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賭協議的法律效力與投資實踐
『壹』 簡單解釋對賭協議
我們都知道,我國法律禁止「賭博」這一行為,但對「對賭」一詞的理解與賭博大相徑庭,盡管對賭同樣具有較高的風險,目前法律並未明確禁止對賭行為。影視行業中便存在諸多對賭案例,近期備受關注的是某知名導演因對賭失敗被列為被執行人的事件。接下來,我將詳細介紹該案件的來龍去脈:
2015年,知名導演高某與皮某、一家影視文化發展公司共同簽署了《增資擴股協議》,高某成為該影視發展公司的股東。該協議約定,皮某出資3000萬元認繳影視公司的增資,對應的股權比例為8.57%,但高某需確保公司在次年實現上市目標。若未能如期上市,皮某有權要求高某以10%的年化利率收購其持有的影視公司全部股權,並設有相應的違約金條款。最終,高某與影視文化發展公司未能完成上市目標。
我們先暫時放下這個案例,了解下關於「對賭協議」的法律知識。何為對賭?舉例說明,你擁有一個炸雞店,想再開一家但資金不足,此時有人出資10萬元購買第二家店面的股權,條件是你需保證每年分紅達到20%。若未能達標,你的第一家炸雞店也將歸出資人所有。這就是對賭的情形。
對賭協議的定義,《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有明確闡述,稱對賭協議為估值調整協議,是投資方與融資方在股權性融資協議中為解決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及代理成本而設計的,包含股權回購、金錢補償等對未來目標公司估值進行調整的協議。對賭協議實質上是投資方與融資方對未來不確定情況的一種「賭約」,既有助於激勵融資方實現約定目標,也有利於保護投資方的利益。
在司法實踐中,對賭協議的主體形式主要有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之間的對賭,以及投資方與目標公司之間的對賭。目前,對賭協議的效力問題尚無專門立法或司法解釋,只有《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提供了一些處理規則。
首先,對賭協議通常涉及投資方與公司之間,既受合同法約束,也涉及公司法規定。其次,對於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對賭協議,若無其他無效事由,一般認定為有效。最後,《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規定,與公司對賭的協議應認定為有效,但強制履行需根據《公司法》中的相關強制性規定具體分析。
回到高某的案例,作為影視公司的股東,高某與皮某的對賭協議屬於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對賭的形式,原則上應認定為有效,除非存在法定無效事由。按照協議,高某未能實現公司上市目標,應承擔違約責任,包括歸還投資款、支付違約金及10%的年化利息。
對賭猶如人生的博弈,投資方需評估投資對象的發展潛力等,以確保利益得到保護;而融資方則需謹慎評估自身能力,全面考慮後決定是否「賭一把」。
『貳』 對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對賭協議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其法律效力在不同情況下有所差異:
1、投資方與目標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對賭
此類對賭協議通常被認為是有效的,並在法律實踐中得到支持。
2、投資方與目標公司對賭
這類對賭協議的效力存在爭議。如果對賭協議不存在法定無效事由,目標公司僅以存在股權回購或金錢補償約定為由主張對賭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當投資方主張實際履行時,人民法院需要審查是否符合公司法關於「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及股份回購的強制性規定。
3、涉及金融機構作為投資方的對賭協議
對於金融機構作為投資人以對賭協議等交易安排確定的固定收益投資回報,應在合法范圍內予以支持,但畸高的部分不再支持。
4、以上市為條件的估值調整協議
這類協議通常被認為是有效的,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5、業績目標設定過高的對賭協議
如果業績目標設定過高,法院可能會認為該協議違反公平原則。
對賭協議存在的風險如下:
1、履約風險
如果目標企業因財務狀況不佳無法實現預設目標,就會面臨嚴重的履約風險。
2、損害目標公司長期利益
過度的業績壓力可能導致企業管理層短視,忽略長遠發展。
3、企業控制權的獨立性受影響
投資方可能會影響企業管理的獨立性,甚至左右企業的決策過程。
4、企業控制權轉移
對賭協議失敗後,投資者可能要求企業回購股份或者進行管理層重組,可能導致企業控制權的轉移。
5、企業間糾紛引發訴訟
對賭協議條款復雜且涉及法律層面較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糾紛和訴訟。
6、市場環境變幻莫測
未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影響對賭協議中企業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7、投資者與融資者之間的信息差異
信息不對稱是投融資雙方面臨的普遍問題,融資方可能為了達成對賭目標提供虛假信息或隱瞞真實情況。
對賭協議的核心要素如下:
1、財務業績
這是對賭協議中最常見的條款之一。協議中會約定被投公司在一定期限內需要實現的業績目標,通常以凈利潤為指標。如果被投公司未能實現承諾的業績,投資方有權要求賠償,形式包括現金補償或股權補償。
2、上市時間
投資方可能會設定一個時間期限,要求被投公司在該期限內實現上市。如果未能如期上市,投資方通常會要求回購股份或獲得現金賠償。
3、非財務業績
除了財務指標,對賭協議也可能包括非財務業績,如用戶數量、產品銷售量等。這類條款給予投資方更多的靈活性,以全面評估被投公司的表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
公司的資本劃分為股份。公司的全部股份,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擇一採用面額股或者無面額股。採用面額股的,每一股的金額相等。
公司可以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將已發行的面額股全部轉換為無面額股或者將無面額股全部轉換為面額股。
採用無面額股的,應當將發行股份所得股款的二分之一以上計入注冊資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二條
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二)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
(三)將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四)股東因對股東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
(五)將股份用於轉換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
(六)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