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提供虛假信息負法律責任

提供虛假信息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4-10-07 00:25:08

『壹』 自媒體未經核實播報虛假消息,需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當前一些自媒體人員在「流量經濟」的驅動下,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利用公眾的焦慮、宣洩、同情弱者、圍觀獵奇等心理,搬運加工、二次創作、東拼西湊、張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謠。
網友咨詢:
自媒體未經核實播報虛假消息,需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律師解答:
1、自媒體發布的內容不得是法律禁止的信息內容,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自媒體不得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自媒體利用平台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平台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自媒體發布虛假信息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承擔責任的方式包括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或者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精神損害賠償等。
2、自媒體發布虛假信息也會受到行政處罰,包括責令刪除、停止傳播、罰款等。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3、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將信息在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律師補充:
平台發布信息要真實可信且遵守相關法律規定,不得發布虛假、暴力、兇殺、暴恐、涉及個人隱私等信息。平台上確實需要發布未經核實的信息的,需註明出處,並表明未經核實。網路社會不是法外之地,對於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能隨意轉發,更不要隨意編造謠言信息,自媒體擅自發布未經核實的消息,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廣大網民應自覺抵制網路謠言,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對於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隨意轉發,更不要隨意編造謠言信息,共同維護好抗疫期間的網路社會環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熱點內容
貫徹黨組工作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8-22 10:06:42 瀏覽:41
以下不屬於行政法范疇的法律是 發布:2025-08-22 10:06:40 瀏覽:830
商業匯票是在經濟法中的哪一章 發布:2025-08-22 09:33:26 瀏覽:199
石家莊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2 09:27:41 瀏覽:372
經濟法實用教程案例答案 發布:2025-08-22 09:27:40 瀏覽:235
面試讓交錢觸犯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9:21:09 瀏覽:968
經濟法的歸責原則 發布:2025-08-22 09:16:49 瀏覽:987
北京平谷律師 發布:2025-08-22 09:14:49 瀏覽:252
律師實務作業 發布:2025-08-22 09:09:42 瀏覽:694
經濟法的制定 發布:2025-08-22 08:55:34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