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規法律責任
A. 什麼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如我國的《刑法》、《專物權法》、《屬行政法》、《勞動法》。
2、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或者其部屬單位(如商務部、公安部)制訂,一般都有「條例」「細則」之類文字,如我國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3、地方性法規,顧名思義就是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訂的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實施。如《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及地方法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行政法規與地方法規發生沖突的,由國務院決定。
B. 天津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條例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本條例規定,若違反第五條第二款使用房屋,房屋安全使用行政主管部門將責令改正,逾期未改者,申請法院執行,費用由責任人承擔。處罰依據具體違規行為,罰款范圍從一千元至十萬元不等。
第三十一條 若違反第八條第二款進行房屋裝飾裝修,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一千元至一萬元罰款。
第三十二條 若未按第六條、第十條、第二十條規定進行房屋安全鑒定,房屋安全使用行政主管部門將責令鑒定,逾期未鑒者處一萬元至三萬元罰款。對影響房屋安全使用的跡象,將組織鑒定,若鑒定結果影響房屋安全,將責令改正並處三萬元至十萬元罰款。
第三十三條 對正在進行的違法拆改房屋、裝飾裝修等行為,房屋安全使用行政主管部門將立即責令停止施工,扣押相關設備、工具和材料。
第三十四條 若房屋安全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未按規定從事鑒定工作,房屋安全使用行政主管部門將責令改正,對機構處一萬元至五萬元罰款,對責任人員處一千元至一萬元罰款。
第三十五條 若當事人對房屋安全使用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罰決定不服,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訴訟,逾期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的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六條 房屋安全使用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管理工作中若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由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地方性法規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天津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條例》經2006年11月7日天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通過,根據2012年5月9日天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通過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條例》分總則、房屋使用、房屋裝飾裝修、房屋修繕、房屋安全鑒定、危險房屋處理、法律責任、附則8章38條,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府2004年6月30日發布的《天津市房屋安全和使用管理規定》予以廢止。
C. 法律責任的特徵是
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它是與違法行為相聯系的。沒有違法行為,就談不上法律責任。由於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因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
第二,它的內容是法律規范明確加以具體規定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必須由有立法權的機關根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委規章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加以明文規定,否則就不構成法律責任。
第三,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強迫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象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只能通過輿論監督等途徑保證執行,而不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第四,它是由國家授權機關依法實施的。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國家有權的機關,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
D. 行政強製法草案的第六章 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2011年6月30日通過,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六章法律責任全文如下:
第六十一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
(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的;
(四)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
(五)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的;
(六)有其他違法實施行政強制情形的。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擴大查封、扣押、凍結范圍的;
(二)使用或者損毀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
(三)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
(四)在凍結存款、匯款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凍結的。
第六十三條行政機關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或者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據為己有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第六十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泄露信息的;
(二)對應當立即凍結、劃撥的存款、匯款不凍結或者不劃撥,致使存款、匯款轉移的;
(三)將不應當凍結、劃撥的存款、匯款予以凍結或者劃撥的;
(四)未及時解除凍結存款、匯款的。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金融機構將款項劃入國庫或者財政專戶以外的其他賬戶的,由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違法劃撥款項二倍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人民法院指令金融機構將款項劃入國庫或者財政專戶以外的其他賬戶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范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