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協議個人信息的法律效力
① 個人保密協議具有法律效益嗎
您好!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的《保密協議》只要是甲乙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並且其中沒有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悖的內容,就是合法有效的。謝謝閱讀!
② 如果保密協議填寫人的身份證號碼填錯,這份還有法律效力嘛
很明顯沒有法律效力,新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要與個人簽訂勞動合約,這樣勞動合同才有版效,沒有簽勞動合約權就簽保密協議,哪有這樣的單位喲,這家公司又在和新勞動法打擦邊球了。如果你所在單位和你發生勞動糾紛的話,你會得不到保護的。勞動合同是法律要求的,而保密協議應當建立在勞動合同上,而且保密協議是公司自己搞出來的東西!你要斟酌! 謝謝
③ 保密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1、保密協議具有法律效益,對於違反保密協議造成嚴重後果的當事人,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3)保密協議個人信息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保密的對象和范圍
1、技術信息
2、經營管理信息
3、特殊約定的其他秘密
包括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
隨著商業秘密的范圍從技術秘密擴大到經營管理信息、特殊秘密等范疇,對保密的具體范圍的確定產生了爭議。為此,保密協議應當首先明確員工保密的對象和范圍,以免就是否屬於商業秘密及應否保密產生分歧。
④ 個人身份信息保密協議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和侵犯,
一旦造成身份信息被惡意泄露或侵害時可以依法申請賠償、追究法律責任。
⑤ 所謂的保密協議,如何才算具有法律效力
商業機密不僅僅是指客戶資料或者內部資料,比如促銷方案、營銷策略等等也算的。美工在版很多時權候是最接近運營的職位,這點就是客服也是比不上的。
在職期間的保密協議也不算很過分,只要不是那種嚴重損害你的利益的條款比如禁止你離職後使用類似的的促銷文案。
⑥ 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保密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樓主表述的不太清楚。個人和個人的協議怎麼又涉及到勞動合同和保險上去內了?個人和個人的協議要看你容們簽訂的內容是什麼,如果你們違反了法律規定那就無效。比如說你們約定一方殺人的秘密或倒運軍火的事宜不許外漏,像這樣的肯定是無效的合同。你們合同的內容一定要建立在公序良俗的基礎上。此外如果你說的意思是和單位老闆沒有簽訂合同對方不給你上保險本身就是違反勞動法的,勞動法規定用工單位必須於工人簽署勞動合同並支付保險和報酬。目前很多單位都沒有簽訂合同,但是按時支付員工工資了。一般 員工不會去告公司,但是如果去告的話公司肯定拿不到理。如果說老闆和你私下簽協議說咱不上保險,你不許告我等等,這個合同本身與勞動法抵觸,是無效的
⑦ 關於保密協議對第二人的法律效力
保密協議定義:指協議當事人之間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書面或口頭的專信息(即保密信息)約定屬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該等信息的協議。
第一個假設沒有違反保密協議的定義,但是第二個假設這個涉及到了專利權,這個就與保密協議沒什麼關系了。
⑧ 代簽的保密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本人必須在協議書上簽字,否則,效力待定。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專 第九條當事屬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⑨ 個人之間的保密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首先你所謂的商業秘密是不是國家所定義的商業秘密的范疇。 對於你這樣的情專況,你只能屬找一下勞動合同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一些普遍性的規定。 因為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各企業有自己的細則;現在你沒有細則,只能找普遍的法律規定執行。
⑩ 保密協議在法律上有沒有法律效力管不管用
當然有效,管用的。如違反按照約定要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