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行為違法多條法律責任
『壹』 怎麼解釋行政處罰法中的"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的連續狀態,是指當事人基於同一個違法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的行政違法行為,並觸犯同一個行政處罰規定的情形。
在認定違法行為是否處於連續狀態時,應當允許獨立的違法行為之間存在適當的時間間隔,且間隔時間不宜過短。
參考刑事追究時效制度,即行為人在前一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期內又做出新的違法行為的,前一違法行為的追究期限從後一違法行為做出之日起計算。
因此,當事人基於同一個違法故意,觸犯同一個行政處罰規定,實施的數個獨立的行政違法行為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考慮不超過2年,否則不能認定為違法行為處於連續狀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同一行為違法多條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八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貳』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什麼是「不再罰」
這其中必須要弄清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不再罰中的「罰」的涵義和范圍;二是對同一違法行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實施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得實施兩次以上行政處罰,或者都不得實施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
「不再罰」即不得處罰兩次或兩次以上。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按此規定,一事不再罰可界定為:行政主體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罰款)的行政處罰,也就是說,行為人的一個行為無論是違反一個規范,還是數個規范,受一個行政主體管轄,還是數個行政主體管轄,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但如果是罰款,則只能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吊銷營業執照或其他許可證,也可以是責令停產停業,還可以是警告等,只是不能再罰款。由此可以看出,行政處罰法規定一事不再罰的范圍是有限的,僅僅限制的是二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而不限制其他行政處罰種類的第二次或多次適用。
3、何為「法條競合」
法條競合是指同一行政違法行為因行政方面的立法對法條的錯綜規定,出現數個法條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在其內容上具有從屬、交叉,甚至完全重疊的關系,而這些法條往往賦予同一、同類或不同的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情形。如案例中,A賣假冒葯品,既違反《商標法》,又違反《葯品管理法》,因此,工商局和葯監局都有處罰權。
所以,處理這個案件的辦法是:
1、A的行為同時違反了《商標法》和《葯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工商局和葯監局可以根據各自的管轄許可權和法律依據對A作出行政處罰。
2、當事人的行為非「同一違法行為」。因為當事人的行為從法律上看已充分滿足兩次(或兩個)構成要件的事實,也即觸犯了兩部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客體是兩個,即假冒商標擾亂商標管理安全;販賣假葯侵害葯品市場秩序。
3、當事人的行為既然非「同一違法行為」,也就不存在法條競合和再罰之說。因而工商局可依據《商標法》有關規定,對A假冒商標行為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罰款)。由於當事人已被處罰過了,從人性化執法的角度考慮,葯監局可減輕甚至免於罰款,也可以作出其他除罰款以外的行政處罰,如警告。這又體現了一種人性關愛,同時對當事人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4、當然,質監局的行政處罰也是同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