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房法律知識
㈠ 買房前必須知道的法律知識有哪些
一般購房者選房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從哪下手,現在開發商的各種宣傳轟炸下,置業顧問也往往誇大自己樓盤的優點,使得購房者忽略自己買房的初衷。
天津律師:網頁鏈接
一:預售證
我們需要看的是五證是否齊全,一般有預售證,其他證基本也有,會在售樓部明顯位置放置。預售許可證是一棟一棟的發的,消費者不了解這一點就被有的開發商就是鑽了空子,拿別的棟預售許可證來忽悠。當然預售許可證是可以在房地局查到的;
一些樓盤會鼓勵已經購房的業主介紹客戶來買房子給他們免部分管理費,但是銷售不會主動說,可以問問看有沒有這樣的優惠。
三:定金和訂金
很多開發商都會打出多少抵多少的優惠活動。需要繳納多少錢定金。定金與訂金的不同之處,簡而言之定金是交了不能退的。
四:開發商的信譽
網上搜搜開發商名字,查詢開發商以前開發商樓盤的名稱,從論壇微博等渠道,獲取開發商的信譽度如何。
五:產權
產權是50年還是70年,還是小產權。
六:挑樓層
超過30層的樓,建議16-20層(電梯一般在中間)20層的樓,建議12-15層。
七:房型
房型最好方正,南北向會比東西向貴(具體也要看樓的朝向),各屋最好有窗,包括衛生間和廚房。
八:置業顧問
多和周邊的樓盤置業顧問聊聊,畢竟他們比你懂得多,作為同行業的必定會知己知彼,至少比你要了解彼此之間的優缺。
九:樣板房
樣板房你最多僅限看看,不要過於相信和被迷惑,樣板房由於經過精心布置、傢具設施占滿空間,你一般看不出應看到的問題。
十:物業費用
問清楚物業的資質等級以及收費標准,與其他費用不同,購買商品房入住後需要繳納的物業管理費是一直伴隨房子終身的,所以需要購房人在購買前了解清楚不同樓盤物業管理的收費標准,做到心中有數。
十一:評估自己的經濟能力
這里不僅包括你目前實際的收入結構,還包括你接下來三至五年內短期的工作發展潛力以及未來十年至二十年後可能的職業安排,還包括你平時的消費習慣,包括你和你的家人的健康狀況等,最後估算出一個數據,你實際上能出多少錢做首付,每個月月供多少是你和你的家庭可接受的額度。
十二:合同
任何承諾只有體現在合同上的才是一定能兌現的。而《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上基本上只會對房子本身做出承諾。置業顧問為了你簽單會很多口頭承諾,請以合同為准。
㈡ 房產糾紛法律知識大全
一、房產糾紛案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房產糾紛的解決
解決購房過程中發生的房產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行政和訴訟等辦法加以解決。
(1)協商解決。
(2)調解解決。調解,是指購房糾紛的買賣雙方,在不能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時,根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在房地產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或其他組織部門的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促使雙方當事人根據有關商品房銷售的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相互諒解,達成和解協議,使購房糾紛及時得到解決的一種方式。
(3)仲裁解決。仲裁又稱公斷,是指買賣雙方在爭議發生之前或爭議發生後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交給仲裁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性行政規章、規定做出對各方均具有約束力的裁決。仲裁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預,仲裁委員會與行政機關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仲裁裁決一經做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並且仲裁裁決是終局的,不存在當事人上訴的問題。如要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購房者和開發商必須訂有仲裁協議,自願將糾紛遞交仲裁解決。如果雙方中有一方不願將糾紛遞交仲裁,那麼就不能採用這種方式解決糾紛。
(4)行政解決。購房糾紛的行政解決,是指經商品房所在地的房地產管理機關等部門調解無效或達成協議後,當事人又反悔的糾紛,或者是購房糾紛當事人直接到行政部門投訴,由該行政管理部門對其糾紛進行處理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就方式而言,行政解決一般經過一級行政決定和行政復議兩個階段。其中,一級行政決定是行政復議的前提和必經程序。包括購房糾紛在內的房地產案件的行政復議依《行政復議法》的規定進行。
(5)訴訟解決。購房糾紛的訴訟解決,是人民法院在糾紛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共同參加下,解決購房糾紛的一種方式。購房糾紛訴訟有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兩種。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發生購房糾紛的平等民事主體,即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購房糾紛的民事訴訟,由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有些地方人民法院設有專門的房地產審判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的協議或者簽訂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九十日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第二百四十三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
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徵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徵收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