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規定的責任例子

法律規定的責任例子

發布時間: 2025-05-30 02:17:40

A. 民事違法行為的10個例子

①張三使用虛假的材料去登記機關進行不動產登記。②張三撿到他人丟失的手機後占為己有。③張三向別人借款後到期拒不歸還。④張三和別人簽訂合同後到期不履行。⑤張三辱罵他人,造成別人聲譽受損。⑥張三偷用別人身份證注冊手機號碼。⑦張三擅自將他人的肖像作為自己博客的封面。⑧張三逼自己的女兒嫁給有錢的老男人。⑨張三以不給錢就不許女兒出嫁為由索要高價彩禮。⑩張三結婚後又和他人同居,重復領取結婚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登記錯誤,造成他人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後,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B. 勸酒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以下四種情況,勸酒者通常需要負法律責任:一、強迫性勸酒。二、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三、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四、未勸阻醉酒者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
法律分析
一、強迫性勸酒:根據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責任。但是,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強迫的過錯,此時對於損害後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二、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如果明知對方不能飲酒,最後因喝酒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導致傷殘、死亡的情況發生,勸酒者需要擔責;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勸酒誘發疾病的,勸酒者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根據公平責任原則也要承擔賠償責任。即勸酒者無論是否知道對方不能喝酒,都應承擔責任,只不過前者須承擔較大責任。三、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同飲人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時如果發生意外,同飲人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四、未勸阻醉酒者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在明知對方酒後駕車而不加以勸阻情況下,一旦發生損害結果,同飲人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減輕或免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C. 分別給連帶責任和不真正連帶責任舉個例子

連帶責任的案例:

乙和丙將其共有的一台拖拉機,以元賣給甲,乙和丙各自都有請求甲支付6000元的權利。又或者A將一天拖拉機,以6000元賣給B,C兩人,B和C各自都有對A支付6000元的義務。

這裡面的兩個買賣案例,其實都是連帶責任,一個是連帶債權,一個是連帶責任。

其共同的特徵正如概念里所說的,2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在履行完債務使債務消滅後引起了內部債務關系。

即丙,乙不論誰在向甲收取6000元以後還需要依照約各自獲得拖拉機收益,而B和C不論誰在支付完了6000元以後也都有責任按照事前約定按比例分擔自己相應債務。

不真正連帶責任的案例:

如甲在購房中介公司的中介下買下房主乙的某套房子,入住後發現乙利用個人虛假身份欺騙了甲,房子多處出現滲水現象。

這樣的情況下中介公司雖然沒有和乙共同侵權,但是它也義務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對甲進行賠償,隨後可以向乙索求賠償。

(3)法律規定的責任例子擴展閱讀:

連帶責任和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特徵:

(一)連帶責任

1.各個侵權人之間主觀上有共同過錯,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

2.各個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具有整體性、不可分割性,即共為一個行為,即便是表面上的數個行為,也是直接結合成同一個行為,發生同一損害後果。

3.外在責任的整體性;四是共同加害人之間有潛在的內部責任份額關系,依據這種關系,共同加害人之間存在內部求償權。

(二)不真正連帶責任

1.數個行為人基於不同的行為造成一個損害。

2.數個行為人的行為產生不同的侵權責任,這個責任就救濟受害人損害而言,具有同一個目的,因此分別產生不同的侵權責任,責任的目的都是救濟該同一損害,而不是救濟各個不同的損害。

3.受害人享有不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可以「擇一」行使,或者向僱主或者向第三人請求承擔責任,而不是分別行使各個請求權。

4.損害賠償責任最終歸屬於造成損害發生的直接責任人。

D. 民法典關於僱主責任的規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1191條——第1款與「直接關系」下的對外僱主責任有關: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民法典》第1192條——與「直接關系」下的對外僱主責任有關: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民法典》第1193條——與「直接關系」或「間接關系」下的僱主責任有關,但是指承攬關系下: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第三人損害或者自己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民法典》第1165條第1款——原則性規定: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熱點內容
勞動法調休2016 發布:2025-08-15 22:34:15 瀏覽:365
投資協議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2:34:09 瀏覽:752
薩嘎法院 發布:2025-08-15 22:29:38 瀏覽:595
公司法表決權 發布:2025-08-15 22:20:08 瀏覽:158
借條由誰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22:14:31 瀏覽:225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8-15 22:04:30 瀏覽:747
新鄭律師咨詢 發布:2025-08-15 21:54:22 瀏覽:44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