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法律效力判決
⑴ 一審判決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是
如果判決書的話,在法院判決書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算,15日之內不上訴的話就生效回了。調解的答話,調解協議雙方簽字之時。不能上訴的民事裁定書,送達之時就生效;可以上訴的民事裁定十日內不上訴生效。刑事判決十日,裁定五日。行政判決十五日,裁定十日。期限的最後一日為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的,該期限順延至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結束後的次日。
⑵ 民事訴訟法: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
這就是一事不再理原則,或者叫法的既判力原則。同一事實同一理由同一訴訟回請求,如果法院作出判答決,或者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就是對相關法律問題已經作出了處理,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應當尊重,如果確有錯誤,也應當通過申訴程序解決。而訴訟中當事人自己撤訴,法院裁定準予撤訴,也就是法院並未對案件作出實質處理,當事人是可以再起訴的。
另外,離婚案判決不準予離婚,間隔半年後可以再起訴。
⑶ 判決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法院的判決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法院作出的判決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判決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⑷ 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哪些情形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九條和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 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 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⑸ 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是
法律分析: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五十四條 裁決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的負擔和裁決日期。當事人協議不願寫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的,可以不寫。裁決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對裁決持不同意見的仲裁員,可以簽名,也可以不簽名。
第五十五條 仲裁庭仲裁糾紛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第五十六條 對裁決書中的文字、計算錯誤或者仲裁庭已經裁決但在裁決書中遺漏的事項,仲裁庭應當補正;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請求仲裁庭補正。
第五十七條 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