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援助是以下哪一種主體的責任

法律援助是以下哪一種主體的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5-29 05:41:20

法律援助是什麼什麼的責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為了保障公民的法律權益,對於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無法獲得律師服務的公民,提供免費或減費法律服務的制度。以下是關於法律援助責任的詳細解釋:


1. 政府的職責:政府作為社會治理的主體,有責任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公正受審的權利、獲得法律咨詢的權利等。法律援助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政府通過設立法律援助機構,為需要幫助的公民提供法律服務。


2. 保障社會公平與正義:法律援助不僅幫助那些在經濟上無法承擔律師費用的公民,還幫助那些因種種原因無法維護自身權益的公民。這有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促進法治建設:通過法律援助,更多人能夠了解自己的權利,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不僅能夠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還能促進法治社會的建設。因此,法律援助不僅是一項人道主義的服務,更是推進法治進步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政府在法律援助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這不僅體現了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是建設法治社會、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必然要求。

㈡ 法律援助的主體有哪些呢

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㈢ 法律援助的主體是什麼

法律援助的主體是什麼:法律援助作為一種國家責任,其責任主體不應僅限於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政府,也包括國家司法機關以及所有的行政機關。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設立該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但是,當事人不服該司法行政部門的決定的,不能提起行政復議,也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熱點內容
勞動法調休2016 發布:2025-08-15 22:34:15 瀏覽:365
投資協議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2:34:09 瀏覽:752
薩嘎法院 發布:2025-08-15 22:29:38 瀏覽:595
公司法表決權 發布:2025-08-15 22:20:08 瀏覽:158
借條由誰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22:14:31 瀏覽:225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8-15 22:04:30 瀏覽:747
新鄭律師咨詢 發布:2025-08-15 21:54:22 瀏覽:44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