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了說沒貨法律知識
⑴ 司法考試各科最好的老師都有誰
法考的老師們大多是很有經驗的老師,知識體系全面,講課方式各有特色。就我個人而言,特別回感謝刑法陳答永生老師、民法曹興明老師、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吳鵬老師、刑訴法宋桂蘭老師和劉玫老師。
陳永生老師講課的語速略微快,所列舉的案例和教材中的總結十分實用,對我學習刑法幫助很大。
曹興明老師講課生動,為考生們操碎了心,重點知識點不厭其煩,反復講解,十分耐心。
吳鵬老師的教材雖然只有40頁,但已經涵蓋了所有內容,將他的筆記和上課所講的例子都記住,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這門課就不用擔心啦;吳鵬老師給我傳遞的不僅是課本知識,還有做題方法和命題套路,這對我通過法考幫助很大。
宋桂蘭老師和劉玫老師都十分強調刑訴法體系的構建,她們幫助我搭好了學科的框架,刑訴的學習如虎添翼。
「法考是一座橋,我們要走過去,不能在上面造房子。」通過考試,重要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選擇的老師,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法考其實並不難。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
⑵ 怎麼自學法律並參加考試
如果你只是想參加考試,那麼第一步是教材加同步練習,過完一遍後就瘋狂做模擬題,同時回過頭再看一遍教材即可。
⑶ 法考報班和不報班的區別優勢在哪裡
作為一個報班通過的在職狗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報班帶給我的幫助有很多:
首先,時間問題。在職人員考試其實還是挺痛苦的,尤其是考這種含金量很高,復習周期較長的考試。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整體的復習時間有限。每天固定工作的時間不能復習,晚上或者周末還可能會加班,因此,可利用的學習時間確實有限。還有一些人可能是寶媽,是出差族等等,時間上會更加緊張;第二個維度是時間的分配上有問題。對於在職考生,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提前安排好復習的計劃和節奏,你也不知道別人的學習進度是什麼。你不知道法考8個科目如何分配時間,可能只是機械的平均分配。所以說,由於時間問題的存在,可能只靠你自己的能力是很難解決的,最起碼答主認為我自己很難解決。
其次是方法問題。答主除了是在職人員,還是非法本,因此,對於備考也面臨著方法問題。這也體現在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復習的方法。法考有8大類學科,涉及幾百部法律法規,如果是自學,我的感受就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從何開始復習,也不知道如何復習。第二個維度是做題的方法。做題並學完知識點後就能將題目做出來,有些題需要一定的做題技巧。這些做題技巧如果沒有一個人幫你指點指點,一般自己悟出來還是要花上一定的時間的。
再次是理解問題。法考考試越來越靈活,考試中往往都是案例的形式,讓你去判斷和做題。這就要求你對知識點精準吃透。理解問題也體現在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學習知識點時的理解問題。
法考的很多知識點還是挺難理解的,舉個例子,比如民訴的管轄的判斷問題,即使你手裡有一本講義,你自己在學的時候可能也很難理清為什麼要居住地管轄,為什麼要行為地管轄等等。這種理解問題不僅消耗時間,更會產生你的厭煩情緒,對你的復習是會有很大的損害的。第二個維度是做題的理解。
很多時候,即使你覺得你把一個知識點搞懂了,但做題可能還是做不對。或者說有些題你做對了,但你可能運用了一定的做題技巧去做題,對題目或者知識點並沒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在這里說明一下,考試技巧可以用,但是在正式考試之前還是建議少用,主要還是靠知識點去做題。
最後是選擇問題。相較於直播課程,錄播課程往往比較便宜。然而,我覺得便宜不是做出課程選擇的唯一標准,一定要考慮選擇作出後的性價比。直播課雖然貴,但是它可以不斷幫你掃盲,更新知識點和考點,老師會幫你安排學習的節奏;同時一些直播機構也有自己的題庫,你除了可以刷題,也可以順便了解下其他學員的做題情況。因此,盡管直播課比較貴,但我還是建議選擇直播課。
我自己是報的BT學院的課程,因為都是直播課,加上木木老師的做題秒殺技巧很管用,所以全程效率都很高~之前有幾天偷懶沒有上課,班班還打了好幾個電話催我…備考沖刺前也一直是班主任和老師們鼓勵我,不然可能也放棄了~
所以是否報班還是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吧~想通過法律職業資格這種通過率極低的考試,有一個引路人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報班還是有必要的。
⑷ 靠AI審案,你敢信嗎
出品 | 探客Tanker
作者 | 王穎
編輯 | 蛋總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近幾年,隨著我國的法律法規逐漸完善,人們的生活更為有序和諧,而司法領域也有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對AI技術的運用。
客觀來說,作為專業性極強的行業,法律和醫療行業類似,即使輔助器材再先進也需要醫生的指導。換言之, 科技 再先進,也離不開人的作用。這一點在法律行業中則體現得更加明顯,因為一個案件的審理不僅涉及法律條文,甚至還與風俗民情、人間冷暖有關。
不過,現如今AI走進司法領域是大勢所趨。
「司法領域其實是非常適合使用AI的,一個案件的審理有大量的文書工作,需要上交大量的證據文件,AI在這其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迅速完成案情記錄、證據梳理這些工作。這對提升案件的審理效率有極大的幫助。」AI開發工程師李英傑告訴「探客Tanker」。
但法律 科技 一直都不是AI應用的熱門賽道,我們似乎很少聽到關於「AI+司法」的重大研發結果和投融資事件。對於一個行業壁壘高、技術難度大的領域來說,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規律。
隨著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和法律 科技 的雙驅動,「AI+司法」這一細分領域在整個智能產業中的優先順序正在不斷上升。今年4月初,國內專注法律領域的人工智慧創企「冪律智能」宣布完成了近6000萬元的A輪融資。
「AI技術在法律行業中的應用會越來越深入,且長期會帶來巨大的行業變化。我們期待團隊不斷完善產品,且拓展更多應用場景,給行業帶來更多賦能和提升。」領投了冪律智能本輪融資的源碼資本黃雲剛表示。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人工智慧和法律結合的應用出現了。當時一個名為「Slip-Up」的系統誕生,它的主要用途是處理離婚財產分割方面的問題。不過,在當時Slip-Up更多的還是展示了一種實驗意義,沒有具體落實到法律實踐當中。
其實,在過去幾年裡,全球法律 科技 領域的發展勢頭可以稱得上良好。2019年1月15日,福布斯發表文章稱,2018年全球法律 科技 領域的融資額達到了16.63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實現了713%的爆炸式增長。
雖然全球市場火熱,但國內的法律 科技 領域卻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甚至至今在中國法律 科技 領域里,仍只有華宇軟體一家活躍的上市公司。不過,從華宇軟體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法律 科技 板塊的訂單正在迅速回暖,同比增長了59%。
「我近幾年的案件基本上是通過網上實現的,比如在網上立案、交費、提交證據材料、證據交換、開庭辯論、質證、電子簽名接收訴訟文書、調解協議、網上送達、網上閱卷和調卷等。」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郭榮珍律師對「探客Tanker」說。
隨著AI技術飛速發展,司法領域也逐漸開始順應趨勢,出現了AI偵查、AI法官等應用。但國內最早涉及法律 科技 領域的應該是「法律電商」——自2010年電商行業興起後,出現了不少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合同草擬等服務的商家。
但由於法律服務的特殊性,法律電商逐漸式微。近幾年,隨著技術投資在政府行為中的佔比越來越高,對於To G的AI公司來說,有望迎來訂單的持續高增,且在信創領域爆發增長的同時,法律 科技 也愈發值得期待,AI正在不斷拓展法律服務方式的新維度。
據「探客Tanker」了解,目前AI在司法中的創新實踐不少,主要包括用來分析案情的演算法模型、遍布城市角落的智能攝像頭以及用於法庭審理的智能法官。隨著智慧法院建設的不斷深入,智慧訴訟服務已經成為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的主要方式,這也讓人們充分享受信息化帶來的「數字紅利」。
京師律師事務所的李升成律師對「探客Tanker」說:「對AI在司法領域的應用我非常看好,從最高院到民間律所也都在追求法律適用智能化,尤其在大數據應用方面。但是要完成替代,既沒有法理依據,也會有極大道德風險。」
不過,AI在司法領域的應用雖廣,但一直都沒有「爆款」出現,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玩家們又沒有找到可以迅速變現的商業模式。
2020年3月,曾經融資4億多人民幣的知名法律軟體和律師事務所初創公司Atrium宣布倒閉,又給這個還沒發展起來的新領域澆下了一盆冷水。這也迫使法律 科技 從業者和資方開始重新審視——「AI+司法」到底是泡沫,還是風口?
當AI技術不斷滲入各行各業,就意味著在法律 科技 領域內,不止相關的法律服務公司在開辟這一新市場,就連 科技 巨頭也紛紛入局想分得一塊蛋糕。
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就是阿里巴巴用AI技術僅花了1秒便完成600份合同審查,秒殺8位專業律師。
2019年,阿里達摩院推出「AI法官」研究成果,發表在了信息檢索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SIGIR官網。不止如此,2018年阿里巴巴還在杭州成立了為法院提供SaaS服務的共道 科技 。
與阿里巴巴看中技術研發不同,騰訊把重點放在了利用AI進行合同審查和電子簽約上。 2017年,騰訊與快法務達成戰略合作,為客戶提供「法律電商」服務;2019年3月,騰訊還和老虎基金聯合領投了電子合同服務平台法大大。
而京東則是在2018年9月就發布了基於其自研語音識別技術的法律機器人「法咚咚」。
據「探客Tanker」了解,法咚咚可以運用AI演算法對法律問題進行智能分析,並且作出精準回答,同時可以主動向用戶推送與提問相關的法律知識。此外,它還能通過不斷的自主學習更新知識庫,為用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從上述 科技 巨頭的舉措及相關應用來看,「AI+司法」似乎是大勢所趨,而目前AI在司法領域的應用也囊括了智慧審判、智慧審管和司法大數據等幾個方面,確實正在為司法領域提高工作效率。
2018年7月,浙江出現了首例AI破案的案件,6年來一直沒抓獲的非法「電魚」犯罪嫌疑人被阿里雲ET城市大腦發現了行蹤,助力警方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這個涉案金額超過60萬的案件終於告破了。不僅如此,2019年深圳南山警方還通過AI演算法成功偵破了一起網路交友詐騙案。
除了作用於案件的偵破環節,AI也走進了法庭。
AI進入司法領域後,傳統的線下法院立案、審理等環節都轉向了線上。
在立案階段,網上立案、交費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節省了需要去法院窗口等待的時間;在庭審階段,一台筆記本、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實現開庭。
不難看出,對企業和個人來說,線上庭審的審理過程更加方便快捷,還可以節省訴訟成本。
「我一開始是非常抵觸AI審理的,因為很多辦公軟體操作都不熟練,甚至不會用,浪費了大量時間做證據材料整理,證據的電子化。」郭榮珍律師對「探客Tanker」表示,她在初期接觸AI審理時,其實心裡是很排斥的,但如今也接受了這個行業發展趨勢。
AI審判無疑在提升案件審理效率、減少辦事環節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司法領域的智能升級還面臨一些尚未解決的基礎問題,包括智能化水平不高、各地數據信息尚未打通等等,而這其中更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是——在AI技術的運用中,如何兼顧情與法?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人工智慧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司法審判領域,「人機合作」的審判模式或將成為常態。
「人機合作的審判模式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但是在審判的過程中,人工智慧起到的還是輔助的作用。特別是針對一些法律關系復雜的案件,人工智慧可以快速的實現記錄、檢索和梳理。但對如何裁判、如何梳理案件焦點問題,還是需要法官自主完成的,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案件裁判過程、裁判結果的公平公正。」郭榮珍律師告訴「探客Tanker」。
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間,大量的在線訴訟服務確保了訴訟參與人和法院幹警的 健康 與安全,同時推動了 社會 秩序的恢復。自2017年北京、杭州和廣州的互聯網法院陸續成立以來,AI在司法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不少突出成績。
「客觀來說,AI應用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會越來越豐富,但從目前的技術來看,完全依賴AI進行審判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很多案件涉及到倫理和 情感 ,機器雖然客觀,但很難具體事件具體分析。」李英傑對「探客Tanker」坦言。
未來,可能所有案件都可以通過網路以AI審理的方式來實現,但目前來看,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的案件更適合。
「如果AI法官在技術上可行,那麼作為一種民事案件爭議雙方預審(不具有)最終法律效力的方式,或許是一個可行性方向。」李升成律師對「探客Tanker」表示。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那就是你做一個AI預審,相當於你到醫院看病,先做一個CT、心電圖或腦電圖,這些檢查的報告單上也會做出一個大概的診斷結果,但它同時會註明——要以臨床醫生的診斷為准。這只是機器的診斷結果,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李升成律師進一步解釋說。
人工智慧在司法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AI演算法會不斷提升,AI能做的工作也會越來越多。因此,就需要我們構建完善的審查制度,對審理結果有異議的案件進行復核審理。
最終,「AI+司法」可能要做到的是——將 情感 價值與法律價值進行二元分割,把 情感 的問題交給人,把法律的問題交給機器人。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