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拍照沒有法律責任

拍照沒有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6-09 11:46:36

㈠ 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拍照算侵權嗎

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拍照算侵權。
偷拍別人侵犯公民權利,具體如下:
1、隱私權;
2、肖像權;
3、名譽權。
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1、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權利人的肖像;
2、雖不以贏利為目的,但未經肖像權人的同意而將權利人肖像進行展示、公開、陳列、復制、散發等行為;
3、超出肖像權人許可范圍使用權利人的肖像;
4、超出肖像權人許可的地域范圍內使用權利人的肖像;
5、超出肖像權人許可的期間使用權利人的肖像。
只要符合這樣三個要件,即可認定構成侵害肖像權的民事責任:
1、有損害事實的發生。如被攝者肖像權受到侵害後,受害人的名譽、地位、身份受到打擊帶來了精神上的痛苦,主要體現為肖像權人就其肖像獲取財產利益的可能性減少,這里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損失、包括精神損害和物質損害;
2、侵權人主觀上有過錯(這里包含故意和過失)。即攝影活動中確有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非法侵害他人肖像權的,即可認定有過錯;
3、損害事實和侵權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這種有因果關系必須是攝影者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內在、本質、必然的聯系。
綜上所述,未經允許拍別人照片違法。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肖像權包括公民有權擁有自己的肖像,擁有對肖像的製作專有權和使用專有權,公民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權或對肖像權進行損害、玷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㈡ 未經允許對他人進行拍照違法嗎

對方侵犯了您的來肖像權和隱私權。可源以起訴要求道歉、賠償。

(2)拍照沒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民法通則100條「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侵犯肖像權有兩個前提,一是未經本人允許,二是為營利為目的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醜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於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因此可以判定,對方侵犯你的肖像權和隱私權。作為公民權利,你可以要求其刪除所拍攝到的照片。如果,你在公共場合發現有人使用的照片或者圖片中確實有你的話。那麼,你可以報警、控告他侵權。要求消除影響並賠償你的損失。

㈢ 現在國家法律是不是新規定了一條【客人到影樓拍照底片歸客人所有】

沒有這抄樣的法律襲規定,法律不可能事無巨細的規定到客人到影樓拍照底片歸客人所有。

但對客人到影樓拍照底片的爭議,屬於生活消費權益爭議,消費者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主張經營者提供底片。

消費者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被投訴人;

(二)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三)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

(3)拍照沒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㈣ 別人利用我營業場地拍照在銀行貸款,但我本人沒簽字,要負法律責任嗎

你只要證明不是你允許的別人,在你的營業場所拍照片資料,在進行貸款某些環版節作假行為,權你不但不用負法律責任,而且還要追究別人利用你的營業場所制假行為。
如果你證明不了,你未曾允許或者默許別人拍你的營業場所資料照片,而且也未曾了解或別人的用途,那就對不起了,你是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㈤ 未經別人允許拍照的話是否違法

沒經過本人同意就拍照不一定違法,公民的拍照行為若違法,那麼侵犯的是他人的肖像權,而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如果公民僅是實施了拍照的行為,但是卻並沒有在沒有經過肖像所有者同意的情形下使用肖像,那麼就不會構成侵權。
未經他人允許私自看隱私違法嗎?
1.未經過允許動別人隱私是屬於違法的行為,如果該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會犯法,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2.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3.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4.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5.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6.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嗎?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條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

熱點內容
法律顧問刑事辯護 發布:2025-08-15 17:56:55 瀏覽:458
澳大利亞公司法律體系 發布:2025-08-15 17:46:58 瀏覽:262
涉外法規匯編 發布:2025-08-15 17:45:51 瀏覽:217
經濟法休假天數 發布:2025-08-15 17:43:05 瀏覽:399
楊欣律師 發布:2025-08-15 17:39:53 瀏覽:518
怎麼樣東莞市維正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5-08-15 17:37:03 瀏覽:667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8-15 17:33:14 瀏覽:119
司法鑒定十級標准 發布:2025-08-15 17:26:47 瀏覽:295
12小時連班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5 17:26:00 瀏覽:804
艾滋病防治條例自幾日起施行 發布:2025-08-15 17:12:30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