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
『壹』 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哪些
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每一責任承擔責任方式會有所區別。例如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貳』 我國民法主要規定哪幾種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詳細規定了十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停止侵害適用於正在進行中的侵權行為,無論是財產權還是人身權。排除妨礙則針對妨礙他人行使權利的情況,無需實際損害發生。消除危險則針對存在急迫危險的情況,防止損害發生。返還財產要求非法佔有他人財產者歸還,前提是原物存在,否則需賠償損失。恢復原狀適用於財產受損但可恢復原狀的情況,如非法佔用土地並堆積雜物,需清除雜物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適用於合同糾紛,如交付物不符合約定,可要求修理、更換或重新製作。
賠償損失是最常見的責任方式,包括以金錢賠償對方損失。侵犯財產權和人身權都可能涉及此責任,且在侵犯名譽權等造成精神損害的情況下,還需賠償精神損失。賠償損失應包括財產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即可得利益損失,但需符合特定條件。間接損失一般包括利潤損失、勞動收入和物的孳息損失,如非法經營導致的預期收入損失或物的未來收益。
支付違約金適用於有效合同中雙方約定或法律規定的情況,違約方需支付約定或法定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適用於侵犯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情況,因這些侵權通常損害受害人名譽或造成不良影響。賠禮道歉則適用於上述幾種人身權受侵害的情況,以示歉意和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