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記錄人會追究法律責任
① 會議記錄有沒有法律效力
這樣看什麼樣的會議,什麼樣的場合。如公司董事會應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專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董事應屬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當董事決策錯誤或違法、違反公司章程應承擔責任時,提出反對意見並記錄在會議記錄上的董事可以免責。
② 政府會議紀要是否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一、政府辦發會議紀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情況而決定: 要注重區分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政府會議紀要只是載體,無論是以會議紀要或者是以會議決定、書面報告等形式出現,關鍵是看雙方當事人是否通過會議紀要等載體,明確表達出雙方已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必須是明示的、確定的、可執行的,且會議紀要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收或者當事人在會議記錄上簽字認可,即會議紀要已完全具備有效民事協議所具備的要件,在此情況下,方可認定會議紀要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否則,其對當事人不具有約束力。 二、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是指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法定公文。它不同於會議記錄,會議記錄是一種客觀的紀實材料,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會議紀要有以下幾種類型:辦公會議紀要、工作會議紀要、協調會議紀要、研討會議紀要。 三、會議紀要的特點: 1、內容的紀實性。 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 2、表達的提要性。 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因此,撰寫會議紀要時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 3、稱謂的特殊性。 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使用「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慣用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第四百六十七條 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編通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適用本編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合同的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條 非因合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適用有關該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編通則的有關規定,但是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③ 會議記錄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承擔。會議記錄人主要是對於會議進行記錄的,如果私自更改如知會議記錄,實際上需要責任承擔的責任是很大的。會議渣租消記錄人,一般型雹為辦公室文秘,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基礎上歸納提煉形成的,應當稱整理人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