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德枷鎖
發布時間: 2025-05-22 12:13:40
1. 古時一種最羞辱人的刑罰,為何想自我了斷都不行
自古以來,刑法制定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引人向善,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歷朝歷代的刑罰都從使罪犯「知恥而後改」入手。
但是,力度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嚴重的懲罰變相的成為了羞辱。在這些羞辱的刑罰中,「枷號」就是其中典型。
以我們現代人的目光來審視這種刑罰,那無異於是有失人道的,可是,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有著「亂世行重典」的習慣。
在歷史上全民道德感匱乏的情況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全是空談,畫地為牢更是個笑話,可以說,還是這種沉重又恥辱的木枷,為當時的社會治安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試想,包藏禍心之人若是行走於當時的鬧市之中,看著跪坐在地身負重枷犯人慘狀,心中肯定會為之震撼,一肚子壞主意也會隨之打消。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