現小萌不在就離開酒店。後經尋找在黃橋下面的河裡發現小萌跳河了,小仲和路人一起將小萌救上岸,後經醫生確認,小萌已經失去生命體征,無法搶救,溺亡時她剛年滿17周歲。

發生這種事情,隨之而來是失去孩子的悲痛欲絕的父母對男方的起訴,要求侵權損害賠償。

裁判結果:
法院根據導致女方自殺的後果的責任大小,確定女方本人負85%的責任,男方負15%的責任。
律師分析本案爭議焦點:為什麼男方僅承擔了15%的民事賠償責任?
1、男方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本案中,男方系成年人,而女方系17周歲的未成年人。男方對事物的認知和對感情的處理能力要強於女方,對身為未成年人的女朋友應更加愛護和照顧,而男方在雙方感情較好的情況下,因一些小矛盾而再次提出分手,其刺激行為是女方自殺的一種誘因,對女方自殺行為起到了間接助推作用。所以,男方的行為對女方的自殺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男方需要負責。

2、男方為什麼不用負全責?
首先,事發時,女方已年滿17周歲,具有基本的認知能力,其選擇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雖令人惋惜,但造成死亡的後果是其主觀行為。
其次,戀愛期間的爭吵在生活中在所難免,兩個人在一起就是相互磨合的過程,爭吵並不必然導致另一方的生命和安全遭到威脅、損害。戀人在戀愛期間有相互選擇保持或終止戀愛關系的權利,男方與女方分手不違反法律規定。
再次,男方收到女方自殺簡訊時,採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例如立即回撥女方的電話,趕回酒店房間,並在酒店外尋找女方等。雖然其補救措施沒有達到避免女方自殺的效果,但表明男方已經盡力避免損害後果的擴大。
鑒於此,法院最後酌情判決男方承擔15%的賠償責任。

3、如果男方是惡意刺激女方尋死,則涉嫌故意殺人罪。
刺激教唆未成年人自殺,參考張明楷教授的理論,當教唆者可以認定為間接正犯時,其行為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而對於不具有間接正犯性質的教唆自殺行為,司法實踐一般可以認定為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罪。

一點心語
之前看新聞說,女性與男性的大腦結構不同導致,女性對痛苦的感知是長期記憶,而男性遇事時則偏向短期記憶。所以在男女雙方吵架時,女性會調出自己腦海中的「過錯清單」,而男性有時會懵逼自己最近沒干什麼錯事,為什麼要吵架。其實,筆者想說的是,在生理上,女性對痛苦的記憶可能天生比男性深刻。所以,善待自己身邊的女性朋友。
同時,也希望各位妹子在自己情感出現糾結困惑時,找到朋友、父母甚至是心理醫生疏解,或者通過其他事情過渡,先冷靜下來。現在社會,每個人都頂著層層壓力前行,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合理地結束一段感情,分手後自殘、自殺等行為,不僅無法挽回之前的感情,只會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更重的傷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沒有誰值得我們去損害自己的身體,浪費自己的生命。不要做傻事,自我傷害並不能證明有多愛對方,只能說明內心的脆弱。這世上所有美好,我們還沒有好好體會。擺脫糾葛,帶上堅強,出去走一走,體會體會別樣的人生,說不定就豁然開朗了。
本期點贊轉發過100,將繼續加更連載「斗渣系列」,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往期關聯文章
斗渣系列1:分手後,前男友送的東西要折現返還嗎?
斗渣系列2:遭渣男威脅公開不雅照片該怎麼辦?(建議女性收藏)
刑事問 第1期:刑事案件的真相是什麼?
刑事問 第2期:在刑事案件辯護中是實體正義重要還是程序正義重要?
刑事問 第4期: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為什麼也需要聘請律師?
刑事問 第5期: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有哪些?
刑事問 第7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受害人可以要求哪些賠償?

關於本期作者

張顏律師

江嫚莉律師助理
上海建緯(合肥)律

B. 分手導致對方死亡需要賠償嗎

法律分析:如果分手後,對方由於傷心自殺,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因為分手行為本身並不具有法益侵害性,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而且一般來說分手也是不會導致死亡的結果,與對方自殺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C. 兩個人交往,因為分手而一方自殺了,對方有責任嗎

1、如果兩人戀愛分手中,有一方不願意分手,因此為情自殺,另一方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2、公民具有人身自由的權利,戀愛關系屬於雙方自願,戀愛自由,愛誰是自由的,不想談了想分手也是自由的,是公民的權利,沒有誰可以強制、威逼你一定要愛誰、只能愛誰,每個人都有選擇戀愛對象的權利;
3、兩人戀愛分手中,有一方不願意分手,因此為情自殺。自殺屬於他自己的選擇,後果由他自己承擔,從法律上說,另一方沒有任何責任。
4、戀愛屬於感情問題和道德問題,法律並沒有強制性規定,如果一方以自殺來威逼另一方繼續跟他戀愛,實際上是限制或剝奪另一方的戀愛自由的權利,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另一方必須跟他繼續談愛。

D. 在法律上情侶因分手導致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法律責任嗎

一般不需要負法律責任。情侶分手中,如果是你的責任導致對方死亡則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對方為情自殺。後果由他自己承擔,從法律上說,另一方沒有任何責任。戀愛屬於感情問題和道德問題,法律並沒有強制性規定,公民享有戀愛自由的權利。
法律分析
如果戀愛過程中有一方因為感情自殺,另外一方是否承擔法律責任,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對於一方的自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過錯等。行為人致人自殺的。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的,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熱點內容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
國際私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24 05:06:30 瀏覽:1000
合同法的概述 發布:2025-08-24 05:02:00 瀏覽:706
地方性法規報備案 發布:2025-08-24 04:39:44 瀏覽:923
社區法律援助機制 發布:2025-08-24 04:02:20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