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口頭通知具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通知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01-08 13:47:33

『壹』 口頭通知辭退有法律效應嗎

口頭通知辭退是沒有法律效應的,如果說先口頭通知然後給予書面通知按照合同法走是合理的,單方面的口頭辭退是違法的。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貳』 用錄音錄下的口頭辭退談話有書面辭退通知的法律效力

口頭通知辭退是沒有法律效應的,所以錄音也是沒有效力的,如果說先口頭通知然後給予書面通知按照合同法走是合理的,單方面的口頭辭退是違法的。

『叄』 口頭告知在法律上有效嗎

有效,但最好要留下證據,比如錄音錄像或第三方證人。

『肆』 出租方口頭承諾可以在租賃期內,可以提前一個月告知出租方,從而退租,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對方只是口頭抄承諾你的襲,但是合同又是一年租,所以你不能提出退租,你受不到法律的保護,她們是要看證據的,光憑你一個人的說辭是不行的.
根據我在一些網站上看到的案例,比如慧聰租賃網中的租賃合同和租賃知識中,一般的律師都建議,私下協商解決,然後以後自己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寫到合同中去

『伍』 公司開除我 只是口頭告知 沒有書面文件 這樣有法律效力嗎 我該怎麼辦

要求書面通抄知,否則公司會說你連續曠工,自動離職而得不到經濟補償。

建議你用一小時看一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你才能知道用人單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權益,也才能更全面地維護你的合法權益,會使你一生受益。

如果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注意收集證據。如果將來仲裁或訴訟,這很重要。

『陸』 法院會發簡訊告知被告人立案嗎

不會,送達立案等法律文書是法院的義務,通常而言,法院立案後會先版打電話要求權當事人去法院領取。如當事人不領取的,法院會採取當面送達、郵寄送達、留置送達、公告送達等方式送達。

如果遇到此類情況,無法核實信息真假,可直接撥打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熱線12368或到法院向工作人員進行咨詢。希望廣大群眾提高防範意識,注意甄別此類似信息,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6)口頭通知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法院傳票」騙局與前段時間警方通報的「郵包詐騙」警情有相同之處,主要是利用大家趨利避害的心理行騙,詐騙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銀行等單位的工作人員,以「郵包藏毒」、「銀行卡欠費」、「法院傳票」或「安全賬戶」等為幌子,通過打電話或發簡訊誘騙、恐嚇的方式,詐騙市民錢財。

騙子所提供的「法院」「銀行」「公安機關」的電話都是事先設計好的詐騙電話,無論事主撥打哪個號碼「核實」,都會落入騙子精心設計的圈套。

參考資料:「法院傳票」騙局頻出現-人民網

『柒』 城管口頭傳達具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協議也是來合同,除了法律規定自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的合同外,其他合同是可以採取口頭協議形式的。
但是,關鍵是如果對方不承認口頭協議的存在,你無法證明確實有口頭協議以及口頭協議的內容是書面。所以如果訴訟的話,你會敗訴。

『捌』 行政機關對下級單位口頭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審判監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依法對案件再次進行審理的程序,也稱再審程序。 一、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條件 1、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特定情況下,行政賠償調解書也可以成為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對象。 2、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法定理由: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主要證據不足;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 3、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A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均有審判監督權,均可以提起再審程序。B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有權提請審判委員會決定是否再審。C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有權對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按照法定程序提起抗訴,對於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人民法院必須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當事人的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2年內提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申訴既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對當事人的申訴,人民法院應當充分重視,經審查,符合再審條件的,應當立案並及時通知各方當事人;不符合再審條件的,予以駁回。 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程序 1、原審人民法院院長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必須報經審判委員會決定。 2、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3、人民檢察院抗訴,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具體程序: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法律效力的裁判向最高人民法院抗訴;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向同級人民法院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由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對於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人民法院應當再審,開庭審理抗訴案件時應通知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 三、再審案件的審理 1、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2、再審案件,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裁定由院長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作出裁定,裁定應當寫明中止原判決的執行;情況緊急的,可以將中止執行的裁定口頭通知負責執行或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但應在口頭通知後10日內發出裁定書。 四、對再審案件的處理 1、人民法院對經過再審案件的審理認為原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在撤銷原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的同時,有兩種處理頒發:一是對生效判決、裁定的內容作出相應裁判。二是一裁定撤銷生效判決或者裁定,發回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2、裁定發回重審的情形: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依法應當開庭審理而未經開庭即作出判決的;未經合法傳喚當事人而缺席判決的;對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未予以裁判的;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審判的。 3、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的,對原審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錯誤的,應當作出如下處理。如果第二審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錯誤的,再審法院應當撤銷第一審、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 4、再審案件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的須在3個月內作出裁判;再審案件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須在2個月內作出裁判。

熱點內容
73條例 發布:2025-05-17 21:11:20 瀏覽:478
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教育 發布:2025-05-17 21:06:16 瀏覽:761
最高院刑事訴訟法司法結社 發布:2025-05-17 21:00:24 瀏覽:645
結構初步設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20:40:23 瀏覽:167
經濟法專業考研最易的學校 發布:2025-05-17 20:37:51 瀏覽:607
成人本科可以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5-05-17 20:36:28 瀏覽:698
執業律師能不能開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5-17 20:29:28 瀏覽:815
西安市高新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7 20:29:21 瀏覽:452
不變的道德 發布:2025-05-17 20:16:25 瀏覽:914
法治工商品牌 發布:2025-05-17 20:03:26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