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發包的法律責任
1. 發包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包單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以下幾點:
確保施工前准備充分:
- 發包單位應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備工作,確保建設承包單位能夠准時進入施工現場。如未按時提供必要的原材料、設備、場地、資金、技術資料等,承包單位有權順延工程日期,並要求賠償停工、窩工損失。
提供合格的材料和設備:
- 發包單位應向承包單位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和設備。若因提供的材料質量瑕疵或設備不符合要求而導致延誤工期或質量問題的,發包單位應承擔相應責任。
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檢查:
- 發包單位在不妨礙承包單位正常作業的情況下,有權隨時對工程進度和質量進行檢查。這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
組織工程驗收:
- 建設工程竣工後,發包單位應及時組織驗收。驗收應依據施工圖紙說明書、國家頒發的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檢驗標准進行。
支付價款並接收工程:
- 發包單位應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並在工程驗收合格後接收工程。
及時交付使用:
- 發包單位對承包單位完成的建設工程項目,經驗收合格並支付價款後,應及時交付使用,以發揮建設工程的效益。
2. 最高法院觀點:工程發包方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工程發包方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合理注意義務:
- 發包方在發包過程中需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如果明顯可以看出承包方不合格,發包方也要承擔責任。盡管審核承包方的合法資質不是發包方的直接義務,但發包方應避免與明顯不具備資質或條件的承包方合作。
連帶賠償責任:
- 在工人受傷的情況下,如果發包人明知道或應知道實際施工方沒有施工資質,而允許或默認其承接建築工程,發包人要承擔賠償責任。這意味著發包方需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特別是在包工頭無力賠償時,發包方需賠償工人的損失。
合同遵守與監督責任:
- 發包方應與承包人依據工程簽訂相應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 發包人有權在不妨礙承包人正常作業的情況下,隨時對作業進度、質量進行檢查,以確保工程按合同約定的標准進行。
不得肢解發包:
- 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這是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工程發包方的法律責任涉及合理注意、連帶賠償、合同遵守與監督以及不得肢解發包等多個方面,旨在確保工程建設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
3. 發包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包方對於建設的進程推進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發包方的確定有利於建設中的合同的履行,另一方面由於有了發包方,建築的質量就有了保證,因為建築建設的承包人由發包方來負責。那麼發包方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工程發包方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1、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備工作,確保建設承包單位準時進入施工現場。《合同法》規定,發包人未按約定的時間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設備、場地、資金、技術資料的,承包人可以順延工程日期,並要求停工、窩工損失賠償。
2、向承包人提供符合質量的材料、設備,因提供的材料質量存在瑕疵和提供的設備不符合要求而延誤工期,造成質量責任的,應承擔責任。
3、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檢查。《合同法》規定,發包人在不妨礙承包人正常作業的情況下,可以隨時對作業進行進度、質量進行檢查。
4、組織驗收。建設工程竣工後,發包人應及時組織驗收。《合同法》規定,建設工程竣工後,發包人應當根據施工圖紙說明書、國家頒發的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檢驗標准進行驗收。
5、支付價款,接收工程。
6、交付使用。發包方對承包方完成的建設工程項目,經驗收合格,支付價款後應及時交付使用,發揮建設工程效益。
工程項目承包人要承擔的責任
建設工程承包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應承擔以下責任:
1、按照合同約定的日期准時進入施工現場,按期開工。
承包人按照合同約定的日期准時進入施工現場,按期開工是確保按時竣工的第一步。承包人應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做好開工的一切前期工作,如施工方案、原材料、設備的采購、管理、使用、場地的平整、施工必備的水、電、道路的暢通等。
2、接受發包人的監督。《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發包人在不妨礙承包人正常作業的情況下,可以隨時對作業進度、質量進行檢查。」
3、確保建設工程質量達到合同約定的標准。《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條規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後,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承擔違約責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二條規定「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在合理使用期內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的,承包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發包人經檢驗驗收未按期付款,承包人可以催告,經催告仍不付款的,凡可折價、拍賣的工程,承包人可以訴請人民法院解決,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失。