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人死亡的法律責任追究
A. 人死了之後為什麼不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抄是指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追究的法律責任,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接受國家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即承擔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到刑罰處罰。刑罰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和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但是學界對該問題仍存在爭議,例如有學者認為:刑法是規制「犯罪行為」而非「犯罪主體」的法律,主體的消亡並不影響對犯罪行為本身的責任追究,因此應當對已死罪犯追究刑事責任(參見:陳正雲《對已死罪犯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載《法學》1990年第9期)。
B. 為什麼追犯法的人員致死還要追究追者的法律責任
因為要給生者一個交代,犯法者也可能是被冤枉的不是嗎?追究犯法者的法律責任也只是為了給大家一個真相
C. 違紀要追究法律責任嗎
那要看違的是什麼紀,以及違紀程度是否達到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程度。
比如我軍內三大容紀律八項注意中,規定一條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如果一個戰士拿了一針一線,那麼是違紀,批評一下就行。如果拿了一萬根金針,一萬條銀線,那麼他可能就違反了《刑法》的規定,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呢。
總之,在考慮法律責任的時候,可以忽略「紀律」,只關注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就行。一切以法律為准繩。
D. 為什麼我國法律規定對已死亡者不追究刑事責任這個說法不是廢話嗎
如果法律不進行明確規定,不就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么?
立法是嚴謹的,雖然,無論怎麼嚴謹都仍然會有遺漏的情況,畢竟現實是不斷變化的,法律無法做到實時變化。
刑法講究的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這條規定恰恰體現了立法的合理與嚴謹呀!
E. 無意殺了人,遇害人家屬不追究責任,殺人者還需承擔法律責任嗎
無意來也就是說不是故意,但所自做的行為照成了他人的死亡這么一個後果。因為你描述的不是太詳細,可能構成
過失致人死亡或者無罪(在正當防偽的前提下)……希望你在補充一下前提條件。
並且
根據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因此不管是故意還是無意,致人死亡,都是應該還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吧,僅僅個人觀點。
建議登錄http://tieba..com/p/4323534677去詳問
律師
F. 罪犯已經死亡,還要追究他的法律責任嗎,
不需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6)違法人死亡的法律責任追究擴展閱讀:
免於處罰的情形
1、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2、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3、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4、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8、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